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曾巩
曾巩是宋朝的一位大诗人。他为人正直宽厚,襟怀坦荡,对朋友一贯有啥说啥,直来直去。他和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在年青的时候就是好朋友。王安石二十五岁那年,当上了淮南判官,他从淮南请假去临川看望祖母,还专门去拜见曾巩。曾巩十分高兴,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后来还专门赠诗给王安石,回忆相见时的情景。
有一次神宗皇帝召见曾巩,并问他,“你与王安石是布衣之交,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曾巩不因为自己与王安石多年的交情而随意抬高他,而是很客观直率地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行为确实不在汉代著名文学家杨雄之下;不过,他为人过吝,终比不上杨雄。”
宋神宗听了这番话,感到很惊异,又问道:“你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为什么这样说他呢?据我所知,王安石为人轻视富贵,你怎么说是‘吝’呢?”
曾巩回答说:“虽然我们是朋友,但朋友并不等于没有毛病。王安石勇于作为,而‘吝’于改过。我所说的‘吝’乃是指他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不是说他贪惜财富啊!”
宋神宗听后称赞道:“此乃公允之论。”也更钦佩曾巩为人正直,敢于批评。
辛弃疾
辛弃疾抗金事迹
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企图把南宋政权彻底消灭。为了发动侵略战争,他下令大量强行征收壮丁和马匹,加紧对各族劳动人民的压榨剥削,残暴落后的女真侵略者统治下的各族人民的反抗活动像喷薄汹涌的火山一样到处爆发开来。
这一年,22岁的辛弃疾也在家乡聚众二千举起了武装斗争的义旗。他深知,要凭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抗金大计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起义胜利后,他立即把队伍带到了山东。
山东的郓州,也叫东平府,西边滨临梁山泊,东边傍泰山之麓,是山东地区的一个军事要地。农民起义军耿京的队伍在这一年攻占了郓州。辛弃疾率领两千多人的队伍来这里加入农民起义军,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起义群众都知道,好多读书人平时说得好听,金人一来,就投靠金人作帮闲、帮凶了;有的也想反抗,但不是彷徨观望,就是看不起农民出身的首领,不肯加入这支在各地起义军中声势最大的队伍。如今,辛弃疾这样有名的文人来投奔,愿意接受农民起义领袖的领导,使起义军上上下下都感到欢欣鼓舞。
辛弃疾的队伍过来了。骑着骏马沉稳地走在队伍前头的辛弃疾英姿飒爽,生气勃勃。看着路两边热情欢迎自己的起义军战士,压抑不住的笑意从他脸上洋溢开来。
在几位将领的簇拥下,辛弃疾拜见了耿京。落座后,耿京微笑着对辛弃疾说:“辛兄在济南起义,对周围震动不小啊!你们读书人知道的事情多,主意多,如今到我们这儿,还要请你多多指点。”
“不必客气。”辛弃疾说,“只要能早日赶走金人,我任凭节度使(耿京自称为天平军节度使)调遣。去年和大前年我曾到金狗的都城燕京应试,对他们的军事部署和政治局势都进行了仔细侦察,今后,我们要打过去,我是可以提供一些情况的。”
“太好了!”耿京兴奋地说,“我们一定要打到华北和中原地区,把金狗彻底赶回老家去。辛兄,我们这儿最缺的就是你这样有谋略的人才,就暂时委屈你做我们的‘掌书记’吧。”
掌书记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全军的书檄文告,辛弃疾接受了这个职务后干得非常出色。他时常和耿京等首领一起商讨战事。这一年十一月,宋军在采石击败了企图渡江南下的金兵主力,不久金主完颜亮被他的部下杀死。金兵一片混乱,纷纷溃退。采石大捷的消息使起义军上上下下欢欣鼓舞,辛弃疾更是无比兴奋,他认为收复中原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便建议耿京“决策南向”,派人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争取朝廷对北方起义军的支持,以便互相配合,进行全面反攻。耿京同意了他的建议,并令辛弃疾起草章表。
章表起草好了,由辛弃疾保管的义军的大印却不见了。正在这时,有人报告,原先被辛弃疾动员带着一千多人队伍来投奔义军的义端和尚逃跑了。事情很清楚,一定是义端偷走大印的。辛弃疾匆忙来向耿京报告。
“军中大印都丢失了,这还了得!”耿京大怒,“这秃驴是你介绍来的,如今出了差错,又是你保管大印不严,来人,以军法从事!拉出去杀了!”
“把我杀掉也无济于事,”辛弃疾冷静、沉着地说,“请你给我三天的期限,到期如果不能把义端擒获,夺回大印,那时再杀我也心甘情愿。”
“好吧。”耿京也冷静下来,答应了他的要求。
辛弃疾想,义端既然窃印出逃,必定是要往金人军营去出卖起义军中的虚实的。于是,他跨上骏马,挥鞭向附近的金兵的营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而去。
一路上,辛弃疾怒火满腔,勒紧缰绳,频频抽打坐骑疾驶。他想起在济南的时候,看到这个义端似乎很有江湖豪气,谈起兵法来也有些见解,常常和自己慷慨激昂地议论抗金大事,想不到竟是一个见利忘义的投机分子。越想越是气愤,他心急如焚,在马上暗下决心:即使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这个黑心的和尚抓回伏法。辛弃疾马不停蹄,翻山越岭,一路上不停地向人询问义端的行踪。
在一个偏僻的山道上,辛弃疾看到了慌忙逃窜的义端。义端一边打马前进,一边心虚地回头看看。一回头,他看到了像疾风一样飞驰而来的辛弃疾,顿时魂飞魄散,身体一软,从马上滚了下来,趁势跪倒在地上。
辛弃疾早已拔剑出鞘,怒视着不住叩头求饶的义端。
“我知道您是天上的青牛星,力大无比,求你不要杀我。”义端花言巧语地央求说。
辛弃疾手起剑落,义端的秃头滚落地上。他搜出军印,将义端的头颅挂在鞍上,催动坐骑,回营复命。
这一壮举充分显示了辛弃疾的智勇和胆略,耿京对他更加器重了,起义军中的将士对辛弃疾的文武才干也更加敬佩。
南归的章表又送往附近义军首领王世隆、张安国等人处,他们同意后也都在章表上签了名。接着,耿京派诸军都提领贾瑞为代表,去与南宋政府接洽。由于贾瑞是个不识字的农民,也不懂拜会阜帝和将相大臣的一些礼节,而辛弃疾是义军中唯一的知书识礼的文人,所以耿京便派遣他与贾瑞同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另外还有儿个随行人员。
绍兴三十二年(11 62年)一月十八日,贾瑞、辛弃疾等人渡过长江,到了古城建康。他们不但会见了将相大臣,而且进城的当天,就被刚从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来到建康巡幸的皇帝赵构接见。贾瑞、辛弃疾两人向赵构面诵奏章,说明了要归附宋廷的意愿,并报告了沦陷区的形势和山东地区义军的作战情况。赵构非常高兴,授予耿京以“检校少保”的官衔,并正式任命他为天平军节度使,给贾瑞、辛弃疾等人也分别授予官衔,使他们仍回山东去向耿京传达朝廷的旨意。
正是春暖花香的时光,辛弃疾一行人到达了海州(今江苏省东海县东北)。当地军将李宝、王世隆出来迎接他们。双方攀谈后,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使喜气洋洋的辛弃疾陷入了悲痛之中。
“掌书记您还不知道吧,耿京节度使已经不幸被叛贼张安国杀害了。义军大部分都溃散了,未溃散的也被张安国他们劫持去投降了金人。”京东招讨使李宝告诉辛弃疾。
“这是怎么回事?耿节度使是谁杀害的?”辛弃疾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他的双眼不由自主地涌出了泪水。
“你们奉表南下后,张安国就和金人暗中勾搭了起来,金人以重赏、官位引诱他,要他把耿节度使杀掉。张安国这个恶狗,联络了耿京手下的一个坏东西叫邵进的,由他对耿节度使下了毒手。现在,张安国做了济州(今山东省钜野县)的知州了。”王世隆气愤地告诉辛弃疾。
“张安国这个恶贼,我一定要把他抓回来,为耿大人报仇!也要计人们看看当当叛徒的下场”辛弃疾霍地站了起来.咬牙切齿地说。
在愤怒与悲痛中,辛弃疾不断地思考着抓张安国的计划。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形成了。
“李大人、王大人”,辛弃疾客气地说,“我想到了一个方法,请你们看看是否可行。”
“什么方法?”看到辛弃疾的脸上又恢复了刚毅的表情,李宝和王世隆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是这样的,”辛弃疾和他们说出了自己虎穴擒敌的计划。
听着辛弃疾的计划,李宝十分佩服,既是敬佩他的勇气,又是赞赏他的胆略。而王世隆则有点坐不住了,他一下子站了起来。
“辛兄的主意太好了!李大人,让我和辛兄一起去吧。我们一定要把张安国抓回来。”
一支队伍迅速组织了起来。辛弃疾带领着王世隆和忠义军马全福等共50人,组成一支骑兵队,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从海州直向济州扑去。
他们到达济州的这一天,张安国正在州府中与金将酣饮。他听到外面报告说,过去义军中的军官辛弃疾来见他,说有事相商。张安国已经喝得醉醺醺的了,但听了这个报告后,头脑中一下子清醒过来。这辛弃疾从朝廷那边来,莫非是要来归顺我?要是他图谋不轨呢,我这边现有金兵和我带过来的部队5万人,怕他作甚!张安国跟身边的金将说一声“我出去看看”便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
等在外面,早就作好准备的辛弃疾、王世隆等人,一见张安国出来,猛地扑了上去,一下子把他打翻在地上,勇士们冲上来,迅速把他捆个结结实实,扔到了马背上。旁边的驻军来不及反应过来,看着眼前雪亮的刀子呆住了。
“我们朝廷的10万大兵已经打过来了!原来的义兵兄弟们,大家不要再跟金狗干了,跟我一起去投奔朝廷吧。”辛弃疾在马上对着围上来的驻军高声喊道。
听说掌书记来了,原来耿京的部属早就悄悄地传开了。辛弃疾这么一喊,好多义军当即便将队伍集合起来,要跟他走。那些金兵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各自将部队往后撤开,准备逃命。
辛弃疾看着聚拢来的要起义的上万名弟兄,压抑着内心的激动,迅速指挥他们赶紧撤走。庞大的队伍顿时整齐有序地向着南方奔去。
金人已经集结起队伍,准备作战,可是看到好长时间没有动静,金将一下子醒悟了过来,命令队伍立即出发,要追回张安国。可是他们能追上的,只是已经消逝在天边的股股黄尘。
这一壮举,显示了辛弃疾青年时期就有着机智勇敢、嫉恶如仇的品格和不平凡的军事才能。辛弃疾在耿京的队伍中渡过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这段生活,成了他实现抗敌报国愿望、充分施展才能抱负的最难忘经历。这段经历,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有着深刻影响。在他南渡以后,这段富有战斗意义的生活,便经常出现在他的记忆之中,反映在他的作品里。
李清照
李清照的老爹李格非是著名学者,曾经被苏轼看好,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李清照的老妈也不是一般人,虽然现在还弄不明白她到底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还是汉国公王准的孙女,但确定不疑的是,反正是名门之后,也是一文学女青年。
因此李清照是带着文学染色体落地的,十几岁就才华过人,得到“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的赏识,到处跟人说李清照是一大才女。差不多就在这个岁数,李清照写出了“昨夜雨疏风骤”,词一写出来轰动了整个京城,赶得上王菲新专辑上市的铺张。
李清照18岁嫁给了21岁的皇家学院学生赵明诚,李清照是名满京师的新生代女作家,赵明诚有个部级干部的老爸,这门亲事算是门当户对。有传言说,老爸赵挺之要给赵明诚选媳妇的时候,赵明诚做了个白日梦,梦见一篇作文,醒了就记住“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这么一句。老爸一听,言和司合起来是“词”,安上面脱掉是“女”,“芝芙”把草去了是“之夫”,你小子的媳妇应该是一女词人。
这真是做梦娶媳妇,而且还是白日梦,不管这个传说是不是鬼扯,反正鲜花就插上牛粪了。赵明诚是金石学家,但写作文的本事怎么都跟老婆差一大截。
赵明诚因为公务关系,和老婆短暂两地分居,李清照作了一首词寄给他,赵明诚看了一激灵:这也写得忒牛了。赵明诚憋着劲要把这首词比过去,废寝忘食地折腾了三天写了50首词。然后他把李清照的作品混在这50首词里,给自己的朋友看。朋友看了半天说,只有三句最好,正是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
为买古玩,连衣服都卖
李清照和赵明诚可算是志同道合的书呆子型夫妻,都对字画金石感冒。刚结婚的赵明诚是学生,没什么钱,每月初一、十五两口子就把衣服当了,去古玩市场搜罗旧货和碑文买回去琢磨。后来赵明诚参加了工作,手里有点闲钱,他们更加变本加厉地满世界收集古玩字画书籍,钱不够的时候还是老套路———把衣服脱了加上,估摸那时他们夫妇身上的衣服都经常穿不太住。
某次碰到有人叫卖南唐画家徐熙的画,开价20万两,即便把衣服都脱完也凑不出这个数。留卖画的住了一个晚上,李清照夫妇也没想出弄钱的招数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卖家走人,为此两人以后连着几天大眼瞪小眼。
当时官僚队伍里党派倾轧正斗得热火朝天,李格非是苏轼的门生,被划进了旧党。蔡京上台后出手凶猛,把旧党这一派打了个稀里哗啦,李格非被免了职。但跟蔡京一伙的赵挺之一路飙升到了宰相,李清照就向公公求助帮自己老爹开脱,可赵挺之没接这个茬,李格非只能带着家眷回了家乡。
赵挺之欢喜了几年后也跟蔡京翻了脸,他哪是蔡京的对手,被彻底打翻后没几天就咽气了。蔡京顺手把赵家一竿子撸到底,赵明诚兄弟几个全都丢了政府饭碗,李清照也就跟着赵家回了山东老家,在家乡一待就是十来年。
李清照不但才气过人,记忆力也好得出奇。无论什么事件典故,李清照都能随口报出是在什么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每次和赵明诚赌赛都少有失误,这也是他们的一项常规娱乐活动。
经过了长期失业后,赵明诚终于再就业。这个阶段李清照似乎一度有点不爽,有人猜测是因为赵明诚红杏出墙,夫妻关系进入冷战时期。不管有没有过夫妻关系危机,当亡国的巨大灾难席卷了一切之后,老公老婆这点小打小闹根本就不算啥了。
生逢乱世,夫妇总难聚
金国的铁骑踏碎了汴梁,一片兵荒马乱,此时赵明诚为母亲奔丧到了南京,李清照也打点行李准备逃难。不过她这个行李很不好打理,李清照不好吃不好穿,家底全在收藏上,藏品足足装满了十几间屋子。李清照选了又选,忍痛扔了许多之后还整理出了15车。本来老家剩余的十几屋子东西,是想第二年找机会再去搬来的。可整个大江南北早就乱了套,李清照的房子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十多年的精心收藏毁于一旦,这对李清照来说是亡国后的又一个沉重打击。
第二年,赵明诚从南京卸任,准备去江西定居。他们路过了当年楚霸王自刎的地方,李清照有感于时下的国事,对朝廷的无能十分不满,写下了著名的“生当做人杰”。但朝廷还在继续无能中,金兵打到了长江附近,形势非常危急,南宋小朝廷能否小富即安地偏安一隅都成了问题。
半路上赵明诚接到去浙江上任的命令,因为局面混乱,决定独自去。李清照在船上看老公上了岸,忽然感觉不对头,就朝岸上大喊:“要是这里乱起来了怎么办?”赵明诚一下想到了他们那15车东西,表现出了葛朗台的劲头:“那就跟着大伙逃。如果情况紧急,先扔锅碗瓢盆,然后扔衣物被褥,接着是书籍字画,最后扔古玩。那些祭祀祖宗的器物,你一定要背着抱着,人在东西在,别忘了啊!”
晚景凄凉,再嫁曾入狱
赵明诚在赴任途中,大夏天赶得太急,病倒了。李清照接着报病的信就赶忙动身,一天一夜跑了三百里,赶到的时候发现用了猛药的赵明诚痢疾疟疾并发,已然爬不起来,作了首诗就死了。
当初赵明诚病重的时候,有个朋友带着一个玉壶来看望,后来不知怎么外头就传说,赵明诚夫妇向金国献玉壶要当汉奸。李清照这下吓得不轻,就想把手头的文物捐给朝廷表明心迹。李清照献出的古董政府没拿到,却全落到了一个借机大发国难财的将军手上。
遭受连续重创的李清照走投无路下出了昏招,下嫁了一个公务员张汝舟,这时李清照已经49岁了。
姓张的娶李清照不是仰慕她的才名,而是贪图她的古董。婚后发现李清照的东西差不多丢光了,张汝舟狐狸尾巴收不住了,对李清照动用了家庭暴力。李清照悔悟之下,发现张汝舟有贪污舞弊的行径,就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
按宋朝法律,老婆告老公即便属实,也要判有期徒刑三年。李清照进了大牢,多亏亲友搭救,九天后被放了出来,这段婚姻前后只持续了几个月。
李清照一生中悲剧重重,而如此绝世之才却连生平都不为人所清楚,甚至没人对她生命的最后历程有所了解。
铁铉
济南的大明湖公园里,有一个铁公祠,是为纪念明朝的铁铉而修建。铁铉,字鼎石(1366-1402),明朝河南省邓州(今邓县)人,元朝色目人的后裔(回族)。洪武年间,曾任都督府断事。建文初年,为山东参政,督管粮饷,后镇守济南。
朱元璋身后传位于孙子朱允炆,燕王朱棣大为不满,决心篡位夺权而举兵南侵,后来打到了济南包围了济南府,铁铉率众监守三个月,屡败燕军。铁铉曾劝谏朱棣效法周公旦辅佐周成王的做法,不要篡位夺权,遭到朱棣拒绝。后来,铁铉是了一个诈降的计策,派城中百姓中长者代替守城军做使者,到燕王大营代他跪伏请降,假说:“朝中有奸臣进谗,才使得大王您冒着危险出生入死奋战。您是高皇帝亲儿子,我辈皆是高皇帝臣民,一直想向大王您投降,但我们济南人不习兵革,见大军压境,深怕被军士杀害而不敢降。敬请大王退师十里,单骑入城受降,我们恭迎大驾!”
燕王朱棣不知是计,当然高兴得不得了。打了很长时间的仗了,燕兵已经非常疲劳,占领了济南,就可以割断南北,占有整个中原地区。想到这里,朱棣忙令军士退兵三舍,自己骑了高头大马,只带少数护骑,过护城河桥,入城受降。城门立刻打开,铁家军站在城墙上往下看,见燕王朱棣刚进城门,就高喊他们事先定好的暗号“千岁到”,放下提前放在门拱上的铁闸,轰地砸烂了朱棣的马头。(要是正好砸在燕王的头上,立时就会改写了,唉......)燕王知道自己中了计,连忙换马逃了回去。
朱棣回营气的发疯一般,以重兵围城,并用数门大炮轰击城内。城欲破、事紧急,铁铉急将朱元璋画像悬挂城头,又亲自书写大批朱元璋神主灵牌,分置垛口,使燕军不便开炮,济南城得以保全。相持之间,铁铉广募壮士,囤积粮草,开城门,出奇兵,骚扰袭击燕兵,大破燕军,使朱棣不敢正视济南。
济南解围之后,铁铉在大明湖天心水面亭(即现在的铁公祠处)设宴,犒赏三军将士和百姓。得以免受战火之苦的泉城百姓,称铁铉为“城神”。同时,明惠帝朱允炆遗官来济赐金,慰劳济南守军,又擢铁铉为山东布政使,不久,又敕封为兵部尚书职衔,暂理军事,协助盛庸准备北伐燕军。
于是,铁铉与盛庸率军北伐燕王朱棣,在东昌之战中大败燕师,击杀燕师大将张玉。
公元1402年,一心篡位的燕王朱棣,知道铁铉厉害,不敢取道济南,便绕道南侵,渡过长江奇袭南京。但是,打进皇宫之后,明惠帝朱允炆却悄然失踪,留下来一堆堆历史谜团。
朱棣在南京继帝位,自封明成组,发兵济南,铁铉死守城池不肯投降。久之,朱棣承大统势大难御,铁铉终因寡不敌众,济南城池陷落。朱棣又设伏兵计擒铁铉,铁铉终于在淮南被俘,被槛送南京。
铁铉见了朱棣骂不绝口,立而不跪。朱棣使其面北一顾,终不可能。愤怒的朱棣令人割下铁铉的耳朵、鼻子,煮熟后塞进他的嘴里,问他滋味如何?铁铉厉声说,忠臣孝子的肉当然好吃!铁铉决不屈服,仍是骂不绝口,遂受凌迟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另有一说,当时朱棣吩咐左右,架起油锅把铁铉炸了,大殿上顿时充满了焦煳气。朱棣怒道:活着叫你朝拜我你不肯,炸成骨头灰你也得朝拜我!太监急忙把铁铉的骨架用铁棒夹着令其转身,没承想此时油锅里一声爆响,热油从锅里飞溅出来,只烫得太监们嗷嗷乱叫,铁铉的骨架硬是没有转身朝拜朱棣!
铁铉遇害后,铁铉的家族未被全部屠灭,其父母被发配到海南,他的三十五岁的妻子和两个女儿被送到“教坊”里充当军妓,长子充军,次子为官奴,后被虐待而死。
一说,永乐皇帝朱棣的“圣意”似乎是,你们越是想在青史中留下清正之名,我偏要让你们污浊下贱。于是,铁铉之妻杨氏年三十五,送教坊司。对所有建文年诸臣,皆逼其污浊,奉圣旨:吩咐上元县抬出门去,着狗吃了。钦此。
铁公祠西廊有一石刻写道:“明湖千载激清风,神涛苍霞白水中,莫为公家叹潇飒,天昌两姓报孤忠”
文后面的落款写道,“铁公后,马李二姓——咸丰己卯春越舰宗稷辰”。另有一说,铁公有一妻三妾,皆生有子。铁公殉难后,侥幸存活下来
曾巩是宋朝的一位大诗人。他为人正直宽厚,襟怀坦荡,对朋友一贯有啥说啥,直来直去。他和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在年青的时候就是好朋友。王安石二十五岁那年,当上了淮南判官,他从淮南请假去临川看望祖母,还专门去拜见曾巩。曾巩十分高兴,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后来还专门赠诗给王安石,回忆相见时的情景。
有一次神宗皇帝召见曾巩,并问他,“你与王安石是布衣之交,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曾巩不因为自己与王安石多年的交情而随意抬高他,而是很客观直率地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行为确实不在汉代著名文学家杨雄之下;不过,他为人过吝,终比不上杨雄。”
宋神宗听了这番话,感到很惊异,又问道:“你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为什么这样说他呢?据我所知,王安石为人轻视富贵,你怎么说是‘吝’呢?”
曾巩回答说:“虽然我们是朋友,但朋友并不等于没有毛病。王安石勇于作为,而‘吝’于改过。我所说的‘吝’乃是指他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不是说他贪惜财富啊!”
宋神宗听后称赞道:“此乃公允之论。”也更钦佩曾巩为人正直,敢于批评。
辛弃疾
辛弃疾抗金事迹
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企图把南宋政权彻底消灭。为了发动侵略战争,他下令大量强行征收壮丁和马匹,加紧对各族劳动人民的压榨剥削,残暴落后的女真侵略者统治下的各族人民的反抗活动像喷薄汹涌的火山一样到处爆发开来。
这一年,22岁的辛弃疾也在家乡聚众二千举起了武装斗争的义旗。他深知,要凭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抗金大计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起义胜利后,他立即把队伍带到了山东。
山东的郓州,也叫东平府,西边滨临梁山泊,东边傍泰山之麓,是山东地区的一个军事要地。农民起义军耿京的队伍在这一年攻占了郓州。辛弃疾率领两千多人的队伍来这里加入农民起义军,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起义群众都知道,好多读书人平时说得好听,金人一来,就投靠金人作帮闲、帮凶了;有的也想反抗,但不是彷徨观望,就是看不起农民出身的首领,不肯加入这支在各地起义军中声势最大的队伍。如今,辛弃疾这样有名的文人来投奔,愿意接受农民起义领袖的领导,使起义军上上下下都感到欢欣鼓舞。
辛弃疾的队伍过来了。骑着骏马沉稳地走在队伍前头的辛弃疾英姿飒爽,生气勃勃。看着路两边热情欢迎自己的起义军战士,压抑不住的笑意从他脸上洋溢开来。
在几位将领的簇拥下,辛弃疾拜见了耿京。落座后,耿京微笑着对辛弃疾说:“辛兄在济南起义,对周围震动不小啊!你们读书人知道的事情多,主意多,如今到我们这儿,还要请你多多指点。”
“不必客气。”辛弃疾说,“只要能早日赶走金人,我任凭节度使(耿京自称为天平军节度使)调遣。去年和大前年我曾到金狗的都城燕京应试,对他们的军事部署和政治局势都进行了仔细侦察,今后,我们要打过去,我是可以提供一些情况的。”
“太好了!”耿京兴奋地说,“我们一定要打到华北和中原地区,把金狗彻底赶回老家去。辛兄,我们这儿最缺的就是你这样有谋略的人才,就暂时委屈你做我们的‘掌书记’吧。”
掌书记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全军的书檄文告,辛弃疾接受了这个职务后干得非常出色。他时常和耿京等首领一起商讨战事。这一年十一月,宋军在采石击败了企图渡江南下的金兵主力,不久金主完颜亮被他的部下杀死。金兵一片混乱,纷纷溃退。采石大捷的消息使起义军上上下下欢欣鼓舞,辛弃疾更是无比兴奋,他认为收复中原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便建议耿京“决策南向”,派人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争取朝廷对北方起义军的支持,以便互相配合,进行全面反攻。耿京同意了他的建议,并令辛弃疾起草章表。
章表起草好了,由辛弃疾保管的义军的大印却不见了。正在这时,有人报告,原先被辛弃疾动员带着一千多人队伍来投奔义军的义端和尚逃跑了。事情很清楚,一定是义端偷走大印的。辛弃疾匆忙来向耿京报告。
“军中大印都丢失了,这还了得!”耿京大怒,“这秃驴是你介绍来的,如今出了差错,又是你保管大印不严,来人,以军法从事!拉出去杀了!”
“把我杀掉也无济于事,”辛弃疾冷静、沉着地说,“请你给我三天的期限,到期如果不能把义端擒获,夺回大印,那时再杀我也心甘情愿。”
“好吧。”耿京也冷静下来,答应了他的要求。
辛弃疾想,义端既然窃印出逃,必定是要往金人军营去出卖起义军中的虚实的。于是,他跨上骏马,挥鞭向附近的金兵的营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而去。
一路上,辛弃疾怒火满腔,勒紧缰绳,频频抽打坐骑疾驶。他想起在济南的时候,看到这个义端似乎很有江湖豪气,谈起兵法来也有些见解,常常和自己慷慨激昂地议论抗金大事,想不到竟是一个见利忘义的投机分子。越想越是气愤,他心急如焚,在马上暗下决心:即使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这个黑心的和尚抓回伏法。辛弃疾马不停蹄,翻山越岭,一路上不停地向人询问义端的行踪。
在一个偏僻的山道上,辛弃疾看到了慌忙逃窜的义端。义端一边打马前进,一边心虚地回头看看。一回头,他看到了像疾风一样飞驰而来的辛弃疾,顿时魂飞魄散,身体一软,从马上滚了下来,趁势跪倒在地上。
辛弃疾早已拔剑出鞘,怒视着不住叩头求饶的义端。
“我知道您是天上的青牛星,力大无比,求你不要杀我。”义端花言巧语地央求说。
辛弃疾手起剑落,义端的秃头滚落地上。他搜出军印,将义端的头颅挂在鞍上,催动坐骑,回营复命。
这一壮举充分显示了辛弃疾的智勇和胆略,耿京对他更加器重了,起义军中的将士对辛弃疾的文武才干也更加敬佩。
南归的章表又送往附近义军首领王世隆、张安国等人处,他们同意后也都在章表上签了名。接着,耿京派诸军都提领贾瑞为代表,去与南宋政府接洽。由于贾瑞是个不识字的农民,也不懂拜会阜帝和将相大臣的一些礼节,而辛弃疾是义军中唯一的知书识礼的文人,所以耿京便派遣他与贾瑞同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另外还有儿个随行人员。
绍兴三十二年(11 62年)一月十八日,贾瑞、辛弃疾等人渡过长江,到了古城建康。他们不但会见了将相大臣,而且进城的当天,就被刚从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来到建康巡幸的皇帝赵构接见。贾瑞、辛弃疾两人向赵构面诵奏章,说明了要归附宋廷的意愿,并报告了沦陷区的形势和山东地区义军的作战情况。赵构非常高兴,授予耿京以“检校少保”的官衔,并正式任命他为天平军节度使,给贾瑞、辛弃疾等人也分别授予官衔,使他们仍回山东去向耿京传达朝廷的旨意。
正是春暖花香的时光,辛弃疾一行人到达了海州(今江苏省东海县东北)。当地军将李宝、王世隆出来迎接他们。双方攀谈后,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使喜气洋洋的辛弃疾陷入了悲痛之中。
“掌书记您还不知道吧,耿京节度使已经不幸被叛贼张安国杀害了。义军大部分都溃散了,未溃散的也被张安国他们劫持去投降了金人。”京东招讨使李宝告诉辛弃疾。
“这是怎么回事?耿节度使是谁杀害的?”辛弃疾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他的双眼不由自主地涌出了泪水。
“你们奉表南下后,张安国就和金人暗中勾搭了起来,金人以重赏、官位引诱他,要他把耿节度使杀掉。张安国这个恶狗,联络了耿京手下的一个坏东西叫邵进的,由他对耿节度使下了毒手。现在,张安国做了济州(今山东省钜野县)的知州了。”王世隆气愤地告诉辛弃疾。
“张安国这个恶贼,我一定要把他抓回来,为耿大人报仇!也要计人们看看当当叛徒的下场”辛弃疾霍地站了起来.咬牙切齿地说。
在愤怒与悲痛中,辛弃疾不断地思考着抓张安国的计划。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形成了。
“李大人、王大人”,辛弃疾客气地说,“我想到了一个方法,请你们看看是否可行。”
“什么方法?”看到辛弃疾的脸上又恢复了刚毅的表情,李宝和王世隆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是这样的,”辛弃疾和他们说出了自己虎穴擒敌的计划。
听着辛弃疾的计划,李宝十分佩服,既是敬佩他的勇气,又是赞赏他的胆略。而王世隆则有点坐不住了,他一下子站了起来。
“辛兄的主意太好了!李大人,让我和辛兄一起去吧。我们一定要把张安国抓回来。”
一支队伍迅速组织了起来。辛弃疾带领着王世隆和忠义军马全福等共50人,组成一支骑兵队,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从海州直向济州扑去。
他们到达济州的这一天,张安国正在州府中与金将酣饮。他听到外面报告说,过去义军中的军官辛弃疾来见他,说有事相商。张安国已经喝得醉醺醺的了,但听了这个报告后,头脑中一下子清醒过来。这辛弃疾从朝廷那边来,莫非是要来归顺我?要是他图谋不轨呢,我这边现有金兵和我带过来的部队5万人,怕他作甚!张安国跟身边的金将说一声“我出去看看”便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
等在外面,早就作好准备的辛弃疾、王世隆等人,一见张安国出来,猛地扑了上去,一下子把他打翻在地上,勇士们冲上来,迅速把他捆个结结实实,扔到了马背上。旁边的驻军来不及反应过来,看着眼前雪亮的刀子呆住了。
“我们朝廷的10万大兵已经打过来了!原来的义兵兄弟们,大家不要再跟金狗干了,跟我一起去投奔朝廷吧。”辛弃疾在马上对着围上来的驻军高声喊道。
听说掌书记来了,原来耿京的部属早就悄悄地传开了。辛弃疾这么一喊,好多义军当即便将队伍集合起来,要跟他走。那些金兵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各自将部队往后撤开,准备逃命。
辛弃疾看着聚拢来的要起义的上万名弟兄,压抑着内心的激动,迅速指挥他们赶紧撤走。庞大的队伍顿时整齐有序地向着南方奔去。
金人已经集结起队伍,准备作战,可是看到好长时间没有动静,金将一下子醒悟了过来,命令队伍立即出发,要追回张安国。可是他们能追上的,只是已经消逝在天边的股股黄尘。
这一壮举,显示了辛弃疾青年时期就有着机智勇敢、嫉恶如仇的品格和不平凡的军事才能。辛弃疾在耿京的队伍中渡过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这段生活,成了他实现抗敌报国愿望、充分施展才能抱负的最难忘经历。这段经历,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有着深刻影响。在他南渡以后,这段富有战斗意义的生活,便经常出现在他的记忆之中,反映在他的作品里。
李清照
李清照的老爹李格非是著名学者,曾经被苏轼看好,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李清照的老妈也不是一般人,虽然现在还弄不明白她到底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还是汉国公王准的孙女,但确定不疑的是,反正是名门之后,也是一文学女青年。
因此李清照是带着文学染色体落地的,十几岁就才华过人,得到“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的赏识,到处跟人说李清照是一大才女。差不多就在这个岁数,李清照写出了“昨夜雨疏风骤”,词一写出来轰动了整个京城,赶得上王菲新专辑上市的铺张。
李清照18岁嫁给了21岁的皇家学院学生赵明诚,李清照是名满京师的新生代女作家,赵明诚有个部级干部的老爸,这门亲事算是门当户对。有传言说,老爸赵挺之要给赵明诚选媳妇的时候,赵明诚做了个白日梦,梦见一篇作文,醒了就记住“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这么一句。老爸一听,言和司合起来是“词”,安上面脱掉是“女”,“芝芙”把草去了是“之夫”,你小子的媳妇应该是一女词人。
这真是做梦娶媳妇,而且还是白日梦,不管这个传说是不是鬼扯,反正鲜花就插上牛粪了。赵明诚是金石学家,但写作文的本事怎么都跟老婆差一大截。
赵明诚因为公务关系,和老婆短暂两地分居,李清照作了一首词寄给他,赵明诚看了一激灵:这也写得忒牛了。赵明诚憋着劲要把这首词比过去,废寝忘食地折腾了三天写了50首词。然后他把李清照的作品混在这50首词里,给自己的朋友看。朋友看了半天说,只有三句最好,正是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
为买古玩,连衣服都卖
李清照和赵明诚可算是志同道合的书呆子型夫妻,都对字画金石感冒。刚结婚的赵明诚是学生,没什么钱,每月初一、十五两口子就把衣服当了,去古玩市场搜罗旧货和碑文买回去琢磨。后来赵明诚参加了工作,手里有点闲钱,他们更加变本加厉地满世界收集古玩字画书籍,钱不够的时候还是老套路———把衣服脱了加上,估摸那时他们夫妇身上的衣服都经常穿不太住。
某次碰到有人叫卖南唐画家徐熙的画,开价20万两,即便把衣服都脱完也凑不出这个数。留卖画的住了一个晚上,李清照夫妇也没想出弄钱的招数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卖家走人,为此两人以后连着几天大眼瞪小眼。
当时官僚队伍里党派倾轧正斗得热火朝天,李格非是苏轼的门生,被划进了旧党。蔡京上台后出手凶猛,把旧党这一派打了个稀里哗啦,李格非被免了职。但跟蔡京一伙的赵挺之一路飙升到了宰相,李清照就向公公求助帮自己老爹开脱,可赵挺之没接这个茬,李格非只能带着家眷回了家乡。
赵挺之欢喜了几年后也跟蔡京翻了脸,他哪是蔡京的对手,被彻底打翻后没几天就咽气了。蔡京顺手把赵家一竿子撸到底,赵明诚兄弟几个全都丢了政府饭碗,李清照也就跟着赵家回了山东老家,在家乡一待就是十来年。
李清照不但才气过人,记忆力也好得出奇。无论什么事件典故,李清照都能随口报出是在什么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每次和赵明诚赌赛都少有失误,这也是他们的一项常规娱乐活动。
经过了长期失业后,赵明诚终于再就业。这个阶段李清照似乎一度有点不爽,有人猜测是因为赵明诚红杏出墙,夫妻关系进入冷战时期。不管有没有过夫妻关系危机,当亡国的巨大灾难席卷了一切之后,老公老婆这点小打小闹根本就不算啥了。
生逢乱世,夫妇总难聚
金国的铁骑踏碎了汴梁,一片兵荒马乱,此时赵明诚为母亲奔丧到了南京,李清照也打点行李准备逃难。不过她这个行李很不好打理,李清照不好吃不好穿,家底全在收藏上,藏品足足装满了十几间屋子。李清照选了又选,忍痛扔了许多之后还整理出了15车。本来老家剩余的十几屋子东西,是想第二年找机会再去搬来的。可整个大江南北早就乱了套,李清照的房子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十多年的精心收藏毁于一旦,这对李清照来说是亡国后的又一个沉重打击。
第二年,赵明诚从南京卸任,准备去江西定居。他们路过了当年楚霸王自刎的地方,李清照有感于时下的国事,对朝廷的无能十分不满,写下了著名的“生当做人杰”。但朝廷还在继续无能中,金兵打到了长江附近,形势非常危急,南宋小朝廷能否小富即安地偏安一隅都成了问题。
半路上赵明诚接到去浙江上任的命令,因为局面混乱,决定独自去。李清照在船上看老公上了岸,忽然感觉不对头,就朝岸上大喊:“要是这里乱起来了怎么办?”赵明诚一下想到了他们那15车东西,表现出了葛朗台的劲头:“那就跟着大伙逃。如果情况紧急,先扔锅碗瓢盆,然后扔衣物被褥,接着是书籍字画,最后扔古玩。那些祭祀祖宗的器物,你一定要背着抱着,人在东西在,别忘了啊!”
晚景凄凉,再嫁曾入狱
赵明诚在赴任途中,大夏天赶得太急,病倒了。李清照接着报病的信就赶忙动身,一天一夜跑了三百里,赶到的时候发现用了猛药的赵明诚痢疾疟疾并发,已然爬不起来,作了首诗就死了。
当初赵明诚病重的时候,有个朋友带着一个玉壶来看望,后来不知怎么外头就传说,赵明诚夫妇向金国献玉壶要当汉奸。李清照这下吓得不轻,就想把手头的文物捐给朝廷表明心迹。李清照献出的古董政府没拿到,却全落到了一个借机大发国难财的将军手上。
遭受连续重创的李清照走投无路下出了昏招,下嫁了一个公务员张汝舟,这时李清照已经49岁了。
姓张的娶李清照不是仰慕她的才名,而是贪图她的古董。婚后发现李清照的东西差不多丢光了,张汝舟狐狸尾巴收不住了,对李清照动用了家庭暴力。李清照悔悟之下,发现张汝舟有贪污舞弊的行径,就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
按宋朝法律,老婆告老公即便属实,也要判有期徒刑三年。李清照进了大牢,多亏亲友搭救,九天后被放了出来,这段婚姻前后只持续了几个月。
李清照一生中悲剧重重,而如此绝世之才却连生平都不为人所清楚,甚至没人对她生命的最后历程有所了解。
铁铉
济南的大明湖公园里,有一个铁公祠,是为纪念明朝的铁铉而修建。铁铉,字鼎石(1366-1402),明朝河南省邓州(今邓县)人,元朝色目人的后裔(回族)。洪武年间,曾任都督府断事。建文初年,为山东参政,督管粮饷,后镇守济南。
朱元璋身后传位于孙子朱允炆,燕王朱棣大为不满,决心篡位夺权而举兵南侵,后来打到了济南包围了济南府,铁铉率众监守三个月,屡败燕军。铁铉曾劝谏朱棣效法周公旦辅佐周成王的做法,不要篡位夺权,遭到朱棣拒绝。后来,铁铉是了一个诈降的计策,派城中百姓中长者代替守城军做使者,到燕王大营代他跪伏请降,假说:“朝中有奸臣进谗,才使得大王您冒着危险出生入死奋战。您是高皇帝亲儿子,我辈皆是高皇帝臣民,一直想向大王您投降,但我们济南人不习兵革,见大军压境,深怕被军士杀害而不敢降。敬请大王退师十里,单骑入城受降,我们恭迎大驾!”
燕王朱棣不知是计,当然高兴得不得了。打了很长时间的仗了,燕兵已经非常疲劳,占领了济南,就可以割断南北,占有整个中原地区。想到这里,朱棣忙令军士退兵三舍,自己骑了高头大马,只带少数护骑,过护城河桥,入城受降。城门立刻打开,铁家军站在城墙上往下看,见燕王朱棣刚进城门,就高喊他们事先定好的暗号“千岁到”,放下提前放在门拱上的铁闸,轰地砸烂了朱棣的马头。(要是正好砸在燕王的头上,立时就会改写了,唉......)燕王知道自己中了计,连忙换马逃了回去。
朱棣回营气的发疯一般,以重兵围城,并用数门大炮轰击城内。城欲破、事紧急,铁铉急将朱元璋画像悬挂城头,又亲自书写大批朱元璋神主灵牌,分置垛口,使燕军不便开炮,济南城得以保全。相持之间,铁铉广募壮士,囤积粮草,开城门,出奇兵,骚扰袭击燕兵,大破燕军,使朱棣不敢正视济南。
济南解围之后,铁铉在大明湖天心水面亭(即现在的铁公祠处)设宴,犒赏三军将士和百姓。得以免受战火之苦的泉城百姓,称铁铉为“城神”。同时,明惠帝朱允炆遗官来济赐金,慰劳济南守军,又擢铁铉为山东布政使,不久,又敕封为兵部尚书职衔,暂理军事,协助盛庸准备北伐燕军。
于是,铁铉与盛庸率军北伐燕王朱棣,在东昌之战中大败燕师,击杀燕师大将张玉。
公元1402年,一心篡位的燕王朱棣,知道铁铉厉害,不敢取道济南,便绕道南侵,渡过长江奇袭南京。但是,打进皇宫之后,明惠帝朱允炆却悄然失踪,留下来一堆堆历史谜团。
朱棣在南京继帝位,自封明成组,发兵济南,铁铉死守城池不肯投降。久之,朱棣承大统势大难御,铁铉终因寡不敌众,济南城池陷落。朱棣又设伏兵计擒铁铉,铁铉终于在淮南被俘,被槛送南京。
铁铉见了朱棣骂不绝口,立而不跪。朱棣使其面北一顾,终不可能。愤怒的朱棣令人割下铁铉的耳朵、鼻子,煮熟后塞进他的嘴里,问他滋味如何?铁铉厉声说,忠臣孝子的肉当然好吃!铁铉决不屈服,仍是骂不绝口,遂受凌迟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另有一说,当时朱棣吩咐左右,架起油锅把铁铉炸了,大殿上顿时充满了焦煳气。朱棣怒道:活着叫你朝拜我你不肯,炸成骨头灰你也得朝拜我!太监急忙把铁铉的骨架用铁棒夹着令其转身,没承想此时油锅里一声爆响,热油从锅里飞溅出来,只烫得太监们嗷嗷乱叫,铁铉的骨架硬是没有转身朝拜朱棣!
铁铉遇害后,铁铉的家族未被全部屠灭,其父母被发配到海南,他的三十五岁的妻子和两个女儿被送到“教坊”里充当军妓,长子充军,次子为官奴,后被虐待而死。
一说,永乐皇帝朱棣的“圣意”似乎是,你们越是想在青史中留下清正之名,我偏要让你们污浊下贱。于是,铁铉之妻杨氏年三十五,送教坊司。对所有建文年诸臣,皆逼其污浊,奉圣旨:吩咐上元县抬出门去,着狗吃了。钦此。
铁公祠西廊有一石刻写道:“明湖千载激清风,神涛苍霞白水中,莫为公家叹潇飒,天昌两姓报孤忠”
文后面的落款写道,“铁公后,马李二姓——咸丰己卯春越舰宗稷辰”。另有一说,铁公有一妻三妾,皆生有子。铁公殉难后,侥幸存活下来
2009-07-16
展开全部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著名诗人杜甫曾与北海太守李邕饮宴于历下亭,并写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诗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句被人广为传诵,历下亭也因此名扬天下。不过,当时的历下亭在五龙潭一带,唐朝末年就倾塌了。北宋以后,历下亭移建于今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才在湖心岛上重建。现在的历下亭虽几经整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清代原貌。亭中匾额“历下亭”三字,为清乾隆皇帝手书。亭北名士轩中,墙上嵌有杜甫、李邕的石刻画像及济南历代名人的画像,门前抱柱上刻有郭沫若撰写的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渠秋月一片大明。”
大明湖历史悠久,湖名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济水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而现今大明湖一带水域则名“历水陂”。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隋唐时它既名“莲子湖”(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又名“历水陂”。宋代时又有“西湖”之称。
大明湖胜景自唐代起就名扬四海,宋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古时湖面甚阔,今五龙潭一带也包括在内。后历经变迁,至金代起,大明湖专指城内湖区。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经过历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出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色。
1958 年市政府将大明湖一带正式辟建为大明湖公园,并疏浚湖底,修砌湖岸,维修古建,广植花木。经过疏浚清淤、修缮扩建,砌筑了湖岸,美化了园容,恢复重建了名胜古迹,增添了茶社饭店、游船和游乐设施,使之旧貌变新颜,姿容胜往昔,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
〖园中之园-铁公祠〗
铁公祠坐落在大明湖北岸西端,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是为纪念明代兵部尚书、山东参政铁铉而建。明建文帝时,燕王朱棣南下夺权,攻至济南,铁铉率军民坚守,屡挫燕王。朱棣攻下南京,自立为帝后,铁铉终因兵微将寡,被俘牺牲。后人敬其英烈,立祠祀之。铁公祠是一民族式庭院,占地6000余平方米,由曲廊、三间祠堂和一座“湖山一览楼”组成。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其中小沧浪亭更是独具秀色。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镶嵌在这里。刘鹗《老残游记》中曾写道,在铁公祠前看大明湖,可见千佛山之倒影。但近几十年来,由于空气和湖水受到污染,这一奇景一直没有再现。直到最近两年,经过市政府坚持不懈地治理大气、湖水污染,佛山倒影才又得以重现。游人如果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游览大明湖,偶尔能欣赏到这一奇观。
在济南民间,对于大明湖的蛙不鸣蛇不现的奇怪现象,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已被证明系后人杜撰。大约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济南,游览了趵突泉、千佛山等名胜后,于中午来到了大明湖畔的历下亭休息。真龙天子降临大明湖,自然也就惊动了大明湖里的各路神仙,于是百蛙齐鸣,众蛇会聚,大明湖上空更是鸟飞虫跑,一众生灵都希望能够一睹天子龙颜。但已经非常疲惫的乾隆皇帝此刻正想休息,偏偏窗外的蛇啊、蛙啊、鸟啊的不知趣的在这里凑热闹,于是龙颜大怒,一拍桌子,颁下一道圣旨,命令:“蛇归洞,蛙不鸣。”众生灵见龙颜大怒,于是立刻慌慌张张的溜掉了。从那以后,大明湖里就再也见不到蛇了,也听不到蛙鸣了。
当然,这个所谓的民间说法自然是人为杜撰而成,要知道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王象春就曾经对大明湖四怪进行了记载,因此这个说法,也仅仅是清朝人为了讨好乾隆后者后人牵强附会所做的杜撰罢了。
大明湖历史悠久,湖名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济水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而现今大明湖一带水域则名“历水陂”。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隋唐时它既名“莲子湖”(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又名“历水陂”。宋代时又有“西湖”之称。
大明湖胜景自唐代起就名扬四海,宋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古时湖面甚阔,今五龙潭一带也包括在内。后历经变迁,至金代起,大明湖专指城内湖区。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经过历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出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色。
1958 年市政府将大明湖一带正式辟建为大明湖公园,并疏浚湖底,修砌湖岸,维修古建,广植花木。经过疏浚清淤、修缮扩建,砌筑了湖岸,美化了园容,恢复重建了名胜古迹,增添了茶社饭店、游船和游乐设施,使之旧貌变新颜,姿容胜往昔,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
〖园中之园-铁公祠〗
铁公祠坐落在大明湖北岸西端,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是为纪念明代兵部尚书、山东参政铁铉而建。明建文帝时,燕王朱棣南下夺权,攻至济南,铁铉率军民坚守,屡挫燕王。朱棣攻下南京,自立为帝后,铁铉终因兵微将寡,被俘牺牲。后人敬其英烈,立祠祀之。铁公祠是一民族式庭院,占地6000余平方米,由曲廊、三间祠堂和一座“湖山一览楼”组成。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其中小沧浪亭更是独具秀色。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镶嵌在这里。刘鹗《老残游记》中曾写道,在铁公祠前看大明湖,可见千佛山之倒影。但近几十年来,由于空气和湖水受到污染,这一奇景一直没有再现。直到最近两年,经过市政府坚持不懈地治理大气、湖水污染,佛山倒影才又得以重现。游人如果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游览大明湖,偶尔能欣赏到这一奇观。
在济南民间,对于大明湖的蛙不鸣蛇不现的奇怪现象,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已被证明系后人杜撰。大约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济南,游览了趵突泉、千佛山等名胜后,于中午来到了大明湖畔的历下亭休息。真龙天子降临大明湖,自然也就惊动了大明湖里的各路神仙,于是百蛙齐鸣,众蛇会聚,大明湖上空更是鸟飞虫跑,一众生灵都希望能够一睹天子龙颜。但已经非常疲惫的乾隆皇帝此刻正想休息,偏偏窗外的蛇啊、蛙啊、鸟啊的不知趣的在这里凑热闹,于是龙颜大怒,一拍桌子,颁下一道圣旨,命令:“蛇归洞,蛙不鸣。”众生灵见龙颜大怒,于是立刻慌慌张张的溜掉了。从那以后,大明湖里就再也见不到蛇了,也听不到蛙鸣了。
当然,这个所谓的民间说法自然是人为杜撰而成,要知道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王象春就曾经对大明湖四怪进行了记载,因此这个说法,也仅仅是清朝人为了讨好乾隆后者后人牵强附会所做的杜撰罢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故事
古时候,济南北郊有个大明国寺。寺内殿宇雄峙,亭阁林立,每天经声佛号,响遏行云,看上去极为庄重、排场。然而 寺内的和尚却不守教规,勾结官府,欺压百姓。尤其可恶的是经常利用信徒烧香还原、祈求得子等机会,坑害奸污来寺拜佛 的良家妇女。传说有一个官人的母亲病了,请了许多医生医治,也不见效。官人的妹妹至爱至孝,便要去大明国寺为母亲烧香许愿,官人说什么也不同意。妹妹为治好母亲的病,每天晚上都偷偷地朝大明国寺的方向烧香祈祷,一月之后,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妹妹决心到大明国寺还愿,怕哥哥不答应,就趁哥哥不在家的时候,独自来到大明国寺。那天寺内老和尚外出不在寺院,几个小和尚见这女子长得年轻漂亮,随起歹心,悄悄跟踪,并查看了住处,报告了老和尚,老和尚眉飞色舞,立即派人把官人的妹妹拖到寺内。官人得知后,勃然大怒,肝胆欲裂,他抄起大刀,骑上战马,奋力向大明国寺追去,刚到大明寺附近,突然天空乌云滚滚,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突然一声霹雳,顿时天塌地陷,那座金碧辉煌的大明国寺,就这样沉入 地下。接着从地下冒出一片水,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就是现在的大明湖。 再说官人抢出了妹妹,治好了母亲的病,大明国寺的和尚已遭天遣,百姓拍手称快。从此以后,官人辞职,在大明湖中种藕捕鱼,周济穷人,奉养老母,日子过得满快活。而那些恶和尚有的喂了鱼虾,有的变成了湖里的蛤蟆,看到人家过上了美好的日子,只会生气鼓肚,却永远叫不出声来 ……
名人
曾巩——南丰先生,古文八大家之一,文章好生厉害。台湾李敖曾说,自己的文章,五百年来数第一。如果他真的数第一,也是因为他没有生在唐宋时代。以前,只知道曾巩文章写得好。到了大明湖,才知道,曾巩做官也很好。任济南太守时,曾巩为防水患,专门修修筑大明湖北水门,湖水经北水门泄出流入小清河东注渤海,至今依然汩汩流淌。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南丰先生确是百里难得一书生!提起李清照,人们大都称赞她美丽的诗句。对我而言,更关注她的爱情故事。据野史记载,李清照的爱情就发生在大明湖。八百年前的一个秋天,李清照在丫环的陪同下,到大明湖荡舟。暮秋的大明湖,别是一番景致。雪松杨柳,断荷残藕,引得清照心绪清悠,诗兴大发。随即吟词一首:湖上波来风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莛草。眼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不料这首好词,正巧被岸上一个书生听到。那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金石学家赵明诚。于是,他们之间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目睹李清照画像,想象她那美丽悲壮的爱情,双目为之潮涌。现时代,哪里去寻找如斯可歌可泣的爱,如斯感人至深的情呢?几十万大军,围攻一座小城。三个月不下,最后无奈退兵。这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奇迹发生地:山东济南。奇迹制造者:一代名将铁铉。铁铉,本是军中一个不起眼的粮草官。当危难来临,几乎一夜之间,成为著名指挥官。铁铉的胜利,靠的是智谋,靠的更是天地正气。新华辞典里,对铁铉,还有一种解释:一种铁器,形似“U”型。看了铁铉的英雄事迹,真想把“U”型,改为刚直论说,你的主人,是琼瑶阿姨。但是,我还是把你看作半个历史人物。因为,你的存在,符合逻辑的真实。你是怎样一个美女啊!如诗,如画,如烟!就连一代天骄都爱上了你。以前,人们都说,济南的女人,那叫一个“土“。可是,我们说,山东济南,大明湖畔,有个如诗如画如烟的罕见女子夏雨荷!夏雨荷,你因生在大明湖而美丽,大明湖因你获得新生机。
大明湖畔,还有纪念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的稼轩祠。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东郊四风闸人。他既是伟大的词人,又是南宋抗金英雄。“辛稼轩纪念祠”匾额是陈毅元帅所题。出稼轩祠,可乘船至湖中历下亭。亭始建于北魏年间。唐天宝四年(745年),诗人杜甫经济南,北海太守、书法家李邕在历下亭设宴款待他。杜甫即席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其中有“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这两句被传为千古名句。
自己细心去摘选吧!
古时候,济南北郊有个大明国寺。寺内殿宇雄峙,亭阁林立,每天经声佛号,响遏行云,看上去极为庄重、排场。然而 寺内的和尚却不守教规,勾结官府,欺压百姓。尤其可恶的是经常利用信徒烧香还原、祈求得子等机会,坑害奸污来寺拜佛 的良家妇女。传说有一个官人的母亲病了,请了许多医生医治,也不见效。官人的妹妹至爱至孝,便要去大明国寺为母亲烧香许愿,官人说什么也不同意。妹妹为治好母亲的病,每天晚上都偷偷地朝大明国寺的方向烧香祈祷,一月之后,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妹妹决心到大明国寺还愿,怕哥哥不答应,就趁哥哥不在家的时候,独自来到大明国寺。那天寺内老和尚外出不在寺院,几个小和尚见这女子长得年轻漂亮,随起歹心,悄悄跟踪,并查看了住处,报告了老和尚,老和尚眉飞色舞,立即派人把官人的妹妹拖到寺内。官人得知后,勃然大怒,肝胆欲裂,他抄起大刀,骑上战马,奋力向大明国寺追去,刚到大明寺附近,突然天空乌云滚滚,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突然一声霹雳,顿时天塌地陷,那座金碧辉煌的大明国寺,就这样沉入 地下。接着从地下冒出一片水,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就是现在的大明湖。 再说官人抢出了妹妹,治好了母亲的病,大明国寺的和尚已遭天遣,百姓拍手称快。从此以后,官人辞职,在大明湖中种藕捕鱼,周济穷人,奉养老母,日子过得满快活。而那些恶和尚有的喂了鱼虾,有的变成了湖里的蛤蟆,看到人家过上了美好的日子,只会生气鼓肚,却永远叫不出声来 ……
名人
曾巩——南丰先生,古文八大家之一,文章好生厉害。台湾李敖曾说,自己的文章,五百年来数第一。如果他真的数第一,也是因为他没有生在唐宋时代。以前,只知道曾巩文章写得好。到了大明湖,才知道,曾巩做官也很好。任济南太守时,曾巩为防水患,专门修修筑大明湖北水门,湖水经北水门泄出流入小清河东注渤海,至今依然汩汩流淌。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南丰先生确是百里难得一书生!提起李清照,人们大都称赞她美丽的诗句。对我而言,更关注她的爱情故事。据野史记载,李清照的爱情就发生在大明湖。八百年前的一个秋天,李清照在丫环的陪同下,到大明湖荡舟。暮秋的大明湖,别是一番景致。雪松杨柳,断荷残藕,引得清照心绪清悠,诗兴大发。随即吟词一首:湖上波来风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莛草。眼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不料这首好词,正巧被岸上一个书生听到。那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金石学家赵明诚。于是,他们之间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目睹李清照画像,想象她那美丽悲壮的爱情,双目为之潮涌。现时代,哪里去寻找如斯可歌可泣的爱,如斯感人至深的情呢?几十万大军,围攻一座小城。三个月不下,最后无奈退兵。这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奇迹发生地:山东济南。奇迹制造者:一代名将铁铉。铁铉,本是军中一个不起眼的粮草官。当危难来临,几乎一夜之间,成为著名指挥官。铁铉的胜利,靠的是智谋,靠的更是天地正气。新华辞典里,对铁铉,还有一种解释:一种铁器,形似“U”型。看了铁铉的英雄事迹,真想把“U”型,改为刚直论说,你的主人,是琼瑶阿姨。但是,我还是把你看作半个历史人物。因为,你的存在,符合逻辑的真实。你是怎样一个美女啊!如诗,如画,如烟!就连一代天骄都爱上了你。以前,人们都说,济南的女人,那叫一个“土“。可是,我们说,山东济南,大明湖畔,有个如诗如画如烟的罕见女子夏雨荷!夏雨荷,你因生在大明湖而美丽,大明湖因你获得新生机。
大明湖畔,还有纪念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的稼轩祠。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东郊四风闸人。他既是伟大的词人,又是南宋抗金英雄。“辛稼轩纪念祠”匾额是陈毅元帅所题。出稼轩祠,可乘船至湖中历下亭。亭始建于北魏年间。唐天宝四年(745年),诗人杜甫经济南,北海太守、书法家李邕在历下亭设宴款待他。杜甫即席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其中有“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这两句被传为千古名句。
自己细心去摘选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大明湖传说为李清照与赵明诚初识之所,为电视剧《还珠格格》里的紫薇格格的出生地。有朱棣攻济南时所杀建文帝忠臣铁铉之庙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