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林型金矿的地质特征
1.矿体特点:矿体一般呈现不规则的似层状、透镜,这类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楚,矿体亦有脉状、条带状。在整个卡林金矿带,大多数矿体赋存在具有相似特征的地质环境中,形成3种不同的矿化类型:一种是罗伯茨山组砂质碳酸盐岩层中的层控交代矿体,矿体一般是层控整合的;另一种是脉状矿体,矿石品位较高,金矿化和相关的蚀变局限于断裂构造中;还有一种矿化为网脉状,矿化形成于构造交叉部位,含矿岩石强烈变形和破碎矿石具有浸染状构造。我国的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同样受到有利岩性和断层的控制,很大一部分矿体受层间断层的控制。
2.围岩蚀变:卡林型金矿床的围岩蚀变有去碳酸盐化、硅化、泥化和重晶石化等。一般去碳酸盐化和硅化与金矿化时间接近,矿化在晚期去碳酸盐化和硅化的岩石中最强烈。
3.矿石特征:常见矿石矿物包括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雌黄及辰砂等并以缺少其他贱金属硫化物为特点。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为主。次为重晶石、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绢云母、明矾石等粘土矿物。 1.矿石中具有典型的Au-As-Hg-Sb(-Tl)元素组合。
2.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是以羟基二硫络合物的形式搬运。含金流体是高度演化的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流体盐度低(1~7wt% NaCl),富H2S和CO2。H2S 的富集度有助于硫化作用和含金黄铁矿的沉淀,CO2的富集意味着卡林型金矿形成于4.4±2.0km范围的深度,成矿温度为180~245℃。 对矿床成因,成矿的热源,热液和水源等,尚没有确切定论。尽管这些矿床拥有巨大的产量和超过四十年的开采和探究,但是还没有出现一个普遍被接受的成因模型。由于这些矿床还缺乏一致的成矿年龄,建立一个全面的成因模型已经被大量相互矛盾的数据所束缚。野外关系和常规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这些矿床形成于中-晚始新世一个狭窄的时间间隔中,约在42~36Ma。建立这个时间关系可使矿床形成时的构造状况被纳入矿床成因模型,因此非常重要。在中始新世的某一时候,北内华达开始经历一次上地壳从挤压向伸展的变形,同时伴随钙碱性岩浆作用。这次构造转变被认为有助于对矿床的形成。
提出的成矿模型包括(1)大气降水循环(2)浅成深层岩体提供了热和可能的流体及金属,和(3)深部变质流体和岩浆流体。由于一些地区和成矿带及内华达州内的一些地方赋存在沉积岩中的浸染型金矿与卡林型矿床有些属性一致,有的特征又不同,所以关于卡林型金矿的起源有很多争论。
2024-07-3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