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如德的人物生平

 我来答
萌妹Y1f
2016-05-29
知道答主
回答量:9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1万
展开全部

荣先生翻译了不少俄语、英语的经典著作。1971年,某天造反派的头头突然要找懂外文的人翻译东西,于是包括荣如德在内的一些人被叫到“翻译连”工作,所谓翻译连,一共有15个人,都是像他一样,从大田劳动中抽出来翻译苏联小说的。当时翻译连已经翻译出第一部作品《多雪的冬天》。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他们对当时在干校里重拾翻译工作这段经历并没有多少美好回忆。“翻译的条件很差。最初只能在干校里翻译,找了一个最大的房间当工作室,是干校的集体浴室,最早的几本书是在那里诞生的。”因为是“牛鬼蛇神”,翻译家们被禁止看其他任何的外报外刊,只拿到需要翻译的那本小说,连起码的字典、工具书都没有。而且工宣队给的时间非常紧迫,往往一本几十万字的书要在10天到20天内翻译完成。
对于这样苛刻的条件,翻译连只能想出对策:把15个人分成5个组,每组3个人。将一本书用剪刀拆开来,分成五部分,让大家分头看,然后在一起轮流讲书中的故事,让所有人了解整本书的故事,统一人名地名的译法。然后分头开始翻译。然后由一个人汇拢大家的译稿先通一遍,再传到通稿人手里,一旦完成,马上送走。”《落角》、《人世间》、《你到底要什么》和后面的一些书,都是在这样“流水作业”的方式下完成的。
事实上,“翻译连”的经历之所以让这些翻译家印象恶劣,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一直在高压下机械化完成工作,犹如“翻译机器”。
荣如德参与了《多雪的春天》、《爱情故事》和非洲史的翻译。“我从来没有感到过翻译这些书就是时来运转,我们是机器而已,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没有我们选择的自由,包括不想干的自由。我们翻译的书只是在我们面前扬一扬,然后又带走,连我们都不可以有,我们对自己的地位十分清楚。恐怕没有人会想入非非。”正因为这么强烈的“机器感”,使翻译家们即使离开田间地头重新做起翻译工作,也从来没有重拾老本行的快乐。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