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一个人的文笔?
文笔这个东西,极少有人是与生俱来的,除非那个人是李白。既然不是与生俱来,那就代表它是可以学习提高的。
首先,要多看。要想提升文笔,那么得先看,看那些文笔好的人的作品。看优美的文章,看看人家怎么写,学习别人的技巧和方法。而且通过看优美的文章作品可以积累素材辞藻,当你看的多了,当你写的时候才不会词穷。不然人家赞叹落霞与孤鹜齐飞,你说好大一只鸟,那就不美了。
其次,多写。勤能补拙,要养成写作的习惯,水滴石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哪个作家或者文坛巨匠是一天练成的,都是不断的创作,不断的写,然后去找到自己的方法。而且在写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运用一些技巧,久而久之你就会应用自如。
再次,要观察。任何好的文章或者美丽的词句,那都是反应生活的。所以平时生活里注意观察生活,增加对生活的感悟,这样文笔所出来的效果极为重要。
最后,好的文笔都是用心的结果。任何一种文字都要讲求真情流露,不用心的文笔再如何辞藻华丽也是白搭。
当我想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能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从遣词造句中选择最好的表述出来,让这句话不仅看起来有内容有思想还狠优美。所以我在看书的时候如果看到某个词语的用法狠新颖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或者没尝试过的就会记下来(以前最爱的就是摘抄·····)。其实摘抄词语比句子实用性更强,因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你狠难再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算局部抄袭吗?)但词语的运用能让你联想到其他类似的词语也可以这样运用。
2、多写多用。
写作是一件狠需要灵感,当你在某个地方卡壳的时候可以到积累素材中找灵感。楼上有说定期写观后感这个方法是狠值得试行的,每月一篇总结其实也不会有太多压力,但既然写的不多写的时候就要尽量认真,字句都要斟酌,不够完美的地方要反复修改。(之前给自己订的阅读计划中就有每月写总结的要求,后来阅读在继续,总结确断了,最近要拾起来。)
3、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
什么时候写文章已经不用去素材中找灵感,能信手拈来,并且别人一看就能认出是你写的东西的时候,风格就差不多形成了。
1、多练习
写作是一门技能,是可以靠练习来提升的。
只要是可以用到写的就一定要写出来,比如开会时的发言,每周的总结,日记,读后感,一个有意思的场景片段,一个美女精致的妆容等等都是练习的好手段。
2、模仿
练习的多了会让你写的很顺手,但是不一定有文笔的提升。那么模仿会让你有大幅度的文笔提升。
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家的文章,把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都剖析一遍。看看作者是怎么组织结构的,看看作者是怎么写作内容的,看看作者是怎么运用语言的。
3、多积累素材
写作离不开素材,要想文笔好,除了写作手法,当然还要素材好。
素材就靠我们平时的积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
文笔的好坏好多时候是在对细节的描写上面,所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非常有必要。
一个好的作者总是写别人未曾写过的,写别人所未发现的,哪怕是写同一个题材,优秀的作者都会另辟跷径从不同于一般的角度来进行写作。
- 从每年的高考满分、高分作文,以及作文教育的实际来看,由于受传统科举制度的影响,我们的作文教育似乎都想把学生培养成为作家、文学家,如果能够培养出几个诺贝尔文学奖大师,那更不得了。可是,现实世界又有多少人想成为作家、文学家呢?更多的人需要的是把日常工作中的方案、报告之类实用文章写好,而不是要写小说、诗歌、散文。
简单直白的词就是好词,不要用一些故作高深、实则你不熟悉的词。极端一点,即使只掌握小学生词汇,也不碍事。
老金有句贴心话:“就词汇而言,你大可以满足于自己已经有的,丝毫不用妄自菲薄。就像妓女对害羞的水手说的:‘你有多少不重要,甜心,怎么使用才重要。’”
总之,有话直说,不要尝试去粉饰词汇,也不要故弄玄虚,把句式搞得七拐八弯,但要保证用词准确、简洁、达意。
先做减法——精炼。
· 语感不好,对写作而言非常致命。没人喜欢跟说话磕磕绊绊的人聊天,太费劲了。
语感是读出来的,其他的写作问题先别管,首先做到文章通顺。
语感很差的,譬如文字读起来断断续续那种,读些比较受欢迎的散文集,不要读古诗词。散文集可以内容空泛,但要字句流畅。读了一段时间后写写看,如果文章通畅,读起来没有断裂感,就差不多了。
接下来可以读一些现代诗歌、古诗词了,再去体会一下“节奏感”。
2020-04-03
2、如果长句子避免不了,那么一定要剔除西方语法带来的翻译腔,并在长句子后面用短句子切分,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节奏的问题,文字中间一定要留有呼吸的韵律。
3、零句,流水句是汉语言美感的根本,在于巧而碎,散韵结合,句子断,形意不断,骨相俨然。
“零句”和“流水句” 如果大家不懂零句和流水句,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否则很多讨论都没有意义。
(一)整句由零句组成。(二)零句是根本。(三)零句可以独立。
补录:并非不能使用长句,而是长句的难度更大,初学者切勿胡乱模仿。因为汉语讲究长句见风,要有气。汪曾祺的文章,就从不让你读着卡壳,所以句子要读一读,尝试换字词,顺气,句子一顺,滑过去,就能遮丑。
4、动词和量词的使用。动词和量词,是品味和洞察力的体现。手一摸和手一探,是两种境界,同样地,一团云和一抹云,也是两种境界。用好了,熨贴,用坏了,面目模糊。再好一点,名词动词化,如孤松抱石,洗练如画。
5、名词,物象,颜色,排列选择。枯藤,老树,昏鸦,三个词,意境就出来了。选错了,画面就脏了,文字就不干净,就不能看。把文字当作画来看,永远不要有出画的东西出现。枯藤,兰芷,昏鸦,这个画面,嗯,有点怪异。
6、飞白,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直接过渡,省略掉文章中不需要的情节。这个分寸感,十分重要,讲究火候,不好练。
7、口语化,适当的口语,俚语,方言,都是能点活画面的东西,因为生动,生活化,速度感十足。王朔的文字,突突突的,像机关枪,一打一梭子。
8、尽量用小词,少用大词。一般大词表态度,小词描细节,具体根据语境去定量。比如你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伟大这个词里就有你的态度了,但是伟大这个词太大了,假如用贤明,就更具象了。不以词害意,讲的就是这个。
9、要有词汇量,不需解释。
10、试着去体会语感,这个很玄妙,语感是气息,它在调整你阅读时的呼吸方式。你看老舍文章里北平话和金宇澄《繁花》的上海话,两种说话方式,语感差异特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