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灼伤的预防及紧急救治措施有哪些?
2020-06-13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化学灼伤的类型
人们通常把化学物质作用于机体,引起局部组织受损,并进一步导致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的过程称为化学灼伤。化学灼伤与由火焰、热流、灼热金属等“过热”直接引起的热力灼伤不同,它不单纯是指体表的皮肤灼伤,而且包括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罕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的灼伤。
在生产劳动和科学试验中,大多数化学灼伤都是接触对组织有破坏作用的腐蚀性物质引起的。搬运和倾倒装有化学物质的敞口容器,剧烈化学反应时溅出和溢出化学物质,或从容器里漏出与喷出化学物质是引起化学灼伤的常见的原因。因此,往往导致爆炸性损伤、喷射性损伤、流注性损伤和跌落性损伤。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化学灼伤的类型随之多样化和复杂化。人们所遇到的化学灼伤除酸、碱之外,还包括元素单体、化学毒性气体、刺激性化合物等等,涉及的化学物质种类繁多,经常引起化学灼伤的工业用化学物质就有硫酸、盐酸、硝酸、甲酸、乙酸、氢氟酸、氨、氨水、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磷。而且灼伤部位、面积、深度、病程、预后比起热力灼伤更为复杂。
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缩短致伤物质与机体组织的接触时间,对致伤物质的接触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因此,争取时间及时正确地处理是化学灼伤急救的关键。
化学灼伤急救的要点
化学灼伤急救的要点:一要弄清化学性致伤物质的类别、浓度、作用方式、损伤范围和程度;二要将伤者撤离现场,运送到空气新鲜处,迅速脱去污染衣服,视情况采取保暖措施;三要对症采取创面处理、吸氧、镇静、止痛、解毒、抗休克等一系列治疗措施。其中创面处理应达到如下要求:清除化学致伤物质,防止由创面吸收引起中毒,防止化学物质继续作用于创面而使灼伤范围扩大、加重灼伤深度或引起感染。
(1)对于皮肤灼伤,除了个别化学致伤物质(如生石灰、电石等)外,一般主张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创面,再以中和剂中和。由于致伤性化学物质与中和剂发生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加重原发性损伤,因此持续用清水清洗比单纯用中和剂为好。冲洗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左右(也有人主张15~30分钟左右)。冲洗完毕后,局部再用中和剂,用中和剂的时间不宜过长,用后必须用水洗净。然后用消毒敷料覆盖创面,送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2)当致伤物质是非水溶性物质时,可用植物油(如豆油、菜油等)或轻质汽油等对皮肤损害性小的溶剂进行清洗,用汽油时必须注意用量,防止吸收中毒。
(3)对于眼灼伤,要火速急救,防止贻误时机而导致失明。要用大量的水冲洗15~20分钟,水压要低,冲洗时要将眼睑翻转。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脸浸入水中10分钟左右,用力眨眼,抬头呼吸的间隔时间要短。在没有专门监护的情况下,不要用药物中和,否则可能加重眼的损伤。因为化学性眼损伤的严重程度要在灼伤后数天才能完全反映出来,因此应将伤者及时送往眼科治疗。
(4)对于消化道灼伤,可服黏膜保护剂,如蛋清、牛奶、稠米汤、面糊等,以保护食道和胃黏膜。应尽量避免呕吐而加重损伤。如伤者神志清醒并能吞咽,应让其大量饮水。
(5)酸灼伤: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5%的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中和,然后再用清水冲洗。也有人主张用5%的三乙醇胺溶液冲洗。
(6)碱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洗涤中和,然后再用水冲洗;也可用2%硼酸水湿敷。
(7)溴灼伤:用水冲洗后,用硼酸水湿敷,或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再以硫化钾溶液洗涤。
(8)氢氟酸灼伤: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5%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或湿敷,然后涂上甘油或调上如意黄金散。
(9)苯酚(石炭酸)灼伤:用大量的水冲洗,再以70%酒精洗涤,然后用硫酸钠溶液湿敷。
(10)氧化钙(生石灰)灼伤:先用植物油清除皮肤上沾染的石灰微粒,再用2%醋酸溶液洗涤。
(11)沥青灼伤:以棉花蘸汽油或二甲苯清除粘在皮肤上的沥青,然后涂上羊毛脂。
化学灼伤的预防措施
(1)在具有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或有化学灼伤危险的场所应装设冲洗设备,如淋浴、冲眼喷头,并配备好必要的中和剂。
(2)要加强有化学灼伤危险作业人员的安全卫生教育,讲清危害性,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及自我保护能力。
(3)配备具有防化性能的劳动防护用品,如眼镜、面具、手套、袖套、鞋套、腿套、工作服等,并能正确使用。
(4)对有化学灼伤危险的物质盛装容器上必须有醒目的标签。
(5)对有化学灼伤危险的作业场所要设醒目的安全标志牌,提醒作业人员注意。
(6)如有可能,腐蚀物质的处理都应实行机械化或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