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一下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区别,谢谢了! 5
1、有没有证据支持
没有证据,事实成不了,经审理认定事实”中的“法律事实”。民事诉讼遵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没有证据,指天起誓也好、对对方道德审判也罢,都无法令法官作出有利于你的判决。
2、特征不同
客观事实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事物、现象和过程,它是一种本体意义上的范畴,无所谓对错之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
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法律事实的一个主要特征,它必须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
举例:甲向乙预借500元钱并出具借条。乙收到借条,但没现金,于是回去给甲拿。中途因其他情况临时外出了,结果钱也没借给甲。后来甲忘了及时追回借条,不了了之。几年后,乙拿出借条起诉甲,要求甲返还借款500元钱,乙能胜诉吗。
1、客观事实:甲未拿到钱。
2、法律事实:借条证明甲拿到了钱。
最后,法院判决甲返乙500元钱,乙胜诉。
现实生活中此类案例比比皆是。甲方虽委屈,但法院只认可法律事实。每一个案件中,法官不可能参与,真实回放事件的整个过程,所以只有靠证据支持判决。
法律规则
法律与事实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事实问题不同于法律问题,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时候,其实已经默认事实与法律是有区别的。应当承认,在很多情况下,事实与法律的确存在着较为明确的区分,如一个人是否杀人,是一个事实问题。
而要裁定该杀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尤其是要作杀人“预备”、“中止”、“未遂”、“既遂”的区分)并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则是一个法律问题。再比如,一个人致他人死亡是一个事实问题,但到底是犯故意伤人致死罪还是犯杀人罪或根该就不构成犯罪则是一个法律问题。法律与事实的区别常常出现在分析法律案例中。
2020-09-09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