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爱自亲始的作文

秣马上楼台842
2014-07-12 · 超过6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1万
展开全部
孝感因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而得名,在古人编定的《二十四孝》中,孝感就有三人:董永、黄香、孟宗。图为位于孝感北郊的董永故居纪念馆。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一些传统的道德准则被打破,而新的道德准则还没有完全确立。在此情况下,对中华文化的传统孝道加以扬弃,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使之融入大学生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孝德教育因何被弱化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孝德意识模糊甚至缺失的状况见诸报端,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忧虑。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何在? 应该说学校对于德育是很重视的,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设有专门课程,但在教育过程中有时却忽视了基本的民族伦理观念教育,其中孝道教育就是一个薄弱环节。在一些人的思想深处,总认为孝是封建残余,因此忌讳谈孝,更不敢理直气壮地倡孝。身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人,在溺爱过度但孝育无力的环境中长大,许多学生家庭角色错位,道德观念弱化,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不体谅、不尊重父母。一些在校学生身上呈现出冷漠自私、过分依赖,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的“贫孝”状况令人担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要求在教育中贯穿爱的信息,引导学生产生爱的能力。学生爱的能力的获得,应该由近及远,推己及人,从爱自己的父母教起,再将爱之感情推衍开来,方能教化习成,但我们现在开展的一些情感教育,试图跳跃基础阶段,而只讲抽象道理,由于这样有违于教育教化机制与认同接受机制,学生爱的观念如空中楼阁一样难以建立起来。 发掘传统孝文化的时代内涵 传统孝德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过至深至远的历史性作用。今天的中国是由过去中国发展变革而来的,家庭、亲情关系依然十分重要,因此孝德仍然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天然基础。对待传统孝德这份历史遗产,我们应根据新的时代条件与教育要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其糟粕,汲取精华,赋予其时代新意,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新孝德教育。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切入:感恩图报,孝亲敬长。传统孝德主张“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孟子·离娄上》),“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 这些至理名言,在今天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们应敬长返本、亲亲感恩,而感恩报恩,即为孝道。感恩报恩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亦应是人类社会放之四海皆准的道德准则。我们应满怀对父母的尊重之心,尊重父母的感情和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从而内化为发奋努力、立志成才的动力,以进取向上的人生姿态与良好成绩来回报父母;也只有学有所成,将来才有能力赡养父母。孝亲,既是我们的法律义务,更是我们的道德责任,不仅要有物质供养,更要有精神关爱和心灵抚慰。 孝亲是孝敬与赡养父母,敬长是孝敬老师和长辈。在大学阶段,家长和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孝敬、尊重的对象。老师给予了学生知识和文化,参与了学生的精神发展,因此对老师的培养教诲,理应给予足够的尊重。 悌亲睦友,和谐人际。在传统孝德思想中,孟子有“申之以孝悌之义”的论述,主张人们应修其孝悌忠信,“入事父兄,出事长上” (《孟子·告子下》),如此则可以“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这些思想对于大学生认识与处理人际关系十分重要。现今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思考问题多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自我感受,很少介意他人想法;交往过程中功利心明显,人际关系中较缺乏宽容与谅解,尊重与互爱。而按照孝德的精义,应该由孝及悌,将对父母之爱敬,对兄长之尊推及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立身行事,齐家治国。《礼记·祭义》中说:“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教育家蔡元培也说:“夫至以继志述事为孝,则一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皆得统摄其中矣。”传统孝德精神实质为爱心、敬意、忠德、顺行,其中爱、敬为孝德之心之基础,忠、顺为孝德之行之应用。无私,忠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