晁盖比宋江如何?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水浒传》中,晁盖和宋江同为山东富户,都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在群众中威信也都比较高。两人比较,晁盖务农,宋江为吏;晁盖性格豪爽,宋江工于心计;晁盖的生活环境与下层民众结交较多,倾向于基层民众情感,受正统思想的浸润较少;宋江则周旋于封建官僚之中,属中间阶层,既有普通群众的感情,又有官场坏风气的熏染,特别是他还有个正统思想极其严重的老爹,对宋江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两个人的思想差距从开始就存在,在特定的情况下就会显露出来。上梁山前,两个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宋江救晁盖等七兄弟在先,感恩图报,晁盖众兄弟数救宋江于后,这时候,晁盖是真心实意地想让宋江一起入伙,共打天下。

宋朝时,正统的儒家思想、古老的道家思想和舶来品的佛家思想已逐步融合,形成了三教合一的统治阶级主流思想。主旨都是要老百姓老老实实接受他们的压迫,现在生存环境不好你还可以等来世吗,来世就好了。这样的精神雅片长期麻痹着人民的神经,对于生存状况相对较好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更是比较容易接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定的思想意识。宋江受传统教育影响颇深,再加上他非常孝顺老父宋太公,而宋太公更是传统观念的卫道士,更使得宋江无论如何不能接受造反一生的结局,他要尽最大努力改选这些绿林草莽,这就使他怀晁盖间产生了矛盾。

宋江到梁山后,看到的一切都和他想的格格不入,因此他要千方百计改变这种现状,试图把梁山引入他所谓的正道。他利用了人们对他的感激之情,一步步实现了“和平演变”。他先是说服晁盖众人,把造反性质的“聚义厅”改为忠顺性质的“忠义堂”,一字之差,性质已变。接着,他又着手抓兵权,搞小集团,只要有军事行动,就以“杀鸡焉用牛刀,有事小弟服其劳”为借口,抢着出兵。在战事中,逐步组织了自己的小圈子,先后把秦明、呼延灼、花荣等一批封建将领,多数是抓住之后,亲解其缚,纳头便拜,痛哭流涕地讲明自己上梁山是不得以而暂栖身,日后一定想法为朝庭效力,用厚黑手段把他们请上梁山,结成死党,为日后接受召安集结力量。

晁盖人虽厚道,但也很精明,他看出了宋江的野心和正在进行的阴谋,所以在二打曾头市时,他一定要自己带兵出战,不幸中箭负伤。按以前的交情和宋江当时的威望,晁盖在临终前理所当然地应当把权力交给宋江,但他对宋江已经绝望,不想让宋江等人毁掉来之不易的梁山大业,又不好直接说不让宋江继承的话,因此,才在临危时定下谁擒住史文恭即为梁山之主的遗命,可惜当时宋江羽翼已丰,非他莫属了。成为梁山之主的宋江迫不及待地要实现他寻求招安的梦想。一方面排除异己,一律不重用造反思想严重的刘唐、阮氏三雄、李俊、张横等人,几次差一点杀了多次舍命救他的,但又阻挠他接受招安的李逵(他是真的想杀掉李逵),重用封建将领出身的头目;一方面千方百计找门路寻求朝庭招安,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梁山好汉们浴血奋战活捉了宋朝四大权奸之一,与不少梁山兄弟都有血海深仇的太尉高俅,本应把高俅碎尸万段为弟兄们报仇,而宋江却又一次拜倒在高俅脚下苦苦哀求,让众多弟兄寒心!在放回高俅仍然没有达到招安的目的后,他甚至于不惜再一次使用厚黑手段,拜倒在高级妓女李师师的石榴裙下,终于得到了招安的机会。但也被朝庭权贵用驱虎吞狼之计,让他与方腊两败俱伤,残兵败将又被权贵一个个收拾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断送在宋江手里。

梁山起义的失败,实际上是传统观念的胜利,代表了作者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当矛盾不可调和,晁、宋不能两存时,他选择了让晁盖死去,让宋江按照作者的思路,把起义军一步步引上他所谓的“正路”,即使是后来宋江等全部遇害,他也无怨无悔,这就是所谓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封建正统文人眼中真正的忠臣所为
见小人
2012-05-06 · TA获得超过257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95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61万
展开全部
晁盖为人比较讲究的是义气,重感情,具有江湖侠客的作风。懂得珍惜自己的兄弟,但是在斗争上缺乏谋略,有的时候过于义气用事,导致了某些事情的失败,比如曾头市就是一个例子,但是个人认为晁盖比宋江好不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1-21
展开全部
晁盖死于曾头市,他在下山攻打曾头市前,亲自挑选了二十个首领相随,其中不包括军师吴用及公孙胜。

我们知道,梁山最终攻克曾头市,全是吴用一手策划,众兄弟齐心努力所成就的,其中公孙胜的道术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奇怪,晁盖为什么不点吴用及公孙胜为军师呢?

是因为晁盖不知道吴用及公孙胜的本事吗?不可能。晁盖和吴用是自幼至交,后来智取生辰纲、梁山小夺泊、拒敌官兵这些重大事件,全是吴用一手策划,晁盖自己亲身参与的,当然,在拒敌官兵时,公孙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梁山诸多征战中,晁盖虽然没有亲身参与,但作为一寨之主,肯定也知道吴用及公孙胜的功劳。

我们可以肯定,晁盖一定知道吴用及公孙胜才能过人。那晁盖为什么不点梁山旧人吴用及公孙胜同去呢?

是因为晁盖做事公正、不念旧情吗?也不可能。

晁盖为人,最是顾念旧情,只因宋江当年报信之恩,晁盖先是在宋江发配江州路经梁山时,想尽办法劫了宋江上山,后来宋江在江州落难,晁盖又劫法场相救宋江,再后来刚救了宋江上山,便要让位于宋江。

再看看这次征战晁盖所挑选的二十个首领,除了吴用、公孙胜之外,七星小聚义,梁山小夺泊之后的所有旧人,包括三阮,只是水军头领,陆地功夫一般,甚至连白胜这样经不住官府拷打,供出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的旧人都被挑选上了,可见晁盖是十分念旧的。

既然晁盖如此念旧,那么为什么此次征战不挑选吴用及公孙胜呢?

晁盖下山前,曾对宋江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

很明显,晁盖心中已经开始疑忌宋江的功劳了。

而吴用在筹划计策、公孙胜在道术方面的作用,有很多次都是宋江功勋的决定因素,远不是其他兄弟所能比上的。再者二人因名列军师之位,在多次征战中,必然同宋江的关系,比其他兄弟同宋江的关系要亲密得多。

我们知道,晁盖曾经想让位于宋江,晁盖对宋江的感恩之情,不言而喻。而以这样深厚的情谊,晁盖竟然也开始疑忌宋江了,那对宋江的生死成败起决定作用的吴用及公孙胜,晁盖怎能不疑忌,再者二人本是晁盖旧人,却偏偏与晁盖疑忌的人关系密切,晁盖恐怕是更要恼二人了,或许心中已经怀疑吴用及公孙胜都要相助宋江夺他地位吧。

而像林冲、刘唐、白胜、三阮、杜迁、宋万这些旧人,虽也随宋江多次出征,到底不对宋江的功勋事业起决定作用,同宋江的关系,也还不至于过于密切,因此晁盖并不恼这些旧人。此次出征,晁盖尽选这些旧人出场,恐怕也是心中担心连这些旧人最终也要拜倒在宋江脚下吧。

其实,晁盖此次征战,本不该如此疑忌吴用及公孙胜,尤其不该过分疑忌吴用。

书中写道,吴用在晁盖出征前,因风吹折认旗,曾劝晁盖不要去曾头市。

按照当时人的看法,风吹折认旗,绝对是出兵不祥之兆,所以众人皆变色,心中恐怕个个难免惊恐,肯定难免忧疑,战阵之上,怎能全力以赴?

吴用若真的不关心晁盖,完全可以不开口相劝,由晁盖去罢了,但吴用还是劝晁盖了。

吴用与晁盖,毕竟是从幼时相交,又同患难,共同奠定梁山基础。从吴用后来因宋江死,感宋江恩义而自缢身亡看得出来,吴用对朋友,情深义重。

退一步说,就算吴用及公孙胜确实疏远晁盖而亲近宋江,以吴用及公孙胜为人情义深重的性格,再加上二人皆是晁盖旧友,再加上晁盖本是新梁山开山之主,又是现任梁山之主,并且基本上还称职,吴用及公孙胜怎能不倾心相帮晁盖?

再假如说,晁盖并没有疑忌宋江、吴用和公孙胜,也并没有因念旧情而把旧人全部挑选上,安排吴用及公孙胜同宋江共守大寨,完全只是一种战略决策的话,那么我们要说晁盖未免太不识宋江之才、吴用之才及公孙胜之才了。尤其是不识吴用之才,导致自己的征战迅速败亡。

其次,晁盖之死,是因为晁盖本人无才。

曾头市之战,尽显晁盖为人无谋略、固执、鲁莽等性格缺陷。

这些性格缺陷,放在一般人身上,已经是比较有害了,作为一个首领,若有这些性格缺陷,很难想像可以成大事。

晁盖出征曾头市时,共带领二十名头领,五千士卒。而后来宋江出征曾头市,带领了三十名头领,两万两千五百士卒。

同是攻打曾头市,两次所带领人马,相差如此之大。

正是因为晁盖出征时,空有神行太保戴宗人才、时迁偷鸡摸狗之术,不知善加利用,在对曾头市毫无所知的情况下,贸然出击。而宋江出征时,早已派时迁、戴宗两番打听过,对曾头市军情比较了解,所带人马多少,正是根据所得军情而决定的,所以最终能够攻破曾头市。

晁盖因不了解曾头市,再加上本身又没谋略,又无识人之才,不懂挑选吴用为军师,更不懂传书取吴用来阵前帮忙,在攻打曾头市时,除了一味搦战,再无任何计谋,使梁山军队,远离根据地,不能速战速决,以致贻误战机,最终使曾头市有时间策划出一个诈降的阴谋。

而在曾头市两和尚诈降时,林冲曾劝晁盖不要轻易相信,但晁盖十分固执,偏是不听林冲之语。后来在布置劫营时,晁盖不懂作为首领,最重要的是要运筹帷幄,只知身为头领,当身先士卒,只是一味好勇,以致于战阵之上,虽有众兄弟拼命相护,只因晁盖目标过于明显,已经落入曾头市圈套之中,终于中药箭而亡。

晁盖之死,就在于他并无领袖之才,却偏居领袖之位,以致于在发挥自己所并不擅长的领袖作用时,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后人因宋江为梁山首领后,力主招安,而招安使一百单八将大半葬身黄泉,勉强留得性命者,互相间也再不能相聚在一起,梁山义气,从此烟消云散。

而朝廷奸臣贼子依然狼狈为奸,皇帝依然昏庸无能,令人十分悲痛,不免要责怪宋江身为首领,决策失误,不应该招安。这就不免使人想起从未提过招安的梁山首领晁盖了。

宋江力主招安,与晁盖在位时的路线大相径庭;晁盖临死,没有传位给宋江;晁盖死后,宋江不遵晁盖遗嘱,最终使自己成为梁山之主;为晁盖报仇时宋江并不积极;

再加上晁盖生前,宋江早已名满江湖,又在梁山事业中多立功勋,又多次阻挠晁盖下山征战,自然,征战意味着立功的可能;而晁盖临下山前,似乎对宋江有疑忌之意。

此外,清代著名评论家金圣叹也认为是宋江致晁盖于死地。

所有这一切加起来,不免使人怀疑晁盖之死,是宋江所为。仔细看看小说,就会发现这个观点站不住脚。

晁盖之死,实在是他自己造成的。

倘若晁盖如刘邦般,自己虽然不见得有什么才能,却懂得善用人才,善听人言,晁盖绝不会死。再假如晁盖虽不会用人,自己本身却颇有谋略,又十分神勇,如霸王项羽般,那晁盖轻易也死不了。可惜,晁盖二者皆不具备,所以在自己独立作战的第一次就不幸身死。

观曾头市之役,宋江根本没有参与此事,如何说是宋江害死了晁盖呢?

如果说,宋江长期以来图谋不轨,一直在算计着晁盖的首领之位,每次出征抢先,就是为了建功立业,架空晁盖,使晁盖知难而退,最终取而代之。这个理由说不过去。

宋江如果真的这样阴险,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如吴用、武松、石秀等,皆是十分精细之人,尤其是吴用,既极为聪慧,又与晁盖及宋江朝夕相处,十分亲近,如果宋江真有诡计,很难瞒得过吴用。而吴用,为人十分义气,又与晁盖至交,就算彼时已经开始亲近宋江而疏远晁盖,也绝不会允许宋江行此诡计来加害晁盖。

再说依靠架空晁盖来使晁盖让位,这个办法说实在的,非常不保险。历来权位之争,多是以武力来解决,有多少人高尚到自觉才干不足以担当大位,主动让贤?起码依靠晁盖再次主动让贤,这个不大可能。

晁盖第一次主动让位给宋江时,为的是感恩宋江,当时梁山旧有的首领不过十四人,士卒七八百人,力量尚小,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山寨,晁盖把这个头领之位看得也没多重。

后来,在晁盖死时,梁山力量早已是非同小可。先后有梁山军队攻打高唐州、赢高俅所派官兵、攻克青州等事件,事实证明,梁山队伍,早已不是一般州府所能抗拒的。

而晁盖,当年被逼上梁山,也不过是因为十万贯金珠宝贝。此时梁山如此兴旺,晁盖尊为梁山头领,自然也是十分得意了,值此得意之时,难道晁盖会觉得自己能力不如宋江,便让位于宋江?

即使当年相让时,理由说得也很清楚,只是为感恩,不是因为宋江雄才大略。此时的晁盖,更没有理由让位给宋江了。

再说晁盖其人,人物轩昂,语言洒落,仗义疏财,慷慨豪迈,未上梁山之前,便已得宋江十分相爱,三阮一见,更是欢喜晁盖,机敏如吴用者,也是晁盖至交好友,更不用提晁盖之名早播江湖。就算晁盖领袖之才不如宋江,他也是很受梁山好汉喜欢的,梁山好汉又都是义气之人,不可能因为宋江雄才大略,便要求晁盖让位。

既然晁盖不可能主动让位,众兄弟也不可能逼晁盖让位,那么宋江架空晁盖以迫使晁盖让位的计划是根本不可行的。如果宋江心计深沉到想连吴用等人都瞒过,以架空晁盖的计谋来使晁盖让位的话,那他也一定会想到这个计划并不可行。

所以我们说,宋江没有想通过架空晁盖来使晁盖让位,以至于逼得晁盖急急忙忙地去攻打曾头市,最终死在曾头市。那么为什么每次有征战时,宋江总要揽到自己身上呢?

我们看一看,宋江每次要求自己带兵下山的理由都一样,也都很简单,那就是晁盖作为山寨之主,不可轻易启动。而这个理由,晁盖在以前的战事中,也都接受了,并没有坚持一定要攻打。这就证明,这个理由确实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绝不是虚词套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1-21
展开全部
从书上分析,要好很多倍。
江杀妻、卖友,
妄求富贵,其会善终,才怪。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1-21
展开全部
更有魄力,不像宋江婆婆妈妈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