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经的穴位?
展开全部
本经经穴分布在目外眦,颈项,耳后,肩部,胁肋,下肢外侧,外踝前下方,足第四趾端等部位,起于瞳子绒止于足窍阴,左右共44穴。
1.瞳子绒
取法:目外眦外0.5寸,眶骨外侧缘凹陷中。
刺灸法:向后斜刺0.5~0.8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明目退翳。
主治:头痛,目疼,远视不明,目翳。
2.听会
取法:在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空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7寸;可灸。
功能:开窍聪耳,舒筋活络。
主治:耳聋,耳鸣,齿痛,口眼喁斜。
3.上关
取法:颧骨上缘,下关直上凹陷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功能:聪耳镇痉,舒筋活络。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喁斜,面痛。
4.颔厌
取法:在鬓发中,为头维穴与曲鬓穴连线之上1/4与3/4的交点处取穴。
刺灸法:平刺0.5~1.2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镇痉止痛。
主治:头痛,眩晕,齿痛,耳鸣,惊痫。
5.悬颅
取法:在头维与曲鬓穴之间,沿鬓发弧形连线之中点取穴。
刺灸法:向后平刺0.5~1.2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消肿止痛。
主治:偏头痛,面肿,齿痛,鼻流浊涕。
6.悬厘
取法:在鬓角之上,为悬颅穴与曲鬓穴中点取穴。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清热解表,消肿止痛。
主治:偏头痛,面肿,耳鸣,上齿痛。
7.曲鬓
取法:耳前方发鬓内,角孙前一横指取穴。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散风止痛,开关利窍。
主治:头痛连齿,口噤。
8.率谷
取法:在廓尖上方,角孙穴上,入发际1.5寸。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宁神止呕。
主治: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
9.天冲
取法:耳廓根后上方,入发际2寸,率谷穴后约0.5寸处取穴。
刺灸法:平刺0.5~1.0寸;可灸。
功能:宁心安神,消肿止痛。
主治:头痛,齿龈肿痛,惊恐。
10.浮白
取法:在耳后乳突后上方,为天冲穴与头窍阴穴的弧形连线的中点取穴。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祛风止痛,理气消痰。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颈项强痛。
11.头窍阴
取法:乳突后上缘,浮白与完骨连线上取穴。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开窍聪目。
主治:头晕,眩晕,口苦,耳鸣,耳痛。
12.完骨
取法:在颞骨乳突后下缘凹陷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宁神镇痛。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口眼歪斜。
13.本神
取法:前发际上0.5寸,督脉旁开3寸处。
刺灸法:平刺0.3~0.7寸;可灸。
功能:宁心安神,熄风镇惊。
主治:小儿惊风,头痛,目眩,半身不遂。
14.阳白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l寸取穴。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功能:宁心安神。
主治:头痛,目眩,外眦疼痛,眼险咽动。
15.头临泣
取法:在阳白穴直上,入发际0.5寸处取穴。
刺灸法:平刺0.3~0.7寸;可灸。
功能:散风清热,明目聪耳。
主治:头痛,目眩,耳聋,热病。
16.目窗
取法:临泣后1寸,头临泣与风池连线卜。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开窍明日,熄风镇惊。
主治:头痛,目眩,近视,小儿惊风。
17.正营
取法:在目窗后1寸,头临泣与风池的连线上。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舒筋活络。
主治:头痛,头晕,齿痛,唇吻强急。
18.承灵
取法:正营后1.5寸,临泣与风池连线上。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宣肺利鼻,消热祛风。
主治:头痛,眩晕,多涕,喘息。
19.脑空
取法:在风池直上,督脉脑户穴相平取穴。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清热止痛,宁神镇惊。
主治:热病,头痛,目眩,耳聋,惊悸。
20.风池
取法:项后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刺灸法:向鼻尖方向刺0.5~0.9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清热解表。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热病,感冒。
21.肩井
取法:在肩上,大椎与锁骨肩峰及锁骨与肩胛冈两线的中点上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能:祛风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中风,乳痛,难产,颈项强痛。
22.渊腋
取法:侧卧,为腋中线上,第四肋间隙。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
功能:宽胸止痛,消肿通经。
主治:胸满,胁痛,腋下肿,臂痛。
23.辄筋
取法:在渊腋前1寸,为第四肋间隙。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降逆平喘,理气止痛。
主治:胸胁痛,呕吐,腋肿,肩臂痛。
24.日月
取法:乳头下方,期门,肋间隙取穴。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疏肝利胆,健睥降逆。
主治:胁肋疼痛,胀满,吞酸,呃逆。
25.京门
取法:侧卧,于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能:益肾健脾,健脾利水。
主治:肠鸣,泄泻,腹胀,水道不利。
26.带脉
取法: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
刺灸法:直刺0.7~1.2寸;可灸。
功能:调理月经,健脾固带。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腰胁痛。
27.五枢
取法:腹侧髂前上棘前0.5寸,平脐下3寸。
刺灸法:直刺0.7~1.2寸;可灸。
功能:调经固带,理气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少腹痛,便秘。
28.维道
取法:在五枢穴前下0.5寸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7~1.2寸;可灸。
功能:调经固带,利水止痛。
主治:少腹痛,月经不调,水肿,腰胯痛。
29.居
取法:在髂前上棘与股大转子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侧卧取之。
刺灸法:直刺0.8~1.4寸;可灸。
功能: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主治:腰痛,瘫疾,少腹痛。
30.环跳
取法: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的交点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2~2.5寸;可灸。
功能: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挫闪腰疼。
31.风市
取法;直立垂手时,中指端正点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3寸;可灸。
功能;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脚气,下肢麻木。
32.中渎
取法;在大腿外侧中点, 横纹上5寸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3寸;可灸。
功能: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33.膝阳关
取法:阳陵泉直上3寸,股骨外踝上方凹陷中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3寸;可灸。
功能:化湿散寒,疏通经络。
主治:膝膑肿痛,用筋挛急,小腿麻木。
34.阳陵泉
取法:在腓骨小头前下缘,凹陷中取穴。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功能:疏肝利胆,舒筋镇痉。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口苦,呕吐。
35.阳交
取法:外踝高点上7寸,腓骨后缘取穴。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功能:宁心安神,疏肝理气。
主治:惊狂,面肿,胸胁满疼痛,膝股痛。
36.外丘
取法:在外踝高点上7寸,为腓骨前缘取穴。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功能:安神镇痉,疏肝宽胸。
主治:胸胁痛,颈项痛。
37.光明
取法:外踝高点0.5寸,腓骨前缘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能:清肝明目,消胀止痛。
主治:目痛,夜盲,乳胀痛,胫热膝痛。
38.阳辅
取法:在外踝高点上4寸,腓骨前缘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能:祛风清热,疏通经络。
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半身不遂。
39.悬钟
取法,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疏肝益肾。
主治: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脚气,中风。
40.丘墟
取法:在外踝前下缘与舟骨前上方凹陷。
刺灸法:直刺0.5~0.7寸;可灸。
功能:扶正祛邪,疏肝健脾。
主治:目赤肿痛,中风偏瘫,外踝肿痛。
41.足临泣
取法:在第四、五跖趾关节后,为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处
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7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化痰消肿。
主治:中风,头痛,目眩,胁肋痛。
42.地五
取法:第四、五跖趾关节后,小趾伸肌腱内侧。
刺灸法:直刺0.5~0.7寸;
功能:散风清热,疏肝消肿。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内伤吐血。
43.侠溪
取法:第四、五跖趾关节前,为趾蹼缘的纵纹头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疏肝宁心。
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膝股痛。
44.足窍阴
取法:第四趾外侧,距指甲约0.1寸处。
刺灸法:斜刺或直刺0.1~0.2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聪耳明目。
主治:偏头痛、目眩、多梦、热病。
本经刺灸注意事项:风池穴,针刺不宜过深,以免刺及椎动脉及延髓;肩井,日月,渊腋,辄筋等穴,针刺亦不宜过深,以免刺及内脏;头面部诸穴,一般不宜用直接灸法。
1.瞳子绒
取法:目外眦外0.5寸,眶骨外侧缘凹陷中。
刺灸法:向后斜刺0.5~0.8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明目退翳。
主治:头痛,目疼,远视不明,目翳。
2.听会
取法:在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空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7寸;可灸。
功能:开窍聪耳,舒筋活络。
主治:耳聋,耳鸣,齿痛,口眼喁斜。
3.上关
取法:颧骨上缘,下关直上凹陷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功能:聪耳镇痉,舒筋活络。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喁斜,面痛。
4.颔厌
取法:在鬓发中,为头维穴与曲鬓穴连线之上1/4与3/4的交点处取穴。
刺灸法:平刺0.5~1.2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镇痉止痛。
主治:头痛,眩晕,齿痛,耳鸣,惊痫。
5.悬颅
取法:在头维与曲鬓穴之间,沿鬓发弧形连线之中点取穴。
刺灸法:向后平刺0.5~1.2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消肿止痛。
主治:偏头痛,面肿,齿痛,鼻流浊涕。
6.悬厘
取法:在鬓角之上,为悬颅穴与曲鬓穴中点取穴。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清热解表,消肿止痛。
主治:偏头痛,面肿,耳鸣,上齿痛。
7.曲鬓
取法:耳前方发鬓内,角孙前一横指取穴。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散风止痛,开关利窍。
主治:头痛连齿,口噤。
8.率谷
取法:在廓尖上方,角孙穴上,入发际1.5寸。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宁神止呕。
主治: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
9.天冲
取法:耳廓根后上方,入发际2寸,率谷穴后约0.5寸处取穴。
刺灸法:平刺0.5~1.0寸;可灸。
功能:宁心安神,消肿止痛。
主治:头痛,齿龈肿痛,惊恐。
10.浮白
取法:在耳后乳突后上方,为天冲穴与头窍阴穴的弧形连线的中点取穴。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祛风止痛,理气消痰。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颈项强痛。
11.头窍阴
取法:乳突后上缘,浮白与完骨连线上取穴。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开窍聪目。
主治:头晕,眩晕,口苦,耳鸣,耳痛。
12.完骨
取法:在颞骨乳突后下缘凹陷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宁神镇痛。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口眼歪斜。
13.本神
取法:前发际上0.5寸,督脉旁开3寸处。
刺灸法:平刺0.3~0.7寸;可灸。
功能:宁心安神,熄风镇惊。
主治:小儿惊风,头痛,目眩,半身不遂。
14.阳白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l寸取穴。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功能:宁心安神。
主治:头痛,目眩,外眦疼痛,眼险咽动。
15.头临泣
取法:在阳白穴直上,入发际0.5寸处取穴。
刺灸法:平刺0.3~0.7寸;可灸。
功能:散风清热,明目聪耳。
主治:头痛,目眩,耳聋,热病。
16.目窗
取法:临泣后1寸,头临泣与风池连线卜。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开窍明日,熄风镇惊。
主治:头痛,目眩,近视,小儿惊风。
17.正营
取法:在目窗后1寸,头临泣与风池的连线上。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舒筋活络。
主治:头痛,头晕,齿痛,唇吻强急。
18.承灵
取法:正营后1.5寸,临泣与风池连线上。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宣肺利鼻,消热祛风。
主治:头痛,眩晕,多涕,喘息。
19.脑空
取法:在风池直上,督脉脑户穴相平取穴。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清热止痛,宁神镇惊。
主治:热病,头痛,目眩,耳聋,惊悸。
20.风池
取法:项后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刺灸法:向鼻尖方向刺0.5~0.9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清热解表。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热病,感冒。
21.肩井
取法:在肩上,大椎与锁骨肩峰及锁骨与肩胛冈两线的中点上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能:祛风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中风,乳痛,难产,颈项强痛。
22.渊腋
取法:侧卧,为腋中线上,第四肋间隙。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
功能:宽胸止痛,消肿通经。
主治:胸满,胁痛,腋下肿,臂痛。
23.辄筋
取法:在渊腋前1寸,为第四肋间隙。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降逆平喘,理气止痛。
主治:胸胁痛,呕吐,腋肿,肩臂痛。
24.日月
取法:乳头下方,期门,肋间隙取穴。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疏肝利胆,健睥降逆。
主治:胁肋疼痛,胀满,吞酸,呃逆。
25.京门
取法:侧卧,于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能:益肾健脾,健脾利水。
主治:肠鸣,泄泻,腹胀,水道不利。
26.带脉
取法: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
刺灸法:直刺0.7~1.2寸;可灸。
功能:调理月经,健脾固带。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腰胁痛。
27.五枢
取法:腹侧髂前上棘前0.5寸,平脐下3寸。
刺灸法:直刺0.7~1.2寸;可灸。
功能:调经固带,理气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少腹痛,便秘。
28.维道
取法:在五枢穴前下0.5寸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7~1.2寸;可灸。
功能:调经固带,利水止痛。
主治:少腹痛,月经不调,水肿,腰胯痛。
29.居
取法:在髂前上棘与股大转子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侧卧取之。
刺灸法:直刺0.8~1.4寸;可灸。
功能: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主治:腰痛,瘫疾,少腹痛。
30.环跳
取法: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的交点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2~2.5寸;可灸。
功能: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挫闪腰疼。
31.风市
取法;直立垂手时,中指端正点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3寸;可灸。
功能;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脚气,下肢麻木。
32.中渎
取法;在大腿外侧中点, 横纹上5寸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3寸;可灸。
功能: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33.膝阳关
取法:阳陵泉直上3寸,股骨外踝上方凹陷中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3寸;可灸。
功能:化湿散寒,疏通经络。
主治:膝膑肿痛,用筋挛急,小腿麻木。
34.阳陵泉
取法:在腓骨小头前下缘,凹陷中取穴。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功能:疏肝利胆,舒筋镇痉。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口苦,呕吐。
35.阳交
取法:外踝高点上7寸,腓骨后缘取穴。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功能:宁心安神,疏肝理气。
主治:惊狂,面肿,胸胁满疼痛,膝股痛。
36.外丘
取法:在外踝高点上7寸,为腓骨前缘取穴。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功能:安神镇痉,疏肝宽胸。
主治:胸胁痛,颈项痛。
37.光明
取法:外踝高点0.5寸,腓骨前缘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能:清肝明目,消胀止痛。
主治:目痛,夜盲,乳胀痛,胫热膝痛。
38.阳辅
取法:在外踝高点上4寸,腓骨前缘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能:祛风清热,疏通经络。
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半身不遂。
39.悬钟
取法,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疏肝益肾。
主治: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脚气,中风。
40.丘墟
取法:在外踝前下缘与舟骨前上方凹陷。
刺灸法:直刺0.5~0.7寸;可灸。
功能:扶正祛邪,疏肝健脾。
主治:目赤肿痛,中风偏瘫,外踝肿痛。
41.足临泣
取法:在第四、五跖趾关节后,为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处
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7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化痰消肿。
主治:中风,头痛,目眩,胁肋痛。
42.地五
取法:第四、五跖趾关节后,小趾伸肌腱内侧。
刺灸法:直刺0.5~0.7寸;
功能:散风清热,疏肝消肿。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内伤吐血。
43.侠溪
取法:第四、五跖趾关节前,为趾蹼缘的纵纹头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疏肝宁心。
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膝股痛。
44.足窍阴
取法:第四趾外侧,距指甲约0.1寸处。
刺灸法:斜刺或直刺0.1~0.2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风、聪耳明目。
主治:偏头痛、目眩、多梦、热病。
本经刺灸注意事项:风池穴,针刺不宜过深,以免刺及椎动脉及延髓;肩井,日月,渊腋,辄筋等穴,针刺亦不宜过深,以免刺及内脏;头面部诸穴,一般不宜用直接灸法。
展开全部
足少阳胆经:1.从外眼角开始(瞳子髎、听会、上关),上行至额角(颔角、悬颅、悬厘、曲鬓),下耳后(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
2.沿颈侧部,至肩上退后经肩井,
3.进入缺盆(锁骨上窝)从缺盆下向腋下渊腋、辄筋(会天池),
4沿侧胸,过日月、京门(会章门),
5.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
6.由此向下沿大腿外侧(风市、中渎),出膝外侧(膝阳关),下向腓骨小头前(阳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下出外踝之前(丘墟),
7.沿足背进入第四趾外侧(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足少阳胆经一侧44穴,15穴分布于下肢外侧面,8穴在髋、侧腹、侧胸部,21穴在头面、项、肩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沿颈侧部,至肩上退后经肩井,
3.进入缺盆(锁骨上窝)从缺盆下向腋下渊腋、辄筋(会天池),
4沿侧胸,过日月、京门(会章门),
5.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
6.由此向下沿大腿外侧(风市、中渎),出膝外侧(膝阳关),下向腓骨小头前(阳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下出外踝之前(丘墟),
7.沿足背进入第四趾外侧(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足少阳胆经一侧44穴,15穴分布于下肢外侧面,8穴在髋、侧腹、侧胸部,21穴在头面、项、肩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4-04-16
展开全部
翘一下二郎腿,腿侧以一个部位是凹陷的,那里就是胆经所在了,经常按摩那里可以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减肥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