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上面没有木头,为什么要叫做木星
木星的命名是基于中国的五行。
在中、日、韩语系中,基于中国的五行,所以把木星称为木星。李商隐在《马嵬》中那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中的“纪“即为木星的公转周期。
中国的道教将它拟人化成为福星。在吠陀占星学中,木星被称为祭主仙人,是启发灵性的宗教导师,通常称为上师,字面的意思是"重人"。在突厥神话,木星称为“Erendiz/Erentüz”。
木星的内部结构:
星有一个石质的内核,由铁和硅组成。向外是由岩石与氢的混合颗粒物组成,无明确的边界,在向外被一层含有少量氦,主要是氢元素的液态金属氢包覆着。
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氢的形式存在。这些木星上最普通的形式基础可能只在40亿帕压强下才存在,木星内部就是这种环境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
在木星内部的温度压强下氢气是液态的,而非气态,这使它成为了木星磁场的电子指挥者与根源,木星的磁场强度大约10高斯,比地球大10倍。同样在这一层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木星还是天空中已知的最强的射电源之一。
在中、日、韩语系中,木星的名字的由来是基于中国的五行。
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约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司马迁则因岁星呈青色,将其命名为木星。
罗马人把木星称为朱庇特(Jupiter),这个不是我们熟悉的丘比特,而是罗马神话里统领神域和凡间的众神之王,古老的天空神及光明、法律之神,也是罗马十二主神之首。也就是,希腊神话里的宙斯。
木星的质量是太阳系另外7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是地球的318倍,体积是地球的1321倍,内核温度高达30500℃,足以融化大多数金属,但由于木星引力非常大,以至于木星内核被压缩成固体,是高温固态氢。
木星的形成和特点:
1、木星的形成
大约在45亿年前,在现在的太阳位置有一片直径约2光年的星云物质,这些物质因为引力坍塌而形成了太阳系,其中99.96%的物质形成了太阳,其他的一些边角碎料形成了太阳系其他星球。由于太阳的质量足够大,所以太阳内核能够引发核聚变反应,成为恒星,而恒星在燃烧的时候,会向外吹太阳风,将自身物质吹向远方。
其中元素较重的物质吹得不太远,所以靠近太阳的星球都是类地星球,这些星球中有元素周期表较为靠后的物质,比如:铁、银、金等,而元素周期表靠前的物质较轻,所以能被吹得更远,因此氢、氦等被吹向了更远的位置,这类物质形成了气态星球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
虽然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在宇宙中都有分布,但是含量却大不相同,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就是氢和氦,占据整个宇宙的99.9%,太阳系也是如此,所以比较轻的氢和氦在太阳系中占比较多,太阳向外吹的最多的也是这两种物质,而这些物质会吹向较远的地方,被木星捕捉,所以木星的质量以及体积是最大的,木星之后的天体质量以及体积会越来越小。
2、木星的特点
木星的恐怖之处在于木星表面的温度非常低,只有-147℃,不过内部温度非常高,达到了3万℃的高温,更重要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在木星表面都无法存活。
这是因为木心的引力非常大,如果人类站在木星的表面(虽然是气体星球,但也有固体部分),那么木星强大的引力会将人类的骨骼压扁,紧紧地贴在木星表面。不过,也正是因为木星的引力非常大,才保证了地球的安全。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这些小行星可能有上亿颗之多。之所以这些小行星能够在自己的轨道老老实实呆着,是因为它们受木星引力的影响,轻易不会离开小行星带。一些离开小行星带上的星球,大多数也会在木星引力弹弓的作用下被弹飞。在电影《流浪星球》中,地球想要飞出太阳系,就需要利用木星引力弹弓效应加速。
除了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外,太阳系外侧还有一个小行星带,偶尔还会有一些流浪的小行星闯入太阳系,威胁太阳系内侧的星球安全。但幸好这些小行星想要闯入地球轨道,需要先经过木星,而木星引力非常大,会将它们加速甩出太阳系,从而保护地球安全。
不过,也有意外的时候,大约在6500万年前,就有一颗小行星突破木星的引力弹弓闯入地球轨道,与地球发生碰撞,导致当时的地球霸主恐龙灭绝。但是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非常低。
所以地球能够出现生命,其实有一半是木星的功劳,如果没有木星的守护,那么地球环境肯定不像今天这样安全,不稳定的环境会使得生物进化时遭受一轮轮灭绝危险。就像是《三体》所描绘的三体人一样,由于三体环境不稳定,使得它们的文化经常断层,无法长久稳定地生存。
正是因为木星能够保护恒星系内侧星球的安全,所以天文学家在寻找宜居星球时,将“星系外侧是否有较大行星的守护”列为宜居星球的标准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木星
而在中国,用肉眼能看到的太阳系五颗行星是用中国古代的五行来命名的,就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这五颗行星的名称虽然也有其含意,估计与古代的占星术有关,但并不是说水星上就有水,金星上就有金子,当然,木星上也不会有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