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赵策三原文及翻译 100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战国策·赵策三》原译文对照版
赵惠文王三十年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单问赵奢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挽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此单之所不服也。”
马服曰:“君非徒不达于兵也,又不明其时势。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薄之柱上而击之,则折为三,质之石上而击之,则碎为百。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是薄柱击石之类也。且夫吴干之剑材,难夫毋脊之厚,而锋不入;无脾之薄,而刃不断。兼有是两者,无钓(?)镡蒙须之便,操其刃而刺,则未入而手断。君无十余、二十万之众,而为此钓(?)镡蒙须之便,而徒以三万行于天下,君焉能乎?且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不过三百丈者。人虽众,不过三千家者。而以集兵三万,距此奚难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即君之齐已。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五年乃罢。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五年乃归。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以三万之众,围千丈之城,不存其一角,而野战不足用也,君将以此何之?”都平君喟然太息曰:“单不至也!”
赵惠文王三十年,齐相安平君田单问赵奢说:“我并不是不喜欢将军的兵法,我所不佩服的,就是将军用兵太多。用兵太多,耕种的人就会少,粮食运输也就供不上。这是坐以待毙的办法,我不采用这样的办法。我听说:帝王用兵不过三万,天下就能归服。现在将军一定要有十万、二十万才去指挥,这就是我所不佩服的地方。”
马服君赵奢说:“您不仅不了解用兵之法,而且也不明了军事形势。吴国的干将宝剑,试肉可以砍断牛、马,试金可以暂断盘。如果靠近柱子用力击柱,宝剑就折为三段,如果往石上猛击,宝剑就碎为百片。现在拿三万兵力去对付强国的军队,这就类似‘击柱’、‘击石’那样。况且,很难有象吴国干将这样好的宝剑。如果剑脊薄,则剑刃易卷;剑近刃处厚,则剑刃不可断物。如果兼有剑脊厚、剑近刃处薄两个特点,但剑头上没有剑环、剑柄、剑珥的便利,那只好握着剑刃去刺杀。这样,还没有刺别人,握剑的手已经被割断。您如果没有十万、二十万的军队,即使有剑环、剑柄、剑珥的便利,只用三万人,就想在天下逞威,这怎么可能呢?而且,古代天下分为万国,都城虽大,周围也没超过三百丈的;人虽多,也没有超过三千家的。如果训练有素的三万军队去对付这些国家,还有什么困难呢?现在,古代的万国已经分为战国七雄,如果都有几十万的兵力,这样打起仗来,若以三万军队去对付,旷日持久,经过几年,恐怕您也会遭到当年燕昭王攻入齐都临淄那样的结局吧。从前齐国拿二十万的兵力进攻楚国,经过五年才结束战争;赵国拿二十万兵力进攻中山国,经过五年才胜利返回。现在齐、韩两国势均力敌,两国进攻,怎么会有谁敢说‘我用三万兵力去救援他们’呢?现在,千丈的高城,万家的大邑,互相守望,而要求拿三万的兵力去包围千丈之城,那只能围住城的一角,进行野战就不够用了,您还想用这点兵干什么呢?”安平君田单长叹一声说:“我的见解不如您啊?”
赵使机郝之秦
赵使机郝之秦,请相魏冉。宋突谓机郝曰:“秦不听,楼缓必怨公。公不若阴辞楼子曰:‘请无急秦王。’秦王见赵之相魏冉之不急也,且不听公言也,是事而不成,魏冉固德公矣。”
赵国派遣机郝到秦国去,请求秦王任命魏冉为相国。机郝之客宋突对机郝说:“秦王不任命魏冉为相国,楼缓如果仍为相国,一定会怨恨您,这对您不利。您不如暗地告诉楼缓说:‘让我去请求秦王不要急于任命魏冉。’秦王见赵国不急于要求任命魏冉,一定不会听您的话。这样,秦王任命魏冉为相国之事不成,楼缓一定会感激您,秦王任命了魏冉为相国,魏冉也一定会感激您。”
齐破燕
齐破燕,赵欲存之。乐毅谓赵王曰:“今无约而攻齐,齐必仇赵。不如请以河东易燕地于齐。赵有河北,齐有河东,燕、赵必不争矣。是二国亲也。以河东之地强齐,以燕以赵辅之,天下憎之,必皆事王以伐齐。是因天下以破齐也。”王曰:“善。”乃以河东易齐,楚、魏憎之,令淖滑、惠施之赵,请伐齐而存燕。
齐国大败燕国,赵国想帮助燕国救亡图存,乐毅对赵王说:“现在您没有同盟国,就单独进攻齐国,齐国必定与赵国为敌。您不如要求拿赵国的河东之地交换齐国从燕国得来的河北之地。赵国有河北之地,齐国有河东之地,燕国与赵国就一定不会争夺河北之地,这是因为齐、赵两国友好。用河东之地增强齐国,又以燕、赵两国辅助它,诸侯就会痛恨齐国,都会倒向您,去共同讨伐齐国。这样正是借诸侯之力来击败齐国啊!”赵王说:“好。”于是拿河东之地与齐国交换河北之地。楚、魏两国恨透了齐国。楚国派昭滑,魏国派惠施,都到赵国去,要求共同进攻齐国,帮助燕国救亡图存。
秦攻赵
秦攻赵,蔺、离石、祁拔。赵以公子
赵惠文王三十年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单问赵奢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挽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此单之所不服也。”
马服曰:“君非徒不达于兵也,又不明其时势。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薄之柱上而击之,则折为三,质之石上而击之,则碎为百。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是薄柱击石之类也。且夫吴干之剑材,难夫毋脊之厚,而锋不入;无脾之薄,而刃不断。兼有是两者,无钓(?)镡蒙须之便,操其刃而刺,则未入而手断。君无十余、二十万之众,而为此钓(?)镡蒙须之便,而徒以三万行于天下,君焉能乎?且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不过三百丈者。人虽众,不过三千家者。而以集兵三万,距此奚难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即君之齐已。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五年乃罢。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五年乃归。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以三万之众,围千丈之城,不存其一角,而野战不足用也,君将以此何之?”都平君喟然太息曰:“单不至也!”
赵惠文王三十年,齐相安平君田单问赵奢说:“我并不是不喜欢将军的兵法,我所不佩服的,就是将军用兵太多。用兵太多,耕种的人就会少,粮食运输也就供不上。这是坐以待毙的办法,我不采用这样的办法。我听说:帝王用兵不过三万,天下就能归服。现在将军一定要有十万、二十万才去指挥,这就是我所不佩服的地方。”
马服君赵奢说:“您不仅不了解用兵之法,而且也不明了军事形势。吴国的干将宝剑,试肉可以砍断牛、马,试金可以暂断盘。如果靠近柱子用力击柱,宝剑就折为三段,如果往石上猛击,宝剑就碎为百片。现在拿三万兵力去对付强国的军队,这就类似‘击柱’、‘击石’那样。况且,很难有象吴国干将这样好的宝剑。如果剑脊薄,则剑刃易卷;剑近刃处厚,则剑刃不可断物。如果兼有剑脊厚、剑近刃处薄两个特点,但剑头上没有剑环、剑柄、剑珥的便利,那只好握着剑刃去刺杀。这样,还没有刺别人,握剑的手已经被割断。您如果没有十万、二十万的军队,即使有剑环、剑柄、剑珥的便利,只用三万人,就想在天下逞威,这怎么可能呢?而且,古代天下分为万国,都城虽大,周围也没超过三百丈的;人虽多,也没有超过三千家的。如果训练有素的三万军队去对付这些国家,还有什么困难呢?现在,古代的万国已经分为战国七雄,如果都有几十万的兵力,这样打起仗来,若以三万军队去对付,旷日持久,经过几年,恐怕您也会遭到当年燕昭王攻入齐都临淄那样的结局吧。从前齐国拿二十万的兵力进攻楚国,经过五年才结束战争;赵国拿二十万兵力进攻中山国,经过五年才胜利返回。现在齐、韩两国势均力敌,两国进攻,怎么会有谁敢说‘我用三万兵力去救援他们’呢?现在,千丈的高城,万家的大邑,互相守望,而要求拿三万的兵力去包围千丈之城,那只能围住城的一角,进行野战就不够用了,您还想用这点兵干什么呢?”安平君田单长叹一声说:“我的见解不如您啊?”
赵使机郝之秦
赵使机郝之秦,请相魏冉。宋突谓机郝曰:“秦不听,楼缓必怨公。公不若阴辞楼子曰:‘请无急秦王。’秦王见赵之相魏冉之不急也,且不听公言也,是事而不成,魏冉固德公矣。”
赵国派遣机郝到秦国去,请求秦王任命魏冉为相国。机郝之客宋突对机郝说:“秦王不任命魏冉为相国,楼缓如果仍为相国,一定会怨恨您,这对您不利。您不如暗地告诉楼缓说:‘让我去请求秦王不要急于任命魏冉。’秦王见赵国不急于要求任命魏冉,一定不会听您的话。这样,秦王任命魏冉为相国之事不成,楼缓一定会感激您,秦王任命了魏冉为相国,魏冉也一定会感激您。”
齐破燕
齐破燕,赵欲存之。乐毅谓赵王曰:“今无约而攻齐,齐必仇赵。不如请以河东易燕地于齐。赵有河北,齐有河东,燕、赵必不争矣。是二国亲也。以河东之地强齐,以燕以赵辅之,天下憎之,必皆事王以伐齐。是因天下以破齐也。”王曰:“善。”乃以河东易齐,楚、魏憎之,令淖滑、惠施之赵,请伐齐而存燕。
齐国大败燕国,赵国想帮助燕国救亡图存,乐毅对赵王说:“现在您没有同盟国,就单独进攻齐国,齐国必定与赵国为敌。您不如要求拿赵国的河东之地交换齐国从燕国得来的河北之地。赵国有河北之地,齐国有河东之地,燕国与赵国就一定不会争夺河北之地,这是因为齐、赵两国友好。用河东之地增强齐国,又以燕、赵两国辅助它,诸侯就会痛恨齐国,都会倒向您,去共同讨伐齐国。这样正是借诸侯之力来击败齐国啊!”赵王说:“好。”于是拿河东之地与齐国交换河北之地。楚、魏两国恨透了齐国。楚国派昭滑,魏国派惠施,都到赵国去,要求共同进攻齐国,帮助燕国救亡图存。
秦攻赵
秦攻赵,蔺、离石、祁拔。赵以公子
展开全部
原文: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下不没者三板。郗疵谓知伯曰:“韩、魏之君必反矣。”知伯曰:“何以知之?”郗疵曰:“以其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韩魏之君无熹志而有忧色,是非反如何也?”
明日,知伯以告韩、魏之君曰:“郗疵言君之且反也。”韩、魏之君曰:“夫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将拔矣。夫三家虽愚,不弃美利于前,背信盟之约,而为危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是疵为赵计矣,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赵也。今君听谗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为君惜之。”趋而出。郗疵谓知伯曰:“君又何以疵言告韩、魏之君为?”知伯曰:“子安知之?”对曰:“韩、魏之君视疵端而趋疾。”
郗疵知其言之不听,请使于齐,知伯遣之。韩、魏之君果反矣。
译文:知伯胁从韩、魏的军队一道进攻赵国。首先水困晋阳,离淹城只有3丈。郄疵对知伯说:“韩、魏的君主肯定会背叛我们。”知伯问:“何以见得?”郄疵说:“从他们的脸上和军事形势上判断就可以知道。韩、魏国军队尾随我们进攻赵国,可以想见如果赵国灭亡,那灾难必然会降到韩、魏头上。虽然贤君跟韩、魏相约灭赵以后就和韩、魏三分赵国领土,可是现在晋阳只差3丈就被淹没,连石臼和炉灶都生了青蛙,饿到了人马相食的地步,晋阳指日陷落,然而韩、魏君主不但不喜,反倒忧愁,这就是一种反叛的迹象!”
次日,知伯就把这话告诉韩、魏两国君主,说:“郄疵说两位君主就要背弃盟约。”韩、魏两君说:“灭赵以后我们三国可以三分赵地,而且晋阳马上就要陷落。韩、魏两君虽然愚鲁,也不至于放弃就要到来的利益,甚至背弃盟约去做那种危险的、无望之事,这是不容置疑的。这种形势发展的结局是可以预见的。可是郄疵在为赵国谋划,以便使贤君怀疑韩、魏两国,进而瓦解三国攻赵的盟约。如今贤君竟听信奸臣的谗言,而离间韩、魏两国的邦交,我们真为贤君感到惋惜。”说完就快步出去了。郄疵又来对知伯说:“贤君为什么要把臣的话告诉韩、魏王呢?”知伯说:“你怎么知道我告诉了他们了呢?”郄疵说:“因为韩、魏两王临走时,使劲用眼睛瞪我一下才快步走开。”
郄疵见知伯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就主动请求知伯派他到齐国去,于是知伯就派他去齐国。不久韩、魏君主果然反叛。
明日,知伯以告韩、魏之君曰:“郗疵言君之且反也。”韩、魏之君曰:“夫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将拔矣。夫三家虽愚,不弃美利于前,背信盟之约,而为危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是疵为赵计矣,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赵也。今君听谗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为君惜之。”趋而出。郗疵谓知伯曰:“君又何以疵言告韩、魏之君为?”知伯曰:“子安知之?”对曰:“韩、魏之君视疵端而趋疾。”
郗疵知其言之不听,请使于齐,知伯遣之。韩、魏之君果反矣。
译文:知伯胁从韩、魏的军队一道进攻赵国。首先水困晋阳,离淹城只有3丈。郄疵对知伯说:“韩、魏的君主肯定会背叛我们。”知伯问:“何以见得?”郄疵说:“从他们的脸上和军事形势上判断就可以知道。韩、魏国军队尾随我们进攻赵国,可以想见如果赵国灭亡,那灾难必然会降到韩、魏头上。虽然贤君跟韩、魏相约灭赵以后就和韩、魏三分赵国领土,可是现在晋阳只差3丈就被淹没,连石臼和炉灶都生了青蛙,饿到了人马相食的地步,晋阳指日陷落,然而韩、魏君主不但不喜,反倒忧愁,这就是一种反叛的迹象!”
次日,知伯就把这话告诉韩、魏两国君主,说:“郄疵说两位君主就要背弃盟约。”韩、魏两君说:“灭赵以后我们三国可以三分赵地,而且晋阳马上就要陷落。韩、魏两君虽然愚鲁,也不至于放弃就要到来的利益,甚至背弃盟约去做那种危险的、无望之事,这是不容置疑的。这种形势发展的结局是可以预见的。可是郄疵在为赵国谋划,以便使贤君怀疑韩、魏两国,进而瓦解三国攻赵的盟约。如今贤君竟听信奸臣的谗言,而离间韩、魏两国的邦交,我们真为贤君感到惋惜。”说完就快步出去了。郄疵又来对知伯说:“贤君为什么要把臣的话告诉韩、魏王呢?”知伯说:“你怎么知道我告诉了他们了呢?”郄疵说:“因为韩、魏两王临走时,使劲用眼睛瞪我一下才快步走开。”
郄疵见知伯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就主动请求知伯派他到齐国去,于是知伯就派他去齐国。不久韩、魏君主果然反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原文: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下不没者三板。郗疵谓知伯曰:“韩、魏之君必反矣。”知伯曰:“何以知之?”郗疵曰:“以其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韩魏之君无熹志而有忧色,是非反如何也?”
明日,知伯以告韩、魏之君曰:“郗疵言君之且反也。”韩、魏之君曰:“夫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将拔矣。夫三家虽愚,不弃美利于前,背信盟之约,而为危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是疵为赵计矣,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赵也。今君听谗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为君惜之。”趋而出。郗疵谓知伯曰:“君又何以疵言告韩、魏之君为?”知伯曰:“子安知之?”对曰:“韩、魏之君视疵端而趋疾。”
郗疵知其言之不听,请使于齐,知伯遣之。韩、魏之君果反矣。
译文:知伯胁从韩、魏的军队一道进攻赵国。首先水困晋阳,离淹城只有3丈。郄疵对知伯说:“韩、魏的君主肯定会背叛我们。”知伯问:“何以见得?”郄疵说:“从他们的脸上和军事形势上判断就可以知道。韩、魏国军队尾随我们进攻赵国,可以想见如果赵国灭亡,那灾难必然会降到韩、魏头上。虽然贤君跟韩、魏相约灭赵以后就和韩、魏三分赵国领土,可是现在晋阳只差3丈就被淹没,连石臼和炉灶都生了青蛙,饿到了人马相食的地步,晋阳指日陷落,然而韩、魏君主不但不喜,反倒忧愁,这就是一种反叛的迹象!”
次日,知伯就把这话告诉韩、魏两国君主,说:“郄疵说两位君主就要背弃盟约。”韩、魏两君说:“灭赵以后我们三国可以三分赵地,而且晋阳马上就要陷落。韩、魏两君虽然愚鲁,也不至于放弃就要到来的利益,甚至背弃盟约去做那种危险的、无望之事,这是不容置疑的。这种形势发展的结局是可以预见的。可是郄疵在为赵国谋划,以便使贤君怀疑韩、魏两国,进而瓦解三国攻赵的盟约。如今贤君竟听信奸臣的谗言,而离间韩、魏两国的邦交,我们真为贤君感到惋惜。”说完就快步出去了。郄疵又来对知伯说:“贤君为什么要把臣的话告诉韩、魏王呢?”知伯说:“你怎么知道我告诉了他们了呢?”郄疵说:“因为韩、魏两王临走时,使劲用眼睛瞪我一下才快步走开。”
郄疵见知伯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就主动请求知伯派他到齐国去,于是知伯就派他去齐国。不久韩、魏君主果然反叛。
明日,知伯以告韩、魏之君曰:“郗疵言君之且反也。”韩、魏之君曰:“夫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将拔矣。夫三家虽愚,不弃美利于前,背信盟之约,而为危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是疵为赵计矣,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赵也。今君听谗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为君惜之。”趋而出。郗疵谓知伯曰:“君又何以疵言告韩、魏之君为?”知伯曰:“子安知之?”对曰:“韩、魏之君视疵端而趋疾。”
郗疵知其言之不听,请使于齐,知伯遣之。韩、魏之君果反矣。
译文:知伯胁从韩、魏的军队一道进攻赵国。首先水困晋阳,离淹城只有3丈。郄疵对知伯说:“韩、魏的君主肯定会背叛我们。”知伯问:“何以见得?”郄疵说:“从他们的脸上和军事形势上判断就可以知道。韩、魏国军队尾随我们进攻赵国,可以想见如果赵国灭亡,那灾难必然会降到韩、魏头上。虽然贤君跟韩、魏相约灭赵以后就和韩、魏三分赵国领土,可是现在晋阳只差3丈就被淹没,连石臼和炉灶都生了青蛙,饿到了人马相食的地步,晋阳指日陷落,然而韩、魏君主不但不喜,反倒忧愁,这就是一种反叛的迹象!”
次日,知伯就把这话告诉韩、魏两国君主,说:“郄疵说两位君主就要背弃盟约。”韩、魏两君说:“灭赵以后我们三国可以三分赵地,而且晋阳马上就要陷落。韩、魏两君虽然愚鲁,也不至于放弃就要到来的利益,甚至背弃盟约去做那种危险的、无望之事,这是不容置疑的。这种形势发展的结局是可以预见的。可是郄疵在为赵国谋划,以便使贤君怀疑韩、魏两国,进而瓦解三国攻赵的盟约。如今贤君竟听信奸臣的谗言,而离间韩、魏两国的邦交,我们真为贤君感到惋惜。”说完就快步出去了。郄疵又来对知伯说:“贤君为什么要把臣的话告诉韩、魏王呢?”知伯说:“你怎么知道我告诉了他们了呢?”郄疵说:“因为韩、魏两王临走时,使劲用眼睛瞪我一下才快步走开。”
郄疵见知伯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就主动请求知伯派他到齐国去,于是知伯就派他去齐国。不久韩、魏君主果然反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