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全国近一半的城市都处在“缺水”和“严重缺水”的区间,形势不容乐观。
同样,不久前在贵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水安全会议公布了一组更为严峻的数据——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1718立方米,接近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我国有4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8座严重缺水,1.6亿多城市居民受影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公布了连续8年对35个大中城市的自来水厂约12000个取水口水源水样的检测结果,达到二类水体标准的水样数量由2002年的24.8%下降到2009年的8.6%,水质逐年变差,水质型缺水成为城市水资源短缺的主因。
扩展资料
导致水质型缺水原因:
首先是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一些地方的环保部门将水质监测点设立在河流的源头,根本起不到监管的作用;其次,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而污染水环境,体现了某些地方在局部和整体关系上的短见和自私。
“水质型缺水是水污染的管理、治理、执法不到位的综合结果,目前,导致水污染的违规成本太低,这进一步放大了水污染的影响。”
水质型缺水是当前水资源短缺的主因,但其他形式的缺水亦不可忽视。当前的水资源短缺分为4类:第一类是资源性缺水,指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津华北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胶东半岛等地区;
第二类是水质型缺水,也称为污染型缺水,是水资源的污染加重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如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三类是结构型缺水,也就是工业、农业、生活用水的比例不协调,目前不仅农业用水量过大,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也比较低,生活用水也偏于粗放;
第四类是工程型缺水,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从总量来看水资源并不短缺,但由于工程建设调度没有跟上,造成区域供水不足,如长江、珠江、松花江流域等地区。
“因此,水资源的问题需要全面看待,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每一类缺水问题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27.2%的河段水质、67.8%的湖泊水质为三类以下,无法饮用;全国约30万平方公里地下水超采……日益凸显的水安全危机,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出挑战。
扩展资料:
1、加强法律惩戒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意识。
在保护国家水资源上,首先要从法律着手,对于污染水域的产业要加强治理力度,给予警示惩戒。同时各部门协调进行,共同合作,严厉打击水资源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利用媒体、广播等宣传教育形式来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意识。
2、创新农村水利体制机制,科学发展农业;加强绿化,避免水土流失。
要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创新农田水利组织发动和建设机制,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水电管理创新,促进农村水利发展,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重塑中国“水战略”——中国水安全形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