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有效地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

 我来答
111尚属首次
2015-03-29 · TA获得超过6.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91%
帮助的人:5405万
展开全部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研究的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问题,即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时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这一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特点是:以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贯彻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法”,深入开展以课程改革、考试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试验,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正在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行动口号。这既是本课题所面临的国内教育的形势背景。
(2)本课题所说的“课堂教学”主要指中学的课堂教学,也涉及小学的课堂教学,即中小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外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及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
(3)本课题说到的“有效性”,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涉及到有无效果和效果好坏等几种情况。课题研究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有的理念,和从“十一五”基础教育承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战略任务出发,建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够得到迅速提高的问题。即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等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4)“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本课题所说的‘“教学策略”指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取得预定的效果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强调教育创新的形势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效果如何迅速提高的方式、方法问题。
2. 课题立项的背景 :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体现师生主导和主体地位的主战场。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向教育领域的全面渗透,社会对教育日益重视并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科学技术方面,以信息化为时代的特征,已成为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的生长点。各个国家都将知识创新、自主创新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摆在突出的位置。科技创新之路,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这种认识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各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关注课程改革,特别是其中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改革。于是教育改革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十一五”期间围绕新课程改革,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思路、新的经验、新的实验会层出不穷,在这种形势下研究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迫切的时效性,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极其重大。

当前,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已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更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使学生用轻松活泼、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特点 。比如美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新课程标准运动,这次运动的思想内核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的课程标准推动下,他们形成了最佳实践的课堂建构策略是:内容整合的教学单元策略,小组活动策略,表现学习策略,真实性体验策略,发展性评价策略。(见《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胡庆芳、程可拉的文章《美国新课程标准推动下,最佳实践的课堂建构》)。
根据对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调查的结果发现:我们已在构建我们的课堂教学策略,一方面产生了宝贵的经验,同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其一,如何进一步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目的的实践和研究,在我国已经全面展开。从课程门类设置、大小课堂的试验、课堂教学内容(教材)、课堂教学结构、到大小课堂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考试方式等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改革试验逐年深入。启发式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理念、研究性(探究式学习)课的设置等正在深入人心。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许多学者主要采取了三种课堂教学策略:即主动发展的激励策略、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求异创新的思维策略。这些为我们深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与实践经验;
其二,由于受升学考试和传统理念做法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忽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抑制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情况,仍然大有所在。如,从课程设置、内容(教材)安排、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整体情况来看,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的传统独白式教学,仍是我国课堂教学方法的主流模式;课堂教学中缺少恰当的师生对话、师生互动和师生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围 ;学生学习强度大,教师教学任务重,课堂教学手段与技术滞后等情况也还没有得到改变。
因此,这些情况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我们取得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积极有益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和实践会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获取与提高;另一方面盲目错误的课堂教学理念和实践会把课堂的教学的效果引向邪路,甚至产生与素质教育相背离的相反的效果。在此,我们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与研究课堂教学的改革结合起来;反之,深入地开展教学改革,必须注意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故,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如果不注重有效性,或没有实效,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事倍功半,以至不能很好的完成素质教育的预期任务。如果注意了有效性,或有有效性,但不能正确的理解,或片面理解了有效性,其结果,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同样不能实现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目标。
现实情况是人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性认识不足,把握不好,研究不够。表现在课改实验和日常教学过程中:一种人只从高考上看课堂教学效果,另一种人从课堂教学花样翻新的形式上看效果,还有的人强调素质教育,在谈教学效果是把素质教育与高考对立起来,也有的人似乎根本不管效果,只重播种不去收获。可以说众多教师对课改茫然、困惑很缺乏深入地学习和了解。甚至有人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这些在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实施推广过程中的课堂教学里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
但是,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也有许多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好做法、好经验值得总结和研究推广。例如,要提高课堂有效性,首先要端正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克服形而上学思想;其次要从实际出发,研究、编写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第三要研究课堂教学的创新,即研究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民主与创新等问题;第四要研究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有助于检验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性的评价体系。
总之,在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上都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立项开展专题的研究,总结有关的正反经验是十分必要的。这正是确立本课题并组织全国范围的学校进行攻关研究的背景。
3.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
(1)贯彻、落实中央教育工作精神,为学校系统更好地解决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切实提高新时期教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新的理论上的保证和新的实践上课学习借鉴的依据。
其一、理论上:针对实施素质教育形势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重视不够,仍处于盲目状态的情况,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界定实施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研究普遍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内涵;探究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的规律;最终,从理论上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增强参与课改努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自觉性,克服盲目性。
当前,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课程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项战略任务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面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涉及的问题千头万绪。经过几年的探索与思考,人们所形成的共识是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而大力推进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也成为了当前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的指引下,制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颁发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组织编写多样化的教材,逐步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运行机制等等,所有的一切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而且都要体现在教学的有效性上。
课堂是人们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的时空集合体。它既是一个有目的性的自主行为群体,又是一个人际交往高密度的社会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就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且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过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民主与创新实践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培育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本次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因此可望在一个更高、更深、更全面的层次上对课堂教学模式和它具有的有效性开展研究:
①倡导“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观,课堂教学目标惟有同时关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个方面,才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的素质的提升。
②倡导开放、生成的新知识观,即强调知识的内在性、动态性、开放性、生成性,视课堂为开放、动态、生成的知识系统。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是教学领域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动事件,是师生基于教材文本相互交流,民主对话所产生的意义、价值,是知识、情感、个性、素质持续不断的创新生成。
③倡导创生、建构的课堂教学观。课堂教学的创生取向与新知识观的内在精髓是相通的。在创生取向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围绕知识资源进行双向建构的活动。
④倡导关注过程、尊重差异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关注过程的评价旨在倡导、鼓励学生从事知识的探究活动,体验知识的原创过程,感受知识生成的激动与欢欣,释放知识过程性的教育功能,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造。课堂教学评价除了具有共同的内容、标准、要求,还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课堂学习差异的尊重,实质上是尊重知识的多样性与人之存在的个体性。
在理论层面上,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澄清一些基本理念的内涵,如何进一步促进新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有机融合;如何进一步理顺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关系;如何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如何因地制宜的选编适合本地本校学生需要的地区、校本教材等等问题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地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这些方方面面到底取得的效果如何,有无有效性。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和验证。
其二、实践上:有关课改的新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时,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从实践操作层面看,新问题主要表现是:
第一、课堂教学表面热闹,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陷入误区。在学习方式上,人们普遍将“发现学习”认定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有意义的学习的发生并不是以某种学习方式为条件的,接受学习不等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并不等同于有意义的学习。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各自适合运用的情况。而真正的自主学习离我们的课堂似乎还很远。什么是造成我们课堂学习方式转变的主要阻力,怎样在发挥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中融合新型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基础学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里涉及到忽略实际情况,形式主义地实施各种课堂教学改革措施,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背离的问题,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第二、在课堂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表现出课件使用失当,教学艺术缺乏。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人们对教学艺术好像突然失去了兴趣,在谈及教学现代化时,似乎就是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好像课堂教学不用多媒体就意味着落后没有创新。教学媒体与技术的运用,本身并没有过错,问题出在人的思想上。只有当教学媒体自觉恰当地为教学艺术服务时,才能取得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也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创新,体现出教学媒体的价值。如果忽略对教学本身内容的扎实钻研,对教学艺术的追求,而片面强调课件的运用或者对教学技术过分依赖,只能导致教学技术化的危险倾向。这种并非课堂教学真正创新的现象在人们教学实践中还广泛存在着。这里也涉及到了教学上的形式主义与提高教学有效性相背离的问题。
第三、基础教育阶段性之间出现不和谐的现象,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衔接问题。如低年级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改变后,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却跟不上,以致在一些城市,由于新课程改革是分区分步骤推进的,因而在招生中出现实验区学生不如非实验区的受欢迎这一局面。而实验区的学生到高一阶段的新学校后,有许多课程要补习,原有的课堂学习方式出现不适应症状等等。显然,高一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紧密跟进,必须与低阶段的课堂教学自然衔接,这样才能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才能真正促进人才的培养。小学与初中阶段之间也存在这类问题。这里也涉及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第四、在教学内容上,从教材的选编到具体教学环节内容的安排仍然是:上级规定什么就是什么,教师说了算,学生没有发言权、没有参与的被动局面。这无疑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
第五、在教学改革中,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考与素质教育对立,表现为课堂教学中只讲考试的内容,以考试的效果评价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这种教学即使有较强的效果,也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环节存在的困惑的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民主与创新型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方案、办法或模式。为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实践性强的参考和借鉴依据。这一课题的研究还可以取得另外两个收获:
(1)端正教师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科研工作中的务实态度,为学校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研究型教师提供经验。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成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寻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行性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在实践的探讨和反思中促进自身的成长。抓住本课题的研究,推动全体教师向务实性的研究型教师方向提高,反过来又可促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2) 探索总结以“求真务实”的科研为导向,促进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经验。
学校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科研为导向,从国际国内大背景出发,立足本地本校实际,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的立项,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的做法,达到带动全面工作提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办学水平的目标。还可借此办出学校的特色,摸索出创建实施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教学特色、课堂教学特色学校的经验和模式。
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倡导“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组织全国范围的学校进行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是现实的需要;而且势必会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形成一套系统的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以及一批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强的模式在内的研究成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