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的由来是怎样的?
在清明节,各地还有荡秋千的习俗。我国民间荡秋千的历史非常悠久,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
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就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
秋千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仅是一根绳子,双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从此后,荡秋千便成为寒食清明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
那么“千秋”又何以改为“秋千”这一称呼呢?据说古时,宫中以“千秋”为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寿”之意,人们为了避讳,便将“千秋”两字倒转为“秋千”。秋千这一称谓从此就被沿用下来。
最初,荡秋千只限于女子和小孩的游戏,后来,荡秋千逐渐成为男女皆宜的游戏。
古人荡秋千最初只是在清明、寒食节前后才有所见,而且仅仅局限于豪门贵族家的儿女游戏之用,直到南北朝时期,荡秋千才流行并盛行于大江南北,荡秋千发展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所以,古代清明节也称“秋千节”。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枝丫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民俗相传,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在汉字中,“秋千”两字的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随着发展,人们对传统秋千活动更是花样翻新。荡秋千的形式也由原来的单架式发展为“车链式”“八挂式”等多种。
荡秋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锻炼身体和意志。无疑,这是一种有益的民间体育游艺活动。一些地方的群众认为,荡秋千能祛除疾病。这也许就是荡秋千能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原因。
荡秋千可分单人荡、双人荡、立荡、坐荡等。每个村镇都有自己的秋千高手,有时还要举行表演比赛。荡得最高最美的人很受乡邻的赞扬。荡秋千的这些日子里,也常常是青年男女相遇、接触的好机会。
此外还有两种特殊的秋千,“胡悠”和“过梁悠”。
“胡悠”也叫木驴。其做法是:主杆上端有个铁轴,轴头顶在横梁的正中间。横梁两头各吊一个小铁千。人或站或坐在两头的秋千上,边悠荡边转圈。
“过梁悠”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秋千。在牢固的木架上架一个方形大木轮,轮子四角各吊一副小秋千,4个人坐在踏板上,由其他人摇动摇盘,使大木轮转起来。秋千上的人随着大木轮子的转动,或高或低,自在悠荡,煞是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