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的故事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展开全部
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河北农村一名叫王二小的男孩把日军骗入八路军的埋伏圈而丧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5-08-30
展开全部
王二小,又名王朴(1929年1月22日——1942年10月25日),广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平山县滚龙沟。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斩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 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扑向流着鲜血的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大家把他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的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苦难童年
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滚龙沟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王二小排行老二,哥哥叫石头,父亲王贵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给本村大地主刘文勤扛活谋生,母亲王张氏给人做针线活,全家四口挤住在本村奶奶庙中。王二小原名王朴,据说父亲起名原意是希望他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
1939年夏天暴雨成灾,庄稼颗粒未收。第二年春天,正值抗日战争的第三个年头,天灾人祸,形成了“无村不戴孝,处处有哭声”的惨象。结果,王二小的父母和哥哥先后因病饿去世了。1940年春无依无靠的王二小开始了逃荒的生涯。这年5月的一天,经过长途流浪的二小因饥苦昏倒在了路边,被狼牙口村委会主任搭救,后来他被安排给一刘姓大户放牛谋生。
参加革命
当时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独立师老一团的骑兵连就驻扎在这一带。二小喜欢马,常到骑兵连去玩,和八路军战士混得很熟。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内向,不爱说话,一年四季总是穿一件很破的小褂,骑兵连的吴连长非常喜欢这个孤儿,常常给他讲打仗的故事,到了开饭的时间就留份饭给他吃。后来,二小就加入了儿童团,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诱敌深入
1942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十六)早晨,13岁的王二小正在当地老乡称狼牙沟门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一队鬼子进山来扫荡,鬼子兵有好几十人,正从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来。那边的山沟里隐蔽着八路军的后方机关,还有不少乡亲们,万一鬼子摸进那条山沟,不仅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受损失,乡亲们也将在劫难逃。可是这时候跑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
这时二小忽然想起来,为了粉碎鬼子这次进攻,涞源抗日政府已将20多名伤员和粮食转移了,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群众,骑兵连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岭子上。二小冷静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进埋伏圈,让八路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后,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见到二小,连忙把他从山坡上抓来问路。二小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前边带路。从狼牙沟门往东走是范庄旺村,王二小带着鬼子从西北沟钻了进去,引向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其实这是一条死路,翻过巨石就到了路的尽头。
牺牲
王二小纪念馆
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时才知道上了当。二小想趁敌人惊魂未定的时候向灌木林跑去,这时,鬼子军官朝他举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块巨石上。与此同时,山头上的部队枪炮声四起,前后没有一袋烟的工夫,就全歼了这股敌人。
战斗刚结束,战士跑到巨石前抢救王二小。当时王二小还活着,还有两名八路军战士也受了重伤,部队将他们护送到刘家庄,终因伤势过重,三人先后与世长辞,永远长眠在了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
人物原型
阎富华
原名阎富华,1941年的9月16日牺牲,生前居住于河北省平山县滚龙沟村(解放后滚龙沟村才被分为南北两村),由于当年的见证者大多不在人世,仅一位名叫史林山的老人健在,据他回忆,传说中之所以改名王二小而不用阎富华的原名是鉴于特殊时期的情况而保密。因此更多资料已不可考证。
牺牲过程
发现鬼子,让伙伴送信自己转移牛群
“1941年的9月16日,是让我终身难忘的日子。”说到阎富华牺牲的那一天,史林山变得严肃起来。
“吃过早饭后,我就和二哥到山上放牛去了。”史林山说,他和阎富华一边放牛,一边在村边的三道壕处站岗查
王二小
路条。忽然,他们看到不远处东山顶上的信号树向西侧倒下了。
“有敌人从东面进山了!五祥,你快去村里通知同志们转移!”发现情况后,阎富华立即命令史林山回村去报信,并同时命令他必须和大部队一同转移,绝对不能发生危险。
“那二哥你呢?”面对史林山的疑问,阎富华说,他必须马上把牛赶到地势低洼的山沟里,防止敌人把牛抢走。同时,他会监视着敌人的行踪,防止敌人靠近《晋察冀日报》的所在地。
史林山一路小跑来到位于铧子尖处的报社所在地,通知所有人立刻转移并就地掩埋机器。正当所有人忙碌之时,不放心二哥的史林山跑到了附近的山顶上,向下搜寻阎富华的踪影。
三四个小时过去了,史林山终于看到了从山底走来的二哥,但他又看到,在阎富华的身边,是成群结队的日本鬼子。一名鬼子用插着刺刀的步枪紧紧地顶着阎富华的后背。
带鬼子进入伏击圈,被刺刀挑下悬崖
“看来为了保护大家的顺利转移,二哥一直带着鬼子在山上绕圈呢。”史林山心中默默想着。随着阎富华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史林山又意识到,阎富华正在带着鬼子向名为二道泉的山顶走去,因为在那里,正是我军的埋伏圈!
阎富华和一群鬼子,登上了二道泉的山顶,所有人都已无路可走。在距离阎富华约300米的另一座山头上的一个小石洞中,蜷缩成一团儿的史林山连大气也不敢出。
面对鬼子叽里呱啦的乱叫,史林山看到阎富华只是不住地在摇头,嘴中一个字都不肯说。也许是想到已经没有路了,阎富华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二哥忽然抱住身边一个鬼子的大腿,好像是要和敌人一起跳崖!”但年幼的阎富华没想到,一把冰凉的刺刀迅速从他的身后刺了过来。就在一瞬间,阎富华被鬼子挑下了20多米高的悬崖!
史林山惊呆了,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随着枪声的响起,这群无路可逃的鬼子迅速被消灭。直到傍晚,史林山和村民才从崖底找到了阎富华的尸体,并将其安葬。
“无论老人还是孩子,所有人都哭了。”史林山满含热泪地说,当时崖底的河水,真真切切被染成了红色。
歌中“二小”姓王不姓阎是为保守秘密。
阎富华牺牲后不久,驻扎在滚龙沟村附近两界峰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诗人方冰找到史林山,详细询问了阎富华牺牲的过程。随后,一首由方冰作词、曲作家劫夫作曲的晋察冀边区第一个纪实性的故事歌《歌唱二小》(今名《歌唱二小放牛郎》,记者注)被迅速创作完成,并随后全文刊登在《晋察冀日报》1942年元旦副刊《老百姓》上。
“是新华电台的一位郑姓叔叔教我们唱的这首歌。”史林山说,当听到歌词里的人物叫“王二小”时,史林山和小伙伴特地向“郑叔叔”问道,为何主人公姓“王”而不姓“阎”。对于孩子们的疑问,“郑叔叔”解释说,由于报社和电台以及众多革命同志都驻扎在滚龙沟,如果将二小真实的姓氏唱出来,极有可能会泄露我党的机密,暴露驻军的目标。“既然二小是你们的‘孩子王’,而且王姓又是大姓,作为艺术创作,所以歌词里就写成了王二小。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斩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 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扑向流着鲜血的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大家把他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的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苦难童年
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滚龙沟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王二小排行老二,哥哥叫石头,父亲王贵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给本村大地主刘文勤扛活谋生,母亲王张氏给人做针线活,全家四口挤住在本村奶奶庙中。王二小原名王朴,据说父亲起名原意是希望他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
1939年夏天暴雨成灾,庄稼颗粒未收。第二年春天,正值抗日战争的第三个年头,天灾人祸,形成了“无村不戴孝,处处有哭声”的惨象。结果,王二小的父母和哥哥先后因病饿去世了。1940年春无依无靠的王二小开始了逃荒的生涯。这年5月的一天,经过长途流浪的二小因饥苦昏倒在了路边,被狼牙口村委会主任搭救,后来他被安排给一刘姓大户放牛谋生。
参加革命
当时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独立师老一团的骑兵连就驻扎在这一带。二小喜欢马,常到骑兵连去玩,和八路军战士混得很熟。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内向,不爱说话,一年四季总是穿一件很破的小褂,骑兵连的吴连长非常喜欢这个孤儿,常常给他讲打仗的故事,到了开饭的时间就留份饭给他吃。后来,二小就加入了儿童团,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诱敌深入
1942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十六)早晨,13岁的王二小正在当地老乡称狼牙沟门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一队鬼子进山来扫荡,鬼子兵有好几十人,正从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来。那边的山沟里隐蔽着八路军的后方机关,还有不少乡亲们,万一鬼子摸进那条山沟,不仅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受损失,乡亲们也将在劫难逃。可是这时候跑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
这时二小忽然想起来,为了粉碎鬼子这次进攻,涞源抗日政府已将20多名伤员和粮食转移了,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群众,骑兵连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岭子上。二小冷静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进埋伏圈,让八路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后,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见到二小,连忙把他从山坡上抓来问路。二小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前边带路。从狼牙沟门往东走是范庄旺村,王二小带着鬼子从西北沟钻了进去,引向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其实这是一条死路,翻过巨石就到了路的尽头。
牺牲
王二小纪念馆
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时才知道上了当。二小想趁敌人惊魂未定的时候向灌木林跑去,这时,鬼子军官朝他举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块巨石上。与此同时,山头上的部队枪炮声四起,前后没有一袋烟的工夫,就全歼了这股敌人。
战斗刚结束,战士跑到巨石前抢救王二小。当时王二小还活着,还有两名八路军战士也受了重伤,部队将他们护送到刘家庄,终因伤势过重,三人先后与世长辞,永远长眠在了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
人物原型
阎富华
原名阎富华,1941年的9月16日牺牲,生前居住于河北省平山县滚龙沟村(解放后滚龙沟村才被分为南北两村),由于当年的见证者大多不在人世,仅一位名叫史林山的老人健在,据他回忆,传说中之所以改名王二小而不用阎富华的原名是鉴于特殊时期的情况而保密。因此更多资料已不可考证。
牺牲过程
发现鬼子,让伙伴送信自己转移牛群
“1941年的9月16日,是让我终身难忘的日子。”说到阎富华牺牲的那一天,史林山变得严肃起来。
“吃过早饭后,我就和二哥到山上放牛去了。”史林山说,他和阎富华一边放牛,一边在村边的三道壕处站岗查
王二小
路条。忽然,他们看到不远处东山顶上的信号树向西侧倒下了。
“有敌人从东面进山了!五祥,你快去村里通知同志们转移!”发现情况后,阎富华立即命令史林山回村去报信,并同时命令他必须和大部队一同转移,绝对不能发生危险。
“那二哥你呢?”面对史林山的疑问,阎富华说,他必须马上把牛赶到地势低洼的山沟里,防止敌人把牛抢走。同时,他会监视着敌人的行踪,防止敌人靠近《晋察冀日报》的所在地。
史林山一路小跑来到位于铧子尖处的报社所在地,通知所有人立刻转移并就地掩埋机器。正当所有人忙碌之时,不放心二哥的史林山跑到了附近的山顶上,向下搜寻阎富华的踪影。
三四个小时过去了,史林山终于看到了从山底走来的二哥,但他又看到,在阎富华的身边,是成群结队的日本鬼子。一名鬼子用插着刺刀的步枪紧紧地顶着阎富华的后背。
带鬼子进入伏击圈,被刺刀挑下悬崖
“看来为了保护大家的顺利转移,二哥一直带着鬼子在山上绕圈呢。”史林山心中默默想着。随着阎富华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史林山又意识到,阎富华正在带着鬼子向名为二道泉的山顶走去,因为在那里,正是我军的埋伏圈!
阎富华和一群鬼子,登上了二道泉的山顶,所有人都已无路可走。在距离阎富华约300米的另一座山头上的一个小石洞中,蜷缩成一团儿的史林山连大气也不敢出。
面对鬼子叽里呱啦的乱叫,史林山看到阎富华只是不住地在摇头,嘴中一个字都不肯说。也许是想到已经没有路了,阎富华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二哥忽然抱住身边一个鬼子的大腿,好像是要和敌人一起跳崖!”但年幼的阎富华没想到,一把冰凉的刺刀迅速从他的身后刺了过来。就在一瞬间,阎富华被鬼子挑下了20多米高的悬崖!
史林山惊呆了,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随着枪声的响起,这群无路可逃的鬼子迅速被消灭。直到傍晚,史林山和村民才从崖底找到了阎富华的尸体,并将其安葬。
“无论老人还是孩子,所有人都哭了。”史林山满含热泪地说,当时崖底的河水,真真切切被染成了红色。
歌中“二小”姓王不姓阎是为保守秘密。
阎富华牺牲后不久,驻扎在滚龙沟村附近两界峰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诗人方冰找到史林山,详细询问了阎富华牺牲的过程。随后,一首由方冰作词、曲作家劫夫作曲的晋察冀边区第一个纪实性的故事歌《歌唱二小》(今名《歌唱二小放牛郎》,记者注)被迅速创作完成,并随后全文刊登在《晋察冀日报》1942年元旦副刊《老百姓》上。
“是新华电台的一位郑姓叔叔教我们唱的这首歌。”史林山说,当听到歌词里的人物叫“王二小”时,史林山和小伙伴特地向“郑叔叔”问道,为何主人公姓“王”而不姓“阎”。对于孩子们的疑问,“郑叔叔”解释说,由于报社和电台以及众多革命同志都驻扎在滚龙沟,如果将二小真实的姓氏唱出来,极有可能会泄露我党的机密,暴露驻军的目标。“既然二小是你们的‘孩子王’,而且王姓又是大姓,作为艺术创作,所以歌词里就写成了王二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