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会了骂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教育?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看到大家都说,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是的,家长自己,不能说脏话,可是除了家长,孩子就不会接触到别的人了吗?孩子越来越来大,总是会有玩伴的吧,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游乐场的小孩子,要是其中有一个爱说脏话的,你的孩子都有可能跟着说脏话的。
而且,你是否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脏话其实挺有“力量”的?
“请你离开”和“给老子滚”,强硬的程度完全不同,孩子怎么会感觉不到呢。
到了某个年龄,比如四五岁,有些孩子还很享受说脏话,看父母因此抓狂,很生气但是又拿他无可奈何的样子,他会觉得自己一下子强大了,好有能量。
那遇到孩子说脏话,到底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父母不能说脏话,孩子的幼儿园老师不能说脏话。幼儿园里的其他小朋友,不能“长期持续地说脏话”。不要给孩子一个有很多脏话的环境,如果幼儿园其他的小朋友,总是说脏话,一定请老师处理好。
其次,就是技术层面的方法了。
孩子说脏话,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情绪起伏不大,只是有点不高兴,说脏话来发泄一下。比如孩子想吃零食,家长不给,孩子就说:“你妈逼啊,你脑子有毛病啊,凭什么不给我!”
这个时候,家长先注意一下,稳住自己的情绪,不要愤怒,冷静一小会儿。
等感觉自己心情放松下来,就走到孩子旁边,以非常温柔,但是很坚定的语气跟孩子说:“我听见你的嘴里有一些不好的话,你跟我去卫生间,把那些不好的话吐在马桶里吧。”
然后就带着孩子去卫生间,叫孩子吐在马桶里。孩子这时候会吐点口水到马桶,或者对着马桶说脏话,你就让他对着马桶说好了。
等他想离开的时候,你问他“吐完了吗”,他说“吐完了”,然后你请他张开嘴,你再检查一下,看看嘴里还有没有脏东西。如果你觉得他嘴里没有脏东西了,就请他自己按下冲水按钮,把他吐掉的东西冲走。如果你觉得还有一点,就请他再吐点口水,然后冲掉。
(如果孩子对着马桶说脏话的时间比较长,你就告诉孩子,你去卫生间门口等他,等他说完了出来告诉你,然后你带上卫生间的门,让他一个人在卫生间里说。)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其实有较清晰的诉求,比如想去外婆家,但是因为客观条件不能去的时候,孩子情绪起伏特别大,非常愤怒,极其不满,连哭带吼“你这个坏妈妈!你不要脸,凭什么不许我去外婆家!烂东西!臭东西!坏蛋!”
当孩子特别情绪化,整个人都在愤怒中颤抖的时候,大人要注意的是,不要和孩子互动,不要讲道理,不要解释,不要纠缠,不要指责,不要愤怒。
不管孩子怎么吼,大人只需要轻轻地对孩子说:“宝贝,你这样吼着说话,妈妈听不到你在讲什么。你能轻轻地跟妈妈说吗?”
这时候大人就去做别的事情,收拾屋子拖地之类的,不要围着孩子旁边,但是要保证孩子在视线之内。
孩子可能还会来干扰妈妈拖地,然后妈妈再次重复跟他说:“宝贝,你这样吼着说话,妈妈听不到你在讲什么。你准备好轻轻地跟妈妈说了吗?”
慢慢地,孩子闹够了,就会尝试着小声地问妈妈“为什么不能去外婆家”,然后妈妈就告诉孩子为什么,并且和孩子协商,下次什么时候能去。如果之前是不同意孩子买玩具,这时候也可以和孩子协商,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买,比如等下个星期,或者孩子自己攒下零花钱买。
等协商好了,照例跟孩子说:“妈妈刚刚听到你说了些不好的话,我们去把它吐在马桶里吧。”
然后就带孩子去吐在马桶里。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孩子会明白,说脏话和大吼大叫都不是正常的沟通方式,以后跟其他人的相处中,如果也遇到矛盾,他会努力平静地表达自己的诉求。
把脏话吐在马桶里,孩子也会明白,“脏话”大概和便便一样,是不太好的,需要被马桶里的水冲走的,所以他也不会一直讲了。
当然,这种模式,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孩子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脏话。不过,只要坚持这个方法,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丧失对脏话的兴趣,不再说了。这个过程可能是一星期,也可能是半个月,就我的经验,最多一个月就够了。
覃宇辉,武大心理系
我就针对七八岁孩子的情况来说一下吧。
1.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示范学习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很多家长会觉得:”我有时候急了骂几句又怎么样呢?孩子那么小又懂什么呢?“但心理学家班杜拉做了一个实验。他把平均年龄四岁半的小孩分为两个组,给他们观看两个视频。一个视频里,一个成年男性在攻击玩偶之后被惩罚。在另一个视频里,一个成年男性在攻击玩偶之后得到奖励。之后,班杜拉把这两组小孩带到类似的环境里。结果,观察到攻击玩偶的成人被奖励的小孩,比观察到攻击玩偶的成人被惩罚的小孩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
这说明,孩子虽然还小,没有当场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但实际上,他们已经观察学习到这种策略。当出现合适的情景时,这种行为就会爆发出来。回到题目中来也一样的。家长或者其他长辈骂人的时候,小孩已经默默地观察到长辈们的行为。如果他发现,骂人能够发泄自己心中的怒火,又能够震慑别人,当他有发泄以及震慑的需要时,便会自然而然地采取这种行为策略,并且心安理得(我爸/我妈都这样,我这样也是可以的)。
因此,家长们需要以身作则,自己不用骂人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且可以与小孩约法三章:”孩子,骂人的习惯是不好的。如果我们谁犯了这个错误,就是小狗,要汪汪汪地叫三声!“这样一来,一方面,孩子会担心被惩罚,陷入尴尬的境地(学小狗,汪汪汪);另一方面,孩子会成为监督者,提高不骂人的觉悟。久而久之,他会内化”骂人是不对的“的观念,形成强有力的自我监督。
同时,很实际的情况是,家长很难控制其他长辈,比如爷爷奶奶不骂人。如果孩子说”爷爷是小狗,要汪汪汪“,那场面会很尴尬。因此,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打预防针:”孩子,骂人这个行为的确是不好的。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改正就很困难了,我们也要理解他们好吗?我也希望你能给形成这个好习惯,不然长大以后就很难改正了。“这样一来,孩子会调整绝对化的思维(我这样,大家都应该这样),慢慢学会在保持自身观念的同时理解他人,适应环境。
2.调整孩子对骂人行为的认识,对骂人行为冷处理,使这种行为模式消退。很多家长忙了一天回到家,可能很疲劳,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者玩微信,对小孩缺乏足够的关注。只有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比如骂人的时候,家长才会着急,多关注孩子的成长一些。因此,很多小孩会形成一个观念:只有我捣蛋,表现不好了,爸爸妈妈才会来关注我。因此,他们会通过负面的方式,比如骂人来获得家长的关注,而忽略了这种行为的负面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告诉孩子骂人的坏处,调整他的观念与动机:”孩子,骂人是很不好的行为。XXX小朋友经常骂人,所以大家都不跟他玩了。老师虽然经常提到他,但实际上也不喜欢他,不愿意理他的。所以如果你经常骂人的话,就没有小朋友和你一起玩,也得不到老师的喜爱了。“这样一来,孩子会充分认识到骂人的后果很严重(没人和我一起玩,得不到老师喜欢),从而降低了他继续骂人的动机。
此外,家长需要调整自身策略:在孩子表现得好的时候才去关注他,对于他不好的行为就冷处理,使骂人行为消退。家长可以告诉小孩:”孩子,你表现乖了爸爸/妈妈才会和你玩,如果你骂人了,爸爸/妈妈就不理你半个小时。“当小孩出现骂人的情况时,家长就立即告诉他:”你骂人了,所以我们就不说话半个小时。“这样一来,孩子会明白家长不理自己的原因,明白:骂人是得不到关注的,只有表现得好才能得到关注。久而久之,骂人来获得关注的行为就消退了。
3.强化正确的应对方式,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互动模式。让孩子明白”骂人来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不对的之后,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应对策略。当孩子因为被其他同学排挤而破口大骂的时候,家长可以问问他:”孩子,你说骂人能让其他小朋友喜欢你,跟你玩吗?还是会让他们躲得远远的,更加不理你呢?“”如果你能够主动和他们说话,分享玩具,把好吃的也分给他们一些,他们是不是会更了解你,更愿意和你做朋友呢?”
通过这样的引导,家长会给孩子一个预期:主动接近,分享玩具和食物能帮助我交朋友,而骂人会把朋友推得远远的。这样的期望,也强化了孩子积极的互动方式,让他更有动机去友善地与人相处。
当孩子调整骂人行为,采取更积极友善的应对方式时,家长也可以给他做一桌好菜,或者带他到儿童乐园玩,告诉他:“孩子,你能够友善地和小朋友相处,交到几个新朋友,爸爸/妈妈为你骄傲。”孩子便会明白:友善的互动是被鼓励的,会得到爸爸妈妈表扬的。因此,为了爱和表扬,他也会减少骂人的行为方式。更积极友善地与人相处。等他从这种友善的行为模式中获得足够多的成功体验,他便能通过控制感和成就感来自我强化,最终形成积极的互动模式。
而且,你是否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脏话其实挺有“力量”的?
“请你离开”和“给老子滚”,强硬的程度完全不同,孩子怎么会感觉不到呢。
到了某个年龄,比如四五岁,有些孩子还很享受说脏话,看父母因此抓狂,很生气但是又拿他无可奈何的样子,他会觉得自己一下子强大了,好有能量。
那遇到孩子说脏话,到底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父母不能说脏话,孩子的幼儿园老师不能说脏话。幼儿园里的其他小朋友,不能“长期持续地说脏话”。不要给孩子一个有很多脏话的环境,如果幼儿园其他的小朋友,总是说脏话,一定请老师处理好。
其次,就是技术层面的方法了。
孩子说脏话,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情绪起伏不大,只是有点不高兴,说脏话来发泄一下。比如孩子想吃零食,家长不给,孩子就说:“你妈逼啊,你脑子有毛病啊,凭什么不给我!”
这个时候,家长先注意一下,稳住自己的情绪,不要愤怒,冷静一小会儿。
等感觉自己心情放松下来,就走到孩子旁边,以非常温柔,但是很坚定的语气跟孩子说:“我听见你的嘴里有一些不好的话,你跟我去卫生间,把那些不好的话吐在马桶里吧。”
然后就带着孩子去卫生间,叫孩子吐在马桶里。孩子这时候会吐点口水到马桶,或者对着马桶说脏话,你就让他对着马桶说好了。
等他想离开的时候,你问他“吐完了吗”,他说“吐完了”,然后你请他张开嘴,你再检查一下,看看嘴里还有没有脏东西。如果你觉得他嘴里没有脏东西了,就请他自己按下冲水按钮,把他吐掉的东西冲走。如果你觉得还有一点,就请他再吐点口水,然后冲掉。
(如果孩子对着马桶说脏话的时间比较长,你就告诉孩子,你去卫生间门口等他,等他说完了出来告诉你,然后你带上卫生间的门,让他一个人在卫生间里说。)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其实有较清晰的诉求,比如想去外婆家,但是因为客观条件不能去的时候,孩子情绪起伏特别大,非常愤怒,极其不满,连哭带吼“你这个坏妈妈!你不要脸,凭什么不许我去外婆家!烂东西!臭东西!坏蛋!”
当孩子特别情绪化,整个人都在愤怒中颤抖的时候,大人要注意的是,不要和孩子互动,不要讲道理,不要解释,不要纠缠,不要指责,不要愤怒。
不管孩子怎么吼,大人只需要轻轻地对孩子说:“宝贝,你这样吼着说话,妈妈听不到你在讲什么。你能轻轻地跟妈妈说吗?”
这时候大人就去做别的事情,收拾屋子拖地之类的,不要围着孩子旁边,但是要保证孩子在视线之内。
孩子可能还会来干扰妈妈拖地,然后妈妈再次重复跟他说:“宝贝,你这样吼着说话,妈妈听不到你在讲什么。你准备好轻轻地跟妈妈说了吗?”
慢慢地,孩子闹够了,就会尝试着小声地问妈妈“为什么不能去外婆家”,然后妈妈就告诉孩子为什么,并且和孩子协商,下次什么时候能去。如果之前是不同意孩子买玩具,这时候也可以和孩子协商,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买,比如等下个星期,或者孩子自己攒下零花钱买。
等协商好了,照例跟孩子说:“妈妈刚刚听到你说了些不好的话,我们去把它吐在马桶里吧。”
然后就带孩子去吐在马桶里。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孩子会明白,说脏话和大吼大叫都不是正常的沟通方式,以后跟其他人的相处中,如果也遇到矛盾,他会努力平静地表达自己的诉求。
把脏话吐在马桶里,孩子也会明白,“脏话”大概和便便一样,是不太好的,需要被马桶里的水冲走的,所以他也不会一直讲了。
当然,这种模式,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孩子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脏话。不过,只要坚持这个方法,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丧失对脏话的兴趣,不再说了。这个过程可能是一星期,也可能是半个月,就我的经验,最多一个月就够了。
覃宇辉,武大心理系
我就针对七八岁孩子的情况来说一下吧。
1.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示范学习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很多家长会觉得:”我有时候急了骂几句又怎么样呢?孩子那么小又懂什么呢?“但心理学家班杜拉做了一个实验。他把平均年龄四岁半的小孩分为两个组,给他们观看两个视频。一个视频里,一个成年男性在攻击玩偶之后被惩罚。在另一个视频里,一个成年男性在攻击玩偶之后得到奖励。之后,班杜拉把这两组小孩带到类似的环境里。结果,观察到攻击玩偶的成人被奖励的小孩,比观察到攻击玩偶的成人被惩罚的小孩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
这说明,孩子虽然还小,没有当场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但实际上,他们已经观察学习到这种策略。当出现合适的情景时,这种行为就会爆发出来。回到题目中来也一样的。家长或者其他长辈骂人的时候,小孩已经默默地观察到长辈们的行为。如果他发现,骂人能够发泄自己心中的怒火,又能够震慑别人,当他有发泄以及震慑的需要时,便会自然而然地采取这种行为策略,并且心安理得(我爸/我妈都这样,我这样也是可以的)。
因此,家长们需要以身作则,自己不用骂人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且可以与小孩约法三章:”孩子,骂人的习惯是不好的。如果我们谁犯了这个错误,就是小狗,要汪汪汪地叫三声!“这样一来,一方面,孩子会担心被惩罚,陷入尴尬的境地(学小狗,汪汪汪);另一方面,孩子会成为监督者,提高不骂人的觉悟。久而久之,他会内化”骂人是不对的“的观念,形成强有力的自我监督。
同时,很实际的情况是,家长很难控制其他长辈,比如爷爷奶奶不骂人。如果孩子说”爷爷是小狗,要汪汪汪“,那场面会很尴尬。因此,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打预防针:”孩子,骂人这个行为的确是不好的。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改正就很困难了,我们也要理解他们好吗?我也希望你能给形成这个好习惯,不然长大以后就很难改正了。“这样一来,孩子会调整绝对化的思维(我这样,大家都应该这样),慢慢学会在保持自身观念的同时理解他人,适应环境。
2.调整孩子对骂人行为的认识,对骂人行为冷处理,使这种行为模式消退。很多家长忙了一天回到家,可能很疲劳,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者玩微信,对小孩缺乏足够的关注。只有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比如骂人的时候,家长才会着急,多关注孩子的成长一些。因此,很多小孩会形成一个观念:只有我捣蛋,表现不好了,爸爸妈妈才会来关注我。因此,他们会通过负面的方式,比如骂人来获得家长的关注,而忽略了这种行为的负面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告诉孩子骂人的坏处,调整他的观念与动机:”孩子,骂人是很不好的行为。XXX小朋友经常骂人,所以大家都不跟他玩了。老师虽然经常提到他,但实际上也不喜欢他,不愿意理他的。所以如果你经常骂人的话,就没有小朋友和你一起玩,也得不到老师的喜爱了。“这样一来,孩子会充分认识到骂人的后果很严重(没人和我一起玩,得不到老师喜欢),从而降低了他继续骂人的动机。
此外,家长需要调整自身策略:在孩子表现得好的时候才去关注他,对于他不好的行为就冷处理,使骂人行为消退。家长可以告诉小孩:”孩子,你表现乖了爸爸/妈妈才会和你玩,如果你骂人了,爸爸/妈妈就不理你半个小时。“当小孩出现骂人的情况时,家长就立即告诉他:”你骂人了,所以我们就不说话半个小时。“这样一来,孩子会明白家长不理自己的原因,明白:骂人是得不到关注的,只有表现得好才能得到关注。久而久之,骂人来获得关注的行为就消退了。
3.强化正确的应对方式,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互动模式。让孩子明白”骂人来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不对的之后,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应对策略。当孩子因为被其他同学排挤而破口大骂的时候,家长可以问问他:”孩子,你说骂人能让其他小朋友喜欢你,跟你玩吗?还是会让他们躲得远远的,更加不理你呢?“”如果你能够主动和他们说话,分享玩具,把好吃的也分给他们一些,他们是不是会更了解你,更愿意和你做朋友呢?”
通过这样的引导,家长会给孩子一个预期:主动接近,分享玩具和食物能帮助我交朋友,而骂人会把朋友推得远远的。这样的期望,也强化了孩子积极的互动方式,让他更有动机去友善地与人相处。
当孩子调整骂人行为,采取更积极友善的应对方式时,家长也可以给他做一桌好菜,或者带他到儿童乐园玩,告诉他:“孩子,你能够友善地和小朋友相处,交到几个新朋友,爸爸/妈妈为你骄傲。”孩子便会明白:友善的互动是被鼓励的,会得到爸爸妈妈表扬的。因此,为了爱和表扬,他也会减少骂人的行为方式。更积极友善地与人相处。等他从这种友善的行为模式中获得足够多的成功体验,他便能通过控制感和成就感来自我强化,最终形成积极的互动模式。
展开全部
首先了解孩子说脏话的源头,如果是自己说脏话孩子学习就改变自己的说话习惯,和孩子一起养成礼貌用语,如果是和其他孩子学的,那么要告诉孩子脏话是不礼貌的,教育孩子礼貌的用语,如果没成效找孩子说脏话的朋友教育他别说脏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您好。尽量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要不会有人认为是家长教育不佳,平时多去关注孩子看的动画片以及玩的手机游戏,平时交的朋友,这些都会多少影响一个孩子的价值观。多去给孩子讲这方面的危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0-05-24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