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一半是德国人,这是为什么?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件值得了不起的成就。
在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家长们眼中,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就应该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也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那么,德国人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德国人认为,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在孩子的成长中,德国人十分重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当孩子取得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会及时地给与鼓励,使孩子看到自己的成绩,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
德国前总理科尔小时候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显得比别的孩子慢一拍。小伙伴给他贯以“笨虫”的称呼。他曾经哭着问父亲:“我笨吗?我什么事都做不好吗?”父亲大声回答他:“昂起头来,别的孩子能做好的事,你一定也能做好,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
”第二天,父亲带着科尔去看海,指着一群正在海滩争食的鸟儿说:“你看那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时,小灰雀总能迅速地离开,它们拍打两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的还是它们。”年幼的科尔虽然没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话,但是他从父亲哪里获得了不少的信心和鼓励。
他开始试着去做以前认为自己无法做好的事情,试着在课堂上勇敢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试着在集体活动时站在队伍的前面。每天晚上,父亲总会把科尔叫到面前,询问他一天的情况。每每科尔汇报完毕,父亲总是说“太棒了,孩子,你怎么做得这么好!”这样鼓舞人心的话。回忆起往事,科尔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的自信心首先应该从父母那里获得,父母的肯定总是让我感觉非常美妙。”
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是孩子自信心最初的最重要的来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抓着那些一点一滴的小事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孩子刚学洗衣服,尽管洗得不干净,也要对他说:“你真棒!”;孩子上次考试是59分,这次考了60分,也应该为孩子这1分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一点一滴的肯定,最终将累积成孩子强大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