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激发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成绩
展开全部
学习动机、物理教学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们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所以,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需要时,就会注意它,研究它,甚至掌握它。在使人产生兴趣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便产生积极的、愉快的情感。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人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知识,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向他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是指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是把已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培养是激发的前提,而在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时,又进一步培养和加强了已有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许多措施往往同时兼起培养、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呢?
第一、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需要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培养远景性的高尚动机所不可缺少的。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有了远大的理想,才能确立起高尚而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对中学生进行学习物理目的的教育,仅靠教师空泛的说教是不够的,要结合教材和课内外各种活动,采取适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方式进行。
第二、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满足和引起学习的需要
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物理学科课外活动的天地非常广阔。除了举办科普讲座、组织生产参观等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或物理趣味小组。比如,在学生学过力学后,组织他们实习钳工;学过电学后,组织他们安装照明电路,进行变压器、电动机和某些家用电器的维修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切实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深深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了新的学习需要,增强了物理学习动机。
第三、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产生学习的需要
在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他们对游戏、文件或其他活动的动机,使这种已有动机与学习发生关系,转移到物理学习上来,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乔际平的《物理教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名学生上课经常思想开小差,爱做小动作,成绩较差,但这个学生爱动手,经常自制一些小玩艺,一会儿做一架模型飞机,一会儿做一枝自动步枪。
教师便利用他爱制作小玩艺的兴趣,把它转移到学习物理上来,先让他制作一个弹簧秤,他很乐意地接受了,结果做了一个很精致的弹簧秤,教师表扬了他,同时又指出,这个弹簧秤外形做的很好,但是有一个重要的毛病,就是刻度是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不能使用。这个学生发现由于自己文化基础差,上物理课又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搞懂弹簧秤的原理,影响了制作水平,于是就开始用功学习。后来,他的物理成绩不断提高,期末考试成绩也有很大进步。
第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
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内容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新异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愿望,从而可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在物理课上,可以用生动具体的小实验、神奇的故事,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以及生动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题之后"。问题是引起学习活动的最好刺激性信息,它能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习兴趣,从而培养思维习惯和能力。"问题情境"中的"境",是客观环境,"情"则是人的主观心理,包括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要精心设计一定的环境条件,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概念的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的不协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对课题集中注意,引起积极思维。从认知心理学来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新任务之间有中等程度的差距时,创设"问题情境"对动员学生的注意最有效。当已有的图式不完全适合于理解或解决问题,而需要加以细致变更才能进行顺应或同化时,这些新任务才最富有吸引力。
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可以是实物,包括直观教具、演示实验、图片、幻灯、电视、投影仪等,也可以是语言,即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问题就是激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对自然现象因果关系认识的兴趣上,经过一系列精心的设问,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激发学生对智力活动本身的兴趣,从而唤起强烈的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特别要注意每节课开始前的课题引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运用简单的演示实验或精练的语言,上课伊始,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心牢牢吸引住,然后逐步引向思维的深处 。
以上是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几点认识,还望各位共同探讨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开创一片新天地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们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所以,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需要时,就会注意它,研究它,甚至掌握它。在使人产生兴趣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便产生积极的、愉快的情感。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人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知识,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向他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是指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是把已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培养是激发的前提,而在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时,又进一步培养和加强了已有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许多措施往往同时兼起培养、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呢?
第一、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需要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培养远景性的高尚动机所不可缺少的。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有了远大的理想,才能确立起高尚而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对中学生进行学习物理目的的教育,仅靠教师空泛的说教是不够的,要结合教材和课内外各种活动,采取适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方式进行。
第二、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满足和引起学习的需要
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物理学科课外活动的天地非常广阔。除了举办科普讲座、组织生产参观等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或物理趣味小组。比如,在学生学过力学后,组织他们实习钳工;学过电学后,组织他们安装照明电路,进行变压器、电动机和某些家用电器的维修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切实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深深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了新的学习需要,增强了物理学习动机。
第三、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产生学习的需要
在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他们对游戏、文件或其他活动的动机,使这种已有动机与学习发生关系,转移到物理学习上来,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乔际平的《物理教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名学生上课经常思想开小差,爱做小动作,成绩较差,但这个学生爱动手,经常自制一些小玩艺,一会儿做一架模型飞机,一会儿做一枝自动步枪。
教师便利用他爱制作小玩艺的兴趣,把它转移到学习物理上来,先让他制作一个弹簧秤,他很乐意地接受了,结果做了一个很精致的弹簧秤,教师表扬了他,同时又指出,这个弹簧秤外形做的很好,但是有一个重要的毛病,就是刻度是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不能使用。这个学生发现由于自己文化基础差,上物理课又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搞懂弹簧秤的原理,影响了制作水平,于是就开始用功学习。后来,他的物理成绩不断提高,期末考试成绩也有很大进步。
第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
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内容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新异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愿望,从而可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在物理课上,可以用生动具体的小实验、神奇的故事,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以及生动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题之后"。问题是引起学习活动的最好刺激性信息,它能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习兴趣,从而培养思维习惯和能力。"问题情境"中的"境",是客观环境,"情"则是人的主观心理,包括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要精心设计一定的环境条件,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概念的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的不协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对课题集中注意,引起积极思维。从认知心理学来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新任务之间有中等程度的差距时,创设"问题情境"对动员学生的注意最有效。当已有的图式不完全适合于理解或解决问题,而需要加以细致变更才能进行顺应或同化时,这些新任务才最富有吸引力。
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可以是实物,包括直观教具、演示实验、图片、幻灯、电视、投影仪等,也可以是语言,即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问题就是激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对自然现象因果关系认识的兴趣上,经过一系列精心的设问,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激发学生对智力活动本身的兴趣,从而唤起强烈的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特别要注意每节课开始前的课题引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运用简单的演示实验或精练的语言,上课伊始,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心牢牢吸引住,然后逐步引向思维的深处 。
以上是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几点认识,还望各位共同探讨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开创一片新天地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