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如何评价苏打绿

 我来答
最后一份友情
推荐于2018-04-11 · TA获得超过10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0.7万
展开全部
范立:他们开创了“配乐微博式文体”

乐评人,代表词作:谭咏麟《零磁场》

对苏打绿的歌词,我蛮喜欢的,因为跳脱了上世纪80年代歌曲的固定韵节,以及过度押韵,显得非常自由。他们是受网络影响很深的年轻一代,歌词的表述很像现在流行的“微博”,描写的是“一刹那间的情绪”和“此时此地此刻的状态”,因而散发出一种很独特的气味,我把它称之为“配乐微博式文体”。这种文体不讲求宏大叙事,一般就是小情小调,往往追求意向的拼贴,文字能够营造画面,因此,歌词常常可以被当作分镜头剧本来看。

其实,说到歌词的意向拼贴,林夕在这方面算是很成功的词人,但相对来说,他的用词比较古典和主流;而另一位专家方文山,文风就改变了,相对口头禅一些,或许是受日本动漫文化的影响,他的词给人感觉更像是四格漫画;而发展到了苏打绿这一代,他们在用词上几乎没有任何束缚,天马行空,不再有制式化的语感,譬如《他夏了夏天》这个歌名,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很新颖,很文艺腔,有古代文法的痕迹,同时又很现代,尽管不理解含义,但不妨碍对这个歌名的喜欢。

歌词作为一种文本是随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的。在此之前,罗大佑比较偏向隐喻;李宗盛追求叙事;林夕则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意向和象征意义很强,但较之李宗盛的口语化,林夕更书面化;而方文山则更古典;苏打绿则开创了一个新的语文时代,他们的歌词未必是最好的,但这种探索绝对是有价值的。

我放在手机里一直听着的是苏打绿的《小情歌》,印象最深刻的有那么几句:“我想我很适合当一个歌颂者”、“受不了看见你背影来到,写下我度秒如年难捱的离骚”。第一遍听肯定觉得怪怪的,但仔细回味就觉得“离骚&rdquo
...
匿名用户
2018-06-19
展开全部
真的很醉。。。
什么“不讲求宏大叙事”?“一般就是小情小调”?现代华语歌坛说谁的歌小情小调都行,说苏打绿小情小调?不好意思没有多少人有资格。从《冬 未了》这张专辑描述了二战,纳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这些宏大的事件就知道了吧。。试问华语乐坛还有谁敢写这些类型的歌词?
还有我真的不懂那些说看不懂,不理解《他夏了夏天》这个歌名的意思的人。这不是很好懂吗。。。至少不难懂啊。。。引用王一文的论文,“歌名里第一个“夏”字较第二个“夏”字而言,词性有了明显的转变,由原本的名词转化为动词。这里“夏”字的活用主要是为了烘托整个夏天躁动的气氛,渲染这张专辑狂热的氛围,这可谓是神来之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