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精彩高效的初中语文课
推荐于2016-05-01
展开全部
人们都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然而有位语文老师却这样说:“如果一个老师的语文课上的足够精彩,那么即便学生不喜欢这位老师,也一定会喜欢他的语文课。是啊,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怎会不吸引人?不让学生喜欢呢?时下很多老师都在议论,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讲过多次,然而考试考到时学生仍然不知道,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听讲,那么,学生不认真听讲,老师是不是就没有责任呢?
去年曾受学校委托参加了“四川省第二届初中名校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其间听了两位语文老师的课,感受颇深。两位老师都是借班上课,与学生从未见过面,在简短的交流后开始进入正题,然而前一位教师上课时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并未参与到课堂中来,虽然老师也很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却并未成功,学生显得很拘谨。一堂语文课就这样在索然无味中结束。接着上下一堂语文课,这位老师一上来就特别注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运用各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每一位同学都积极思考、热烈讨论问题,一堂课上完了,学生和下面听课的老师都觉得意犹未尽。我深深感慨:同样的学生,同样的语文课,不同的老师却上出了不同的效果。不言而喻,学生在第二堂课中掌握的知识更多更牢固,这些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得来的,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呢?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就如何构建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以生为本,激发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
我想,真正的一堂好课不是说课堂气氛有多热烈,学生回答问题有多好,教学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因为这些都是体现在表面上的东西,真正的一堂好课应该是关注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体现出的学习状态。这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否有着良好的交流状态;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等等。
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说得多,学生说的少。然而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学生全程积极、有效参与。就学生的参与性来讲,我认为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的直接动力,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学习兴趣盎然。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激趣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直观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我们可利用多媒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例如:我在教学《观舞记》这一课时,先播放了一段印度舞蹈视频,绚丽的服饰,迷人的舞姿,优美的音乐,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他们的心。再比如我上《吆喝》一课时,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对“北京吆喝声”的视频简介,让生在四川的孩子们感受了与自己故乡不一样的吆喝后,再来播放一段“用四川方言吆喝粽子”的视频,让学生们感受不一样的语言文化后,再让他们来模仿自己家乡的吆喝,不仅让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学得惟妙惟肖,同时课堂也充满了乐趣,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平等交流,合作探究,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
(一) 追求课堂的开放和灵动
开放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时空的开放,还包括思想的开放、心灵的自由、感悟的多元。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呵护学生闪现的创新火花,彰显学生的自由阅读时空,给予学生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在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之后,教师可以就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所持的情感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对于“研讨与练习”中的三种说法,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教师都应当给予适当肯定。
(二) 进行对话教学
对话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一过程昭示着学生、教师的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景,接受感染和熏陶,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双赢境地。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有生本对话、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交流。而智慧的语文课堂,则给学生一个对话、交流的空间,以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
(三) 发挥教育智慧
什么是智慧?《辞海》认为:“智慧就是对失误能认识、解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有人说,知识只是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就是一粒沙;而智慧则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里发现精髓与灵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堂追求智慧教育,它以教师或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智慧生成。构建充满智慧的语文生态课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这样的语文课堂追求课堂的自然、和谐、民主、平等、开放、快乐、生成。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师生能够心灵融通,思维碰撞:学生会妙语连珠、兴趣盎然;教师会怦然心动、神采飞扬。这样一来,学生的心灵就放飞了,想象就张开了,灵性就唤醒了,智慧就生长了,课堂就会洋溢着诗的激情、诗的意蕴和创新的火花。学生的自主感悟、主动探究就会卓有成效,教师的引导、点拨就会恰到好处,课堂教学实效就会明显提高。
三、打破常规,大胆创新,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要做到精彩高效,必须走一条创新之路。身为教育者,身为语文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一定要坚定教育信念,把握学习机遇,做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接班人,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有用的人。
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永远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正襟危坐地听。永远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而后教师点名抽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早已对这样的课堂失去了兴趣,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是没有吸引力的,所以也就谈不上“高效课堂”,所以才会有讲过多次的知识学生仍没有掌握的现象出现。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们为什么不敢打破常规,大胆创新,给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呢?
(一)课堂形式的创新
笔者认为,在上一些“综合性学习”的课时,我们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里组成圆桌式的课堂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像一个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的“座谈会”,而不是一个气氛严肃的“教师表演场地”。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可以鼓励学生不需要点名,大胆站起来发言。在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时,我们也可以大胆创新,要求默读完一遍的同学站起来,默读完两遍的同学可以坐在桌子上,只要是他们喜欢的方式都可以自由发挥。不一定要拘泥于坐着听课。但这也需要老师们有一定的调控课堂的能力,使学生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高效”的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
(二)课型的创新
1.模仿创新性 这种课型的特点是在学生理解、欣赏课文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模仿训练,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这种课型主要适应于诗词、散文、小说等课文的教学,其类型有文本转换、意像置换、感悟点评等。其操作程序较灵活,大致可归结为:阅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点——教师明确要求——想像模仿写作——交流、评价。比如学习了《信客》一文后可让学生模仿写“墓志铭”,学习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后可让学生模仿文言文形式写自传。这种课型的价值是利用课堂资源,将学生学习课文的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感受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既扩大了原作的内涵外延,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了孩子们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求异创新能力等。
2.课内外融合型 这类课型特点是,以课文为基点,利用课外读物、影视网络、自然风光、当地历史文化古迹、乡土特产、风俗民情、博物馆、纪念馆等资源,让学生走出狭小的教室和校园,把课文向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空间延伸。其类型有:查阅资料、走访或实地考察、参观记录等。这种课型适合于写景叙事散文、人物传记、游记、景观说明文等课文。其操作形式是:课内定向阅读形成实践主题——分小组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占有资料或形成成果——归纳提升——课堂交流成果。比如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济南的冬天》等课文后,可带学生到野外去秋游,体会一下家乡秋天的景致,更有利于他们作文。这种课型的价值是将课本学习向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深化内涵,开拓视野,增强学生归纳整合、社会实践的能力。
3.自由开放型 这类课型的特征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主来训练学生的语文的综合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能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可以采用各种教学形式,比如“幸运52”“快乐大本营”“实话实说”“‘课本剧’表演”“配乐朗诵”,各种语文知识能力竞赛等等。我班的“课前三分钟”就借助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一档大型综艺栏目《星光大道》,它全新的设计理念对“三分钟演讲”的设计很有借鉴意义。于是,在保障教学内容按时完成的前提下,兼顾操作的简单易行性,笔者引入竞争机制,对长年因循守旧的“课堂三分钟演讲”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设计,举办了班级范围内的“演讲比赛月冠军争霸赛”。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二是注重了语文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三是构建了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这种课型的价值在于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使语文课洋溢着人生的乐趣,而且给语文课注入了灵气和活力,使语文课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充满着迷人的魅力。以上所介绍的课型,只是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广大语文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灵活借鉴。这些课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是割裂的,而应是相融的。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他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勇于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
总而言之,在语文这门基础学科中,如果不拿出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的勇气和行动,就不能培养出适应形势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要行动起来,在教学中创造,在创造中教学,才会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新奇而耀眼的光辉。
为了21世纪中国教育的腾飞,为了使学生能自由大胆展开开拓创新的彩翼,能在异想天开中发明创造,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就一定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就一定要走创新之路!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把创新精神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加以培养,持之以恒,必将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使他们爱语文、会学语文。让我们增强创新意识,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创造力驰骋的广阔天地,让灵动的语文课堂时常散发出思维之花迷人的芬芳。
综上所述,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应该是充满乐趣、充满智慧、充满灵气的,这样的课堂是学生所期待、所喜欢、所热爱的。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学生真正学到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相信热爱语文的教师们,只要肯研究尝试,就一定能总结出更多令语文课堂“堂堂精彩”的好方法,使每一节语文课都让学生在幸福快乐的时光中度过。
去年曾受学校委托参加了“四川省第二届初中名校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其间听了两位语文老师的课,感受颇深。两位老师都是借班上课,与学生从未见过面,在简短的交流后开始进入正题,然而前一位教师上课时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并未参与到课堂中来,虽然老师也很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却并未成功,学生显得很拘谨。一堂语文课就这样在索然无味中结束。接着上下一堂语文课,这位老师一上来就特别注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运用各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每一位同学都积极思考、热烈讨论问题,一堂课上完了,学生和下面听课的老师都觉得意犹未尽。我深深感慨:同样的学生,同样的语文课,不同的老师却上出了不同的效果。不言而喻,学生在第二堂课中掌握的知识更多更牢固,这些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得来的,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呢?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就如何构建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以生为本,激发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
我想,真正的一堂好课不是说课堂气氛有多热烈,学生回答问题有多好,教学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因为这些都是体现在表面上的东西,真正的一堂好课应该是关注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体现出的学习状态。这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否有着良好的交流状态;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等等。
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说得多,学生说的少。然而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学生全程积极、有效参与。就学生的参与性来讲,我认为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的直接动力,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学习兴趣盎然。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激趣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直观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我们可利用多媒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例如:我在教学《观舞记》这一课时,先播放了一段印度舞蹈视频,绚丽的服饰,迷人的舞姿,优美的音乐,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他们的心。再比如我上《吆喝》一课时,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对“北京吆喝声”的视频简介,让生在四川的孩子们感受了与自己故乡不一样的吆喝后,再来播放一段“用四川方言吆喝粽子”的视频,让学生们感受不一样的语言文化后,再让他们来模仿自己家乡的吆喝,不仅让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学得惟妙惟肖,同时课堂也充满了乐趣,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平等交流,合作探究,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
(一) 追求课堂的开放和灵动
开放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时空的开放,还包括思想的开放、心灵的自由、感悟的多元。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呵护学生闪现的创新火花,彰显学生的自由阅读时空,给予学生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在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之后,教师可以就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所持的情感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对于“研讨与练习”中的三种说法,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教师都应当给予适当肯定。
(二) 进行对话教学
对话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一过程昭示着学生、教师的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景,接受感染和熏陶,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双赢境地。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有生本对话、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交流。而智慧的语文课堂,则给学生一个对话、交流的空间,以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
(三) 发挥教育智慧
什么是智慧?《辞海》认为:“智慧就是对失误能认识、解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有人说,知识只是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就是一粒沙;而智慧则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里发现精髓与灵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堂追求智慧教育,它以教师或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智慧生成。构建充满智慧的语文生态课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这样的语文课堂追求课堂的自然、和谐、民主、平等、开放、快乐、生成。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师生能够心灵融通,思维碰撞:学生会妙语连珠、兴趣盎然;教师会怦然心动、神采飞扬。这样一来,学生的心灵就放飞了,想象就张开了,灵性就唤醒了,智慧就生长了,课堂就会洋溢着诗的激情、诗的意蕴和创新的火花。学生的自主感悟、主动探究就会卓有成效,教师的引导、点拨就会恰到好处,课堂教学实效就会明显提高。
三、打破常规,大胆创新,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要做到精彩高效,必须走一条创新之路。身为教育者,身为语文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一定要坚定教育信念,把握学习机遇,做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接班人,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有用的人。
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永远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正襟危坐地听。永远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而后教师点名抽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早已对这样的课堂失去了兴趣,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是没有吸引力的,所以也就谈不上“高效课堂”,所以才会有讲过多次的知识学生仍没有掌握的现象出现。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们为什么不敢打破常规,大胆创新,给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呢?
(一)课堂形式的创新
笔者认为,在上一些“综合性学习”的课时,我们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里组成圆桌式的课堂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像一个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的“座谈会”,而不是一个气氛严肃的“教师表演场地”。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可以鼓励学生不需要点名,大胆站起来发言。在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时,我们也可以大胆创新,要求默读完一遍的同学站起来,默读完两遍的同学可以坐在桌子上,只要是他们喜欢的方式都可以自由发挥。不一定要拘泥于坐着听课。但这也需要老师们有一定的调控课堂的能力,使学生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高效”的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
(二)课型的创新
1.模仿创新性 这种课型的特点是在学生理解、欣赏课文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模仿训练,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这种课型主要适应于诗词、散文、小说等课文的教学,其类型有文本转换、意像置换、感悟点评等。其操作程序较灵活,大致可归结为:阅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点——教师明确要求——想像模仿写作——交流、评价。比如学习了《信客》一文后可让学生模仿写“墓志铭”,学习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后可让学生模仿文言文形式写自传。这种课型的价值是利用课堂资源,将学生学习课文的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感受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既扩大了原作的内涵外延,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了孩子们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求异创新能力等。
2.课内外融合型 这类课型特点是,以课文为基点,利用课外读物、影视网络、自然风光、当地历史文化古迹、乡土特产、风俗民情、博物馆、纪念馆等资源,让学生走出狭小的教室和校园,把课文向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空间延伸。其类型有:查阅资料、走访或实地考察、参观记录等。这种课型适合于写景叙事散文、人物传记、游记、景观说明文等课文。其操作形式是:课内定向阅读形成实践主题——分小组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占有资料或形成成果——归纳提升——课堂交流成果。比如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济南的冬天》等课文后,可带学生到野外去秋游,体会一下家乡秋天的景致,更有利于他们作文。这种课型的价值是将课本学习向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深化内涵,开拓视野,增强学生归纳整合、社会实践的能力。
3.自由开放型 这类课型的特征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主来训练学生的语文的综合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能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可以采用各种教学形式,比如“幸运52”“快乐大本营”“实话实说”“‘课本剧’表演”“配乐朗诵”,各种语文知识能力竞赛等等。我班的“课前三分钟”就借助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一档大型综艺栏目《星光大道》,它全新的设计理念对“三分钟演讲”的设计很有借鉴意义。于是,在保障教学内容按时完成的前提下,兼顾操作的简单易行性,笔者引入竞争机制,对长年因循守旧的“课堂三分钟演讲”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设计,举办了班级范围内的“演讲比赛月冠军争霸赛”。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二是注重了语文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三是构建了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这种课型的价值在于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使语文课洋溢着人生的乐趣,而且给语文课注入了灵气和活力,使语文课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充满着迷人的魅力。以上所介绍的课型,只是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广大语文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灵活借鉴。这些课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是割裂的,而应是相融的。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他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勇于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
总而言之,在语文这门基础学科中,如果不拿出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的勇气和行动,就不能培养出适应形势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要行动起来,在教学中创造,在创造中教学,才会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新奇而耀眼的光辉。
为了21世纪中国教育的腾飞,为了使学生能自由大胆展开开拓创新的彩翼,能在异想天开中发明创造,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就一定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就一定要走创新之路!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把创新精神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加以培养,持之以恒,必将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使他们爱语文、会学语文。让我们增强创新意识,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创造力驰骋的广阔天地,让灵动的语文课堂时常散发出思维之花迷人的芬芳。
综上所述,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应该是充满乐趣、充满智慧、充满灵气的,这样的课堂是学生所期待、所喜欢、所热爱的。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学生真正学到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相信热爱语文的教师们,只要肯研究尝试,就一定能总结出更多令语文课堂“堂堂精彩”的好方法,使每一节语文课都让学生在幸福快乐的时光中度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