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接替资源找矿思路及找矿工作部署
2020-01-20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3.4.1 成矿潜力分析
毕力赫金矿区所在的华北板块北缘地区是兴安-蒙古古生代—中生代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北地区较有前景但有待突破的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区域上与金矿关系密切的地层岩性包括元古界中浅变质岩系(温都尔庙群、白乃庙群、宝音图群和艾力格庙群等),古生界徐尼乌苏组、阿木山组和二叠系,东部区的中生代火山岩等。加里东期—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与金矿关系密切。金矿床的空间分布格局严格受控于川井-镶黄旗深大断裂,其旁侧的次级构造及与其形成“入”字型的构造进一步控制着金矿体(脉)的产出,在南北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共轭断裂往往成为容矿构造,以NE,NEE向为主,NW向次之。该区分布有白乃庙、毕力赫、白音哈尔等金矿床(点)多处,区域北部新发现的一系列金多金属矿区正在勘查之中,显示着较大的找矿潜力。从类型上看,以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为主(白乃庙和白音哈尔),近年来又发现构造破碎蚀变岩型(哎勒格图?)、火山岩型、次火山相斑岩型金矿床(毕力赫、哈达庙)、矽卡岩型(毕力赫南和毛拉格尔?),类型较为齐全,从侧面反映了该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以往勘查研究表明,毕力赫地区金矿为典型的火山岩型金矿,区内容矿火山岩系(层)出露良好,断裂和火山构造发育齐全,热液活动广泛,构造蚀变强烈,矿化类型多样,矿化信息普遍。除Ⅰ号带Ⅴ号矿体、201号矿体的深部及延伸部位外,本区26号脉和新发现的Ⅱ号蚀变带均有一定的找矿潜力。矿区外围也还有很大的找矿空间。通过进一步工作,可能发现新矿体。
3.4.2 找矿思路及拟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
区域及矿区前期地质研究和勘查成果表明,毕力赫金矿田还有比较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空间。但如何实现找矿突破,需要将成矿理论与找矿实践有机结合,针对矿区找矿关键地质问题,以理论为指导,制定合理的勘查找矿技术方案。
第一,矿田可资借鉴的找矿基础理论。前期研究工作表明,毕力赫金矿田位于火山岩区,金矿化特征以及围岩蚀变表现为浅成低温热液型,Ⅰ矿带深部表现为斑岩型矿化特征。初步分析看,可以应用火山岩区斑岩型成矿系统作为矿田找矿的基本理。但前期研究中,一些关键地质问题认识不清,如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属性问题,是板内裂陷环境,还是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亦或大洋弧环境?是与燕山期滨太平洋活动远程效应有关,还是属于晚古生代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因此,需要对区域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和矿田成矿地质背景进行再认识。
第二,矿床类型及主攻矿化类型。毕力赫金矿已知是否表现为浅成低温-斑岩型金矿的特点,需要深入研究已知矿体特征、矿化类型及其空间变化,矿石结构构造和成分,主要矿物组合和围岩蚀变特征,对比典型的浅成低温-斑岩型成矿系统,最终确定矿床类型。在明确矿床类型基础上,借鉴对照典型的浅成低温-斑岩型金矿成矿系统,建立符合矿田实际的找矿模型,判断矿田剥蚀程度,确定矿田下一步找矿主攻矿化类型,总结找矿标志。
第三,靶区地质理论预测。按照斑岩型矿床成矿系统模型和勘查模型开展预测工作。一是该类型矿床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特点,目前看,Ⅰ号矿带深部发现隐伏斑岩体,推测矿田范围应存在多个斑岩体,多个矿化活动中心,显示矿田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二是深度空间上,存在上部浅成低温矿化类型,下部斑岩型矿化类型的分带,但不排除,两者空间上叠加,处于同一空间上的可能。该类型矿床空间分布受构造控制作用显著,斑岩体的位置(即可能产出的构造部位)是成矿最关键的制约因素,也是找矿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因此,构造系统(包括断裂构造系统、火山构造和岩浆侵入接触构造)成为矿田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也是本次工作重点内容之一。
第四,勘查技术方法验证。通过构造分析,明确成矿的有利部位。通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进一步明确成矿靶区。
第五,工程验证。针对前期圈定的找矿靶区,进行工程验证,包括槽探和钻探工程。由于工作区位于草原覆盖区,钻探工程成为工程找矿最主要的手段。
3.4.3 本次接替资源找矿工作部署
根据上述找矿思路,针对拟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部署找矿工作:
3.4.3.1 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和成矿作用的再认识
区域成矿地质环境和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是开展地质找矿工作的前提。一定的地质环境内产出有与其相对应的矿床,只有在弄清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成矿地质环境变换的基础上,才能明确找矿目标,选定找矿方向,锁定主攻矿床类型和矿种组合,从而达到有的放矢、缩短找矿周期的效果。
为此,对矿区17km2范围开展详细的大比例尺地质图修测,利用地质观测方法,进一步弄清矿区地质,特别是地表构造、岩浆岩、蚀变及脉体特征及分布规律。通过火山岩、侵入岩岩相学、岩石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反演大地构造环境演化的历史过程,再建区域地质构造环境变换,进一步明确不同地质环境内发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成矿贡献。通过矿化类型、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研究,明确主攻矿床类型,总结找矿标志。
3.4.3.2 矿田构造系统研究及成矿预测
开展高精度遥感测量,解译区内出露及隐伏构造发育情况,并结合矿区地质填图结果校正,并尽可能找出构造交会部位,结合矿区蚀变分带情况,预测成矿有利部位。
3.4.3.3 勘查方法验证
①通过对1∶5万土壤化探异常以及前期开展的1∶1万土壤化探异常的综合分析,优选重点区段系统开展大比例尺岩屑地球化学剖面测量,进一步验证异常真实性,查明可能的异常中心;②综合对比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聚焦可能具有较大成矿潜力的重点区段,开展EH4和高密度电法测量工作,以寻找隐伏断裂及斑岩体或矿化中心;
3.4.3.4 工程验证
对经地质研究预测和/或物化探测量发现异常的区段,开展工程验证,检验、修正勘查模型,实现找矿突破。
2024-04-2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