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我要找的试卷名字是“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急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同学,你好。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第 一 部 分 选 择 题(共12分)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2分) A. 震悚 shǒng 逶迤wēiyí 堞楼dié 绵亘gèng B. 踉跄liàngqiàng 瞥见 pì 惊骇 (gài) 骨碌gūlu C.歉疚jiù 幽咽 yàn 瞬间shǜn 参差cēn D.情调diào 举箸(zhù) 风靡mǐ 仄歪 (zè) 2. 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B.话剧《迷途》使我更加明白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 C.多读书,读好书,为求真、求善、求美而读书,真是乐趣无穷啊! D.四月的维也纳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王检察长舞文弄墨,包庇犯罪,最近被群众检举揭发。 B.同学之间应该勾心斗角,形成和谐互助的同学关系。 C.她是一个很容易发笑的人,对笑话她从来都是闻过则喜。 D.高尔基的的作品再现了俄国斑驳陆离的社会生活。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B.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已的家园一一地球。 C.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D.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5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坐盗(因为) 心乐之(以 为乐) 俱病笃(重,深) B. 素好琴(朴素) 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 叶徒相似(只) C. 反取病焉(辱) 何以都不闻(总,竞) 触目伤怀(心里) D. 月余亦卒(死) 以其境过清(认为) 为其来也(当) 6、将①~⑤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在百事不晓的童年,云是我小小心灵里的奇妙。 。人世的感动悄然而至。 ①白色的语言 ②善感的心就觉得天开始和我对话 ③和大地天空平行了 ④一片片漾来 ⑤我躺在草地上 A.①⑤④③② B.⑤③②④① C.⑤①④②③ D.⑤③②①④ 第 二 部 分 非 选 择 题(共138分) 一、按要求答题(共34分) 7、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 (书写工整、规范、美观可另加一分) ⑴ 端详 ⑵ 自出心裁 ⑶ 浮光略影 ⑷ 无与伦比 ⑸ 妥贴 ⑹ 怨声载道 ⑺ 不屑置辩 ⑻ 优柔寡断 ⑼ 祈祷 ⑽ 好业恶劳 ⑾ 承前启后 ⑿ 才输学浅 改正 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 (1)《泊秦淮》中表现在国运衰微的时候,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的诗句是 , 。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 ”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歌颂友谊的千古名句是:“ , 。” (4)《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 。” (5)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说的“ , 。” (6)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 。” (7)写出一句抒发爱国情怀的古诗:“ , 。” (8)对待学习,幻想不如实干,正如《汉书》上所说“ , 。” (9)古训“ , ”告诉我们: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先把准备工作作好。 (10)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 ,像 ,像 ,像 。 9、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下列问题(4分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感时花溅泪”中的“溅”字用得特好,请结合全诗对这个字作简要赏析。(2分) (2)尾联说诗人白发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请结合社会背景和作者境遇探究一下原因。(2分) 10.初二(6)班根据学校安排以“永恒的长征”为主题组织班会活动,学校领导、其他班级的班主任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有感染力的开场白或一段结束语,要求至少引用一句诗、提到一个故事,文字不少于50字。(3分) 11.我们学习了“长城”专题,知道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了,明代也曾大规模地修建过长城。你一定还知道长城的其它知识,请完成下列题目 (1)明长城东起 ,西至 。(1分 (2)你最关注的与长城有关的一个人物或一个传说或一句俗语、诗句是什么?请说说理由。(2分 (3)有位俄罗斯军事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建造过长城,法国修筑过马其诺防线,现在,美国耗资上千亿美元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目的是防御敌国的导弹攻击),其结果不言而喻。 细读这段话,这位俄罗斯军事家是怎样看待中国的长城的?你同意他对我国长城的态度吗?请简要阐述。(2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一位美国黑人出身寒微,为减轻家中负担,在家汽水厂里当杂工,各种各样的杂活他都毫无怨言地去干。一次一位工人打碎50瓶汽水,弄得车间一地的玻璃碎片和团团泡沫,老板为节省人工要他去干,他想发脾气,但一想,这也是他份内的活,就把车间打扫的干干净净。过了两天,他被提升为装瓶部经理。后来他进了军校,衔领四星上将,官至欧洲盟军总司令,他就是美国现任国务卿鲍威尔。 在建筑工地上,三个工人在挖沟。一个每挖一阵,就挂着铲子说他将来一定会做房地产老板;第二个嫌辛苦,总抱怨时间长、报酬低;第三个埋头干活,心里想怎样挖好沟让地基牢实。若干年后,第一个仍在挖沟;第二个找了个借口提前病退,每月领取微薄的退休金;第三个成了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 13.唐明同学准备在网上报名参加北京2008奥运会志愿者的招募,去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他找来了北京2008奥运会志愿者标志和同学们共赏。 (1)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个标志的组成。(2分) (2) 探究这个标志的寓意。(2分) 14.仿照例句,在下边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补写部分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例句:苦难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红绿灯。 奉承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忠告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____ 二、 阅读理解(44分) (一)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5---20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后十日,至雁荡之大龙湫。 来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1),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 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大龙湫》) 15、在文中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1分) (1)_______________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影布石上( ) 斗折蛇行( ) 及前谛视( ) 此其所以异也( )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切景语皆情语。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小石潭记》一文作者从观鱼一直游览到最后,你看出作者的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大龙湫》一文通过描写大龙湫瀑布的奇特景观,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分+1分) 19、写景须抓住特征,细读乙文,回答:大龙湫瀑布有哪些特征?为了突出这些特征,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3分) 20、乙文划线句给了你什么启发?结合有关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3分) (二)阅读《父爱的高度》,回答21-24题。 父爱的高度 吴宏博 ⑴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⑵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⑶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带着我摸黑去赶热闹。 ⑷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A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 “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⑸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 ⑹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⑺父亲说:“去就去么,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⑻“你不去?” ⑼“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⑽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你的位置好”,一边托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⑾我不知怎么搞的,眼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⑿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⒀敲门。父母已睡了,B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 ⒁C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 ⒂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 (16)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选自《散文月刊》) 21.文章写得非常感人,其中有两处写到流泪,一处是第(11)段“眼一下子就湿润了”,一处是第(14)段“我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请你联系上下文,分别说出其原因。(4分) “眼一下子就湿润了”的原因: 。 “我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的原因: 。 22.说说文章最后“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这句话含义和作用。(3分) 23.作批注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文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请在三处划横线的地方找一处,仿照例句写一点批注。(1分+3分) 例如: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 批注:动作描写,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披”字写出父子之间浓浓的深情。 第( )处,批注: 24.作者说:“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请你也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把你生活中能代表父爱或母爱的动作描述出来,50字左右。(5分) (三)阅读下面的一篇现代文,完成25---27题。(11分)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那些杰出的生与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式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和司马迁,一个要选择死,一个却不惜忍辱而活? 后世一直将屈原尊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心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是不同的,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重臣,他不能承受楚国灭亡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也不必去死。诗人以“诗”去爱国和救国,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下传世之作。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唯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对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乎生别离,乐莫乐乎心相知”,但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 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的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就是著名的范例。他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死,可以明志;生,可以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直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仅于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仇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 屈原择死,司马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生择死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25、根据选文内容,给文章确立一个合适的文题。(2分) 26、用文中的有关语句回答:(4分) (1)屈原为什么要选择死? (2)司马迁为什么要选择生? 27、结合全文和现实,你认为应该延续怎样的“中国式的生命”。(4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