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是从古至今都不能实战,因为练武人吃不了苦,才不能实战?
最近有一种趋势,中国传统武术人经常输给拳击和散打运动员,所以现代散打和拳击似乎肯定会席卷中国传统武术。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武术被规划成体育项目。在过去,中国传统武术是一种自卫和杀敌的功夫。一旦被归入运动类,很多实用的武术技能就直接被阉割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架子”,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失去了杀人的技巧。(吴龙被美国海军陆战队KO退役,实战和竞技体育的差距一目了然)
体育比赛有规则,有范围,直接阻碍了杀伤技能的发挥。只是一种吸引人们注意力,赚取利润的方式。看一场体育赛事就够了。没必要战斗到死。易龙,一个著名的和尚,在中国武术(体育比赛类型)中出名了一段时间。2010年,易龙被一名不知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人员进行了两轮KO。这说明实战和体育比赛是完全分开的,真正实战的技巧永远是KO体育比赛。所以体育比赛和真正的杀人伤人的武术应该是完全分开的,混淆的概念是无法比较的。中国武术不能实战这是侮辱中国传统?的理论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二十九军大刀队抗日,大刀技能就是传统武术。
抗战时期有一首名曲《大刀进行曲》,歌颂国民革命军二十九路军大刀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当时二十九路军弹药不足,经常需要肉搏战,其士兵缺乏实战技能,所以会面对日后作战的主要目标日军。于是二十九军副司令员童亲自到北京聘请为军队当武术教练。李尧臣想教二十九军的大部分士兵增强肉搏战技能,于是他结合枪法和刀法,创造了“无限刀”,在部队士兵中全面推广,大大提高了普通士兵的肉搏战技能,提高了他们的战场生存能力。(武术大师李尧臣84岁,创作《太极刀》,执教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
1933年3月,日本逐渐推进到位于河北省和热河省交界处的喜峰口的一段长城,逐渐侵占中国领土。3月9日和3月11日,29军大刀队两次突袭日军营地。士兵的基本配置是大刀和轻武器。两次日军损失惨重,基本依靠大刀队的肉搏战和夜袭,最终迫使日军撤出喜峰口。李尧臣早年学过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后在北京友朋镖局跑镖27年,实践经验丰富。1921年陪护公司解散后,他在北京天桥开了一家“武术茶馆”,继续倡导武术的传播。(根据二十九军大刀队的照片,喜峰口战役中的“大刀队”显示了实力,击退了日军的入侵)
这是李尧臣老老师在实战中获得的武术真谛,而不是体育比赛。中国传统武术还是有实用内容的,但是现代体育比赛是不允许展示的!中国古代武术的杀人技如何?中国武术是一种可以直接致人死亡或者使活动丧失能力的技能,在现代竞技体育中是严格禁止的。中国传统武术来源于实战,可以融合。人体有许多脆弱的部位,它们是:面部、左脑部、右脑部、后脑部、腮部、后颈脊椎、肺部、心脏、腋下,腹,肋,裆,尾椎。这些在传统武术中往往是可打可杀的,而现代竞技体育是不允许的。导致人们暂时丧失部分能力的部分包括:扭手关节,翻腕、指关节,顿器猛击大腿肌肉、膝盖、眼部等.
这些竞技运动是不允许展示的。所以我们不能把中国武术的实战和竞技体育相提并论,两者是不对等的。由于时代的变迁,中国很少有人能把武功练到极致。相反,短快散打和拳击比较流行,只是竞技运动,不是真正的“武术”。
从小接受了各种电视剧和小说的熏陶的我们,提起中国功夫往往都有一种自豪感,觉得中国功夫非常厉害,学会了能够一个人打很多人,但实际上,这种看法并不准确。
中国功夫又叫中国才传统武术,以前总是被披上一层神秘色彩的面纱,但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一个又一个的传武大师被揭下了面具,大家才发现这些传武大师,基本上全都是骗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最近火遍全网的马保国了,吹上了天,结果被拳击手一拳就KO了。
事实上,马保国只是传统武术行业的一个缩影,没有任何一个传统武术在实战中能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那些有成绩的,无一例外都是学过散打、拳击等现代搏击技术。有的人又说了,武术是杀人技,只有在搏命的时候才能显示出威力,但这很明显也是扯淡,连打架都打不过,何谈搏命?
也有一种说法,说是现在人不肯吃苦,练不到真功夫,所以不是武术不行,而是人不行,这话其实也是想当然。事实上,在古代,人们的生活水平非常低,绝大多数人连饭都吃不饱,更没有足够的营养。而现在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补充各种蛋白质,可以说,从身体素质角度来说,现代人是远远胜过古代的。
一个人再能打,也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比如你的握力、推力、肌肉等等,在这些硬件相同的基础上,谁更能打,确实要看技巧和一丝丝的运气,但这里所谓的技巧,并不是武术,而是搏击技巧。
所谓的武术,其实更多的是偏向于表演性质的套路,也就是所谓的花架子,其实战能力并不强。真正的实战,并不是看你的套路有多好看,因为别人是不会按套路出牌的,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是体重、力量与速度。
可以说,体重越重,力量越大,速度越快,一个人就越能打,在这三个要素的基础上,才能去考虑其他技巧,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拳击比赛都要分重量级。因为重量级的人来打轻量级的人,完全就是碾压,根本没有任何悬念。
那武术是不是就完全不能提升实战能力呢?这也不尽然,武术在锻炼人身体素质、反应速度等各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长期练武的人,就算抛开那些套路,和一般人实战也是有绝对优势的。一个学武术的打几个身高体重差不多的普通人是没问题的。但这也仅限于普通人了,学武术的碰到跟他身高体重差不多的学散打与拳击的,只会处于绝对的劣势。
有些人可能不信,不妨去网上搜索一下1954年旅居香港的吴氏太极拳宗师吴公仪在澳门迎战白鹤拳高手陈克夫的视频。这两人都是当时公推的武术大师,事实上梁羽生和金庸也正是看了这场比赛才开始写武侠小说的,看了这个视频以后,你一定会对传统武术的印象有一个新的认知。
从实战角度来说,现代搏击的练法并不可取,因为高强度大剂量的训练适用于提高体育比赛的成绩。擂台比赛都是定时定点,你可以通过平常高强度训练休息,然后在比赛之前达到高水平进行比赛。
但是实战就没准了,对方什么时候找上门,冲突的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很大,比如在街上突遇仇家需当场动武,比如约战对方,也要找对方状态低迷的时候吧。那么高强度训练后的弊端就非常明显了,你会长时间疲软,容易被人堵着一顿揍,比如你想揍一搏击高手,那么你就观察他收集他的情报,等他在训练场哈哈一顿练,然后软绵绵出来了就动手。
所以呢练武从小没什么仇家时要苦练,长大后与人矛盾多了,就不能拼命练了,因为你需要保持较高水平而不是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