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发布清华简最新研究成果,这一次成果有多重要?
清华大学发布清华简最新研究成果,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对于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11月20日,清华大学发布了“清华简”最新研究成果,迄今所见抄成年代最早的方技类文献公布。
据介绍,2008年7月,由校友捐献,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流散到境外的战国竹简,学界通称之为“清华简”。清华简约有2500枚(含残片),总字数近6万,用楚国文字书写而成,是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数量最大的一批,经过编排,总共约有64篇文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保护中心的研究团队一直在积极从事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编著工作,公布了345支高清晰的清华简照片,整理释读出18篇清华简内容,并发表了一大批研究论著。
之前整理报告已顺利出版九辑。而这次发布的第十辑内容超乎寻常的艰涩难懂,为此,整个整理研究团队付出极大努力。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为我们带来许多惊喜,其成果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对于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有关部门对清华简的研究保护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清华简的研究与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次发布的“清华简”中最重要的是《四告》,为50支简的一卷竹书,抄写了内容相关但又相互独立的四篇文献,分别是周公旦、周公之子伯禽、周穆王满、召伯虎的告辞。其余四篇中,《四时》《司岁》与《行称》三篇是数术类文献;《病方》是方技类文献。
据介绍,《司岁》篇共15简,是目前所见最早记载太岁十二岁名的文献,可与《尔雅》《史记·天官书》、孔家坡汉简《日书》等文献相比照。《行称》记一月“六称”的具体日期、利弊和成效,所记称行之事均属政事,是目前所知首篇专述一月内政事宜忌的先秦时令类文献。《病方》残存33字,记载病方3种,是迄今所见抄成年代最早的方技类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