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课
创造机会让孩子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学怎样的数学,也应该有与时俱进的观念。以前数学叫算术,主要就是算,现在是“数学”,已不仅仅是数字的学问,内容比以前丰富了。
学好数学,在数学课外,能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认同一个观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让跑步快的人成为“刘翔”,让游泳好的成为“孙杨”,让会唱歌的人去“中国好声音”,让数学兴趣爱好者多学点数学,这是一种常理,但如果要让每一个人都多学点数学,那就是一种极端了。当然,这里还需要强调一点,不管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都需要数学,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数字时代,数学从来没有像当下那样普遍地渗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因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学习必须的数学。
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有没有简单易学的技巧?
喜欢一样东西,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看法,我们不要期求每一个人都喜欢数学,这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老师和家长需要为孩子喜欢数学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在经历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适合了才会喜欢上。
如果要谈一点不成熟的经验:我觉得是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哪怕那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学会乘法,也许在您眼里,实在不值得一提,但是站在鼓励孩子的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说:你终于能把这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写得这么的简便了?另外,创造机会,让孩子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有用与乐趣。在日常生活中,有机会的时候就让孩子来用数学。最后,我给的建议是,读一些有趣的数学课外书,丰富认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对于孩子要不要学奥数这个问题,我觉得因人而异。适合的学一点,不适合的不要学。学习一点思维数学,我个人觉得有好处,不是在于多学了多少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以数学为载体,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班,不要做小学的数学。让学生“玩”数学,多积累点经验。家长有时很在意看得到的数学本领,“我家的孩子数到100了”“我家孩子都会算进位加法了”这种技能提前机械掌握,并没有多大的好处。学前阶段,多积累点活动经验,多玩就好了。
让孩子大胆掰手指口算
一年级新生在学完了10以内加减法口算方法后,很多还会不自觉地掰手指进行口算,有的孩子在整个一年级都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时,家长特着急,总认为是自己的孩子笨,也怕跟不上其他孩子的步伐,于是对孩子进行了强化口算训练,强化的弊端,既加大孩子练习的数量又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们通过一份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对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40.8%的学生是在掰手指算,但不是每题必掰,他们的平均年龄6.5岁,而且男生占的比例要多。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师不针对发现的掰手指情况加以干涉和研究的话,这一现象也会逐渐消失,直到计算20以内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学生的手指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他们的内心也会产生认知冲突,自然而然地去想其他的途径解决问题,那手指头自然不掰了。
小学生的思维开始质变的时候,应该是四年级了。但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有一定的伸缩性,可以提前,也可以延迟;可以加快,也可以迟缓,这意味着小学生思维发展存在着很大的潜力。
基于这种认识,家长不可严厉地杜绝思维发展慢的孩子掰手指,而是要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大胆地掰,在掰的时候想想几和几组成几,慢慢的,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们便减少了掰的次数,最后实现不掰手指。
孩子做错题,不能急于告诉正确答案
在低段孩子的应用题学习中,学生常出现看到“一共”就用加,看到“还剩”就用减,一个单元学习的是乘法,作业当中就全是乘,一个单元学习除法,所有的作业中全是除法,久而久之,认为应用题一学就会,到了中高段要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时就会束手无策。
对于家长来说,遇到孩子做错题,不能急于告诉孩子正确答案或责骂,让孩子先读题,找出两条数学信息和一个数学问题,感受信息和问题之间是紧密相关的,使应用题结构清晰化。同时家长要理清低年级应用题涉及的所有数量关系,再适时对孩子进行指导,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说理。
低段出现的数量关系有:总数、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如,一年级上册出现的图画应用题。要让孩子明白这里是求图上左右两边一共有多少人?表示已知部分数和另一部分数,求的是总数。如果变换问号的位置,就是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相差数的关系。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出现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解决问题。如梨有12个,苹果有9个,梨比苹果多几个?即12-9=3(个),像这种求相差数类型的应用题也可以归结到求部分数的问题中。
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这是低段应用题的教学中一组非常重要的数量关系,在二年级中出现。家长在指导孩子时,也可让孩子画示意图和线段图明晰题意,这是是小学低段常用的解题方法。
如果您觉得有用就点个关注吧!
一、尽量联系实际,身边的,才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热门的,学生感兴趣的最好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事实上,现在的数学课本编制很注重实际,新知基本上都由实际问题中来,课后练习也有大量的实际问题。但这些实际问题学生还会觉得离自己太远。举个例子,小数单位换算例3,一元人民币兑换0.1563美元,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汇率了,课前我在手机上百度了当天8时的汇率:1美元=6.4769人民币,1人民币=0.1544美元,是不是更贴近现实,更有吸引力?课后做一做有关A4纸的厚度,解决后顺便介绍了A4纸作为常用办公打印纸的常识,如尺寸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课后习题有比较几种动物的体重,解决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重,并作一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后有几种动物的速度,处理完后,拿刘翔跨栏的速度和我们自己的速度做比较。课后有声速的单位换算,我们可以顺便介绍一下超音速。课后有天安门广场面积问题,可与我们的校外场面积作比较。课后有豆油出油率问题,可顺带介绍其它食用油出油率。介绍数学家刘徽与微数,让学生形近字注音,来点学科渗透,调动一下课堂气氛。
因此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多思善问,就会发现很多和数学知识有直接联系的东西。数学绝对不仅仅只是和枯燥无味的文字符号、抽象演绎打交道,或者是玩那些看似好玩的数字游戏,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地让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应用于数学教学,让数学更加具体化、趣味化。
二、走到学生中去
有学生好找你说话,我看这部分学生一般喜欢数学。很多学生往往都是因为爱老师才爱上这门课的,而爱学生,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朋友,这不仅是对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学生所渴望的。而往往很多老师缺少的就是这个。要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你,我们就要走到学生中去,能经常和学生交谈(可以找学生谈心,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闲聊),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或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尽可能地给予帮助,我相信在学生爱上我们的那一刻,他们也会爱上这门课。我有手劲经常帮学生开老干妈瓶盖(我们学校是住读),偶尔跟学生一起踢毽子、跳绳的联络一下感情,学生忘带勺子,我经常借筷子他们用,看学生受伤了,给学生创可贴,我想学生会感觉到老师的好。
三、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进入乐学的境界。每次单元检测,我都会准备一些小奖品激励学生。
四、关注中等生、学困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学好,很多时候是基础差,或某个阶段掉队了,学习没有信心,这时老师要拉一把,有简单的问题提提问,课外多辅导,成绩跟上来,没有畏难情绪就好了。适当惩戒,有几次,课堂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精神流失率高,我就停下来,等都坐好了,注意力集中了,再继续上课,之前说好了,课堂耽误的几分钟,课间补上,弄了几次,我看效果还好。
五、精心备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才是最重要的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你是个人备课还是集智备课,都必须经过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除了传统的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外,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启发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启发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而数学的思维来自问题。所以,在备课时,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惑的问题,微妙的问题,疑难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个人素质能力有限,教学的艺术性也很难提高,当然,坚持不备好课不进教室是必须的。
二.用欣赏的语言增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自信心
三.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四.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五.运用直观教学,带领学生走进数学课堂
2018-06-18
做简单的题。作对会很有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