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是谁最先发明出来的?
仓颉最先发明的。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
相传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 。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扩展资料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
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
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参考资料来源
有史料记载仓颉造字,但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同时汉字不断在演变,所以无法确定具体是谁发明的。
《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汉字起源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扩展资料:
相关的汉字类型:
1、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是指铸刻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始于殷商时期。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3、大篆:大篆为汉字书体的一种。相传为周宣王时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 秦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仓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的猿人时代,人类已有了简单的语言,但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和交流思想的文字,则又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才逐渐产生的。
文字是怎么起源的?又是怎样产生的?长期以来都是人们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在古代,人们把文字的起源,看作是一件神秘的事情,并且曾经有过多种说法,《周易·系辞》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庄子》中也有
“民结绳而用之”的句子。“结绳记事”古书多有提及,但怎么用,却没有说明,后人也无法搞清楚。古书上还有刻契的记载,刘熙《释名》解释:“契,刻也,刻识其数也。”这可能和“结绳记事”类似,也只是帮助记忆罢了。另外,宋代郑樵还在《通志·六书略》里提到字起于“一”,即“起一成文”说。这种说法是建立在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基础上的。但是,这种说法实属牵强,因为文字的形成,绝非简单的笔画相加所能完成。
迄今为止,我们知道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但是甲骨文并非最原始的文字。那么,最原始的文字是什么?汉字的源头在哪里呢?根据考古资料显示,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了刻画符号和原始图画,汉字可能是起源于这些刻画符号或原始图画。因为汉字最初是由象形而转变来的。如郭沫若认为在六千年前左右,西安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半坡遗址出土的器物上发现有一些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器。另外,有的陶器上还刻有人面、鱼、鸟、兽等图形。当原始人在器物上刻画一条鱼或一头牛时,为的是记录鱼和牛的数量。因此,当人们知道鱼、牛,以及更多的事物可以用线条移到平面上的时候,也许这时,人们就知道了鱼字、牛字或其他更多的字。既然汉字是由象形而来,那么文字的肇始期即可追溯到这一时期。
中国最早的文字应该是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商周时期的甲骨文,而甲骨文正是从那些原始刻画符号发展而来的。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尽管它是卜辞,但涉及面很广,甲骨文是记录语言的单字,它可以组成句子。每个字又成为社会所制定和公认的书写符号。它已不再像以前图画文字那样如实地去刻画了。由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到商周时期,中间相距千余年,而这一时期应该是汉字的形成期。对图画文字和刻画符号,需要有人去进行整理、归纳,使之规范化、符号化。不知有多少先贤为此付出艰辛的劳动,而见诸史册记载的仓颉就是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的“圣”人。
关于仓颉造字,据《世本·作篇》记载:“黄帝之世始立史官,仓颉、沮诵居其职矣。”又有“仓颉作书”“仓颉作文字”语。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一》记载:“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又“仓颉造文字,然后书契始作,则其始也。”仓颉虽然生于史前社会,但后世史书对其的记载很多,并且,对其“造字”、“作书”亦多有认可,进而崇敬之。《荀子·解蔽》谓:“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充分肯定了仓颉在整理、创造和传播汉字方面的重要地位。《韩非子·五蠹》中指出:“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吕氏春秋·君守篇》亦记载有:“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而将仓颉神化,主要是汉代以后。西汉《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东汉王充《论衡·骨相》也提到“仓颉四目”。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黄帝之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中说:“仓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子,官治民察。”前些年,在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中,仓颉就被刻画成了长着四只眼睛的人。
近现代以来,许多人对仓颉造字持怀疑态度,认为仓颉造字是“凭臆之说”,将仓颉造字视为神话。今天,如果我们拂去那些神话的薄雾,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许多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先说“造字”,造字绝不是制造,不能与制作一件物品相比。它首先是一种思维活动,既不能一次完成,又不能孤立地脱离自然、人类社会和各种事物。我国的汉字具有表意性,它是由象形发展变化而来的,不同于其他音素文字。所以,我们可以将仓颉“造字”理解为荟集、整理、完善和创新。
至于“仓颉四目”、“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则既有神化仓颉的一面,又有赞颂“仓颉作书”的一面。试想,仓颉为中国文字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后世自然会把他看得很伟大很神圣,所以才会出现“仓颉四目”。中国自古是农业国,企盼丰收是每个人的愿望,“仓颉作书”天雨粟正是反映了人们的这种喜悦心情;鬼夜哭则是强调人类有了文字,迈向文明,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
另外,“仓颉作书”所“造”的字,也只能是汉字的古文字,其字形、字体均与今天的汉字有很大差异,且字数也很有限。汉字是在不断演变、丰富和完善的,字体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相传,上古时期的蝌蚪文、鸟虫书,至今已难考证了,就是“秦书八体”我们也很难搞清楚。至今,我们所知道的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所能收集到的字数约有4500字左右,其中能辨认的也只有900余字。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很难见到仓颉作书留下的遗迹。然而,这位先哲为中华文明所作的贡献却永远值得纪念。
陕西白水县是仓颉的故乡,县内的仓颉庙是国内唯一仅存的纪念仓颉的庙宇,2001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历史悠久,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就已形成规模。有文字可证的历史已有1800余年,根据民间传说可上溯到黄帝时代。庙内建筑整齐有序,古柏参天,郁郁葱葱;历代石碑竖立前殿,给人以肃穆、优雅之感。而且,这里一直流传着谷雨祭文神的传统习俗。
人类发明使用文字的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到10000年前,这与我们如何判断什么样的符号属于文字的标准有关,当然也与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有关,而且也与古文字信息载体的耐久性有关。事实上,人类文明是一种存在的过程,而记录这种过程的信息及其载体,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来说,人类文明的信息记录,包括主观记录和客观记录两大部分。所谓主观记录,是指人类用符号记录自己的生存信息,用实物保留自己的生存信息。所谓客观记录,就是人类无意间留下的生存信息,例如遗弃的石器、用火的痕迹、吃剩的兽骨,以及由于人类的生存而对自然环境及其生物的物种结构所造成的可以察觉的变化。
对于中国来说,在先夏时期(4200年前至10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相当多的文字符号或类似文字的图画、图案、符号。不过,我们今天通常只能够在陶器、骨器、玉器、青铜器、岩石等耐久性的载体上,看到这些文明信息的符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代先民不曾在其它载体上留下过文明信息符号,因为许多不耐久的载体可能已经消失了。例如,远古神话传说就是一种人类早期记录信息的载体,在中国的远古神话传说中就记有伏羲时代创造的复杂符号体系(八卦符号),黄帝时代创造出完整的文字体系(苍颉造字)。
其实我觉得我国文字的发明创造,绝非一人一时之功,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是先民集体智慧的结品。
人类发明使用文字的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到10000年前,这与我们如何判断什么样的符号属于文字的标准有关,当然也与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有关,而且也与古文字信息载体的耐久性有关。事实上,人类文明是一种存在的过程,而记录这种过程的信息及其载体,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来说,人类文明的信息记录,包括主观记录和客观记录两大部分。所谓主观记录,是指人类用符号记录自己的生存信息,用实物保留自己的生存信息。所谓客观记录,就是人类无意间留下的生存信息,例如遗弃的石器、用火的痕迹、吃剩的兽骨,以及由于人类的生存而对自然环境及其生物的物种结构所造成的可以察觉的变化。
对于中国来说,在先夏时期(4200年前至10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相当多的文字符号或类似文字的图画、图案、符号。不过,我们今天通常只能够在陶器、骨器、玉器、青铜器、岩石等耐久性的载体上,看到这些文明信息的符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代先民不曾在其它载体上留下过文明信息符号,因为许多不耐久的载体可能已经消失了。例如,远古神话传说就是一种人类早期记录信息的载体,在中国的远古神话传说中就记有伏羲时代创造的复杂符号体系(八卦符号),黄帝时代创造出完整的文字体系(苍颉造字)。
其实我觉得我国文字的发明创造,绝非一人一时之功,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是先民集体智慧的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