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如何了
展开全部
11月3日,马云被四大部门约谈的消息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经济领域对此猜测不断,随后第二日就传出了蚂蚁集团暂缓上市的消息,本应该在11月6日上市的蚂蚁集团为何在马云被约谈后就暂缓上市了,虽然马云现在已经退休了,但他依旧是蚂蚁集团的实时控制人,外界猜测这件事肯定跟马云本人脱不了关系,那么马云近几天出什么事了,马云这段时间怎么了,马云为什么被四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怎么了?下面大家和百思特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

马云被四部门联合约谈
证监会网站消息显示,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随着蚂蚁集团上市,如何对金融科技巨头落实更有效的金融监管,引发了市场热议。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指出,当前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
金融委会议表示,要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尊重国际共识和规则,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鼓励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也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工作,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要监督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经营,遵守监管规则,完善公司治理,履行社会责任。要增强业务信息披露全面性和透明度,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投资者教育。要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要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马云怎么了,为什么被约谈
那为何会在蚂蚁即将上市之际,约谈蚂蚁“三巨头”呢?要知道11月5日,蚂蚁将在上海和香港同步上市。
作为全宇宙最伟大的融资计划,蚂蚁集团上市堪称中国证券史上的一座“大字碑”,前无古人后不一定有来者。而马云又是这座“大字碑”的篆刻者,要想让蚂蚁集团和监管体系相互融洽,则监管层必须要沟通一下实控人马云。
既然如此,为何不在马云刚放完炮之后立刻对其进行约谈呢?
估计,监管层可能需要看看市场的各方反应,再加上蚂蚁即将接受各种机构的打新申购,不能影响这个创世纪事件,所以才决定在各方都申购并缴款之后,再对其进行监管约谈。
除此之外,由于此前外界都在传闻蚂蚁上市后,将诞生举世瞩目的造富现象,并且港股市场在“暗盘”交易中,已经出现溢价25%的交易情形。因此,为了防止蚂蚁上市被游资爆炒,对资本市场产生较大的“虹吸效应”,以及平抑老百姓心中“造富吸血”的不平衡心理,监管层才选择在“申购后上市前”这节骨眼约谈马云一伙人。
而在这节骨眼,既能有效进行约谈,又能防止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正可谓一举两得。要知道,前段时间银行股连跌好几天,就存在多重诡异情况。除了业绩波动致使机构抛售外,最主要的猜想之一就是,众多机构想在蚂蚁上市初期分一杯羹。
毕竟,上市即有几千亿流通市值的蚂蚁集团,足够支撑市场上任何资金的介入和炒作。这对于长期埋在银行股中不赚钱的大资金来说,算是百年不遇的“航母级”投机契机。
可见,监管层在这个时候约谈,真的是用心良苦啊。这样一来,蚂蚁集团上市被大资金爆炒可能性大大降低。据说,很多已中签的机构和投资者,正准备上市首日就抛售套现,以防止出现到嘴的肉跑了。
事实上,蚂蚁集团150多倍的发行市盈率本身就存在巨大泡沫。在如此巨大泡沫下,任何炒作都很难让这头大象再翻跟头。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最神秘最关键的问题,即监管约谈都谈了啥?
对此外界几乎一无所知,我们也只是胡乱揣测一下。笔者猜测,可能谈到了立场问题,监管与创新问题,“后期招安”问题等。
众所周知,马云创造了蚂蚁集团,蚂蚁又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并且其虽为互联网企业,却几乎全靠金融业务盈利。而这种“四不像”的巨头,若不强加约束,则必然出现“尾大不掉,拥兵自重”的窘况。
这绝非监管层希望看到的,换句话说,任何形式的寡头垄断都是“帝国主义”(经济学名词)的外在表现。因此,监管层必须让马云摆正立场。
另外,对于监管与创新如何互不干扰、相互支持的问题,也可能是约谈的重点。毕竟这次约谈的起因就是,马云刚说的金融监管滞后,会抑制金融创新。
其实,对于监管与创新是否存在冲突或矛盾,笔者不是很懂。但笔者明白,中国的金融市场是法治的市场,监管部门从不打击任何形式的金融创新,但前提是必须合法合规。
任何形式的违法创新都是对法律的践踏,也是对依法治国思想的蔑视,这也是P2P逐渐走向消亡的主因所在。
最后,小编还大胆猜想了,蚂蚁未来接受“招安”的问题也是约谈的内容之一。不过,笔者所谓的招安,并非说政府要“窃取”蚂蚁的财富盛宴,而是要对蚂蚁进行科学的宏观指导,以防止其出现风险失控的局面。在蚂蚁上市的特殊关头,必须对其进行强力有效的宏观指导和约束。
谁都知道,金融大数据时代,掌握数据就等于掌握摇钱树。但数据不该通过无偿或窃取的形式获得。如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可以随意调用个人信息做金融业务,那他们都可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机构。
可现实是,这些科技巨头在其国家和全世界使用个人信息,进行商业行为都受到严厉的管制。即使如此,今年亚马逊、Facebook、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也都遭到了本国政府的反垄断调查。
调查人员认为,这些科技巨头掌握了“关键的商业和通讯枢纽,任何一家公司采取的任何一个行动,都可能深刻而持久地影响数亿人;他们拥有太多权力,并正在用这种权力消灭竞争、创意和创新。”
世界各国的监管经验都表明,对互联网巨头的监管从来都是从严为佳,而不是放任自流,更不能任由互联网巨头凌驾于法律和监管之上。
同日,“花呗”、“借呗”被点名 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
另外,近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发文称,金融科技公司的“花呗”“白条”“任性付”等产品,其内核与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没有本质差别,也具有信用供给和分期付款的功能,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与费用是其盈利主要来源;再如“借呗”“金条”“微粒贷”等产品,与银行提供的小额贷款无本质差别。
郭武平还表示,对于金融科技公司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目前缺乏明确规则和要求,出现了监管套利行为,与持牌金融机构形成不当竞争,最终难以有效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这些乱象的本质是将本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数据,变成部分公司谋取自身利益、向消费者收取高额服务费的资本。所以金融科技公司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乱象更加值得高度关注。
11月4日蚂蚁集团A股双双暂缓上市
11月3日晚,上交所发布公告称,近日,发生你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总经理被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监管约谈,你公司也报告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该重大事项可能导致你公司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因此,决定暂缓蚂蚁集团的上市。
随后,蚂蚁集团也发布了暂缓H股上市的公告,并表示:“本公司将尽快公布有关暂缓H股上市及退回申请股款的进一步详情。”
针对A股、H股暂缓上市一事,蚂蚁集团发表了《致投资者》一文,称对由此给投资者带来的麻烦深表歉意,公司将按照两地交易所的相关规则,妥善处理好后续工作。“有关发行上市的下一步进展我们将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及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并及时披露相关情况。”
蚁集团IPO为何此时按下“暂停键”?
蚂蚁集团IPO为何在此时按下“暂停键”,业内观点认为,这或许与监管环境变化有关,特别是11月2日,银保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起草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
其中,关于联合贷,《办法》第十五条明确提出四条细化的监管要求,行业普遍关注“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这条监管指标。

另外,《办法》还规定,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30万元,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该两项金额中的较低者为贷款金额最高限额。
一位资深公募基金经理对贝壳财经记者分析称,目前来看,影响比较大的重点落在联合贷款在政策落地的过渡期内,需要依靠资本金补充,而转为助贷业务,通过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做,对于业务量的增长弥补能有多大。其次,就是规则中提到的“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30万元,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该两项金额中的较低者为贷款金额最高限额”,这个杀伤力可能也比较大,因为很多客户可能都无法提供收入证明,这个事要如何落地是个问题,这就有待后续监管是否调整,或者作出具体解释,蚂蚁集团目前肯定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的确,金融业务、贷款业务给蚂蚁集团创造了不少营收和利润。
据悉,蚂蚁集团的营收总共由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创新业务及其他三大门类构成,2020年1~6月三大项占比分别为35.86%、63.39%和0.75%,由此可以发现,数字金融科技服务是蚂蚁集团营收的主要来源。其中,微贷科技平台收入达285.8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9.41%,可谓蚂蚁集团营收的“支柱”。
蚂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线上消费信贷和小微经营者信贷平台,截至6月30日,公司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为17320亿元、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为4217亿元。
同时,报告期内,蚂蚁集团的微贷科技平台的收入也迅速增长,成为公司整体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8年和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39%和87%,今年上半年则同比增长59%。
曾在监管系统工作多年的互联网金融知名撰稿人、中国小微信贷机构业务创新合作联盟发起人嵇少峰表示,《办法》针对蚂蚁集团等金融科技巨头的网络小贷业务,是比较鲜明的,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在他看来,一些金融科技巨头所谓的科技助力,正是通过科技“变相绕开”了金融监管,“现在一下把它‘框住’了”。关于金融科技巨头提供信贷服务背后的支撑,嵇少峰则认为,“他们现在除了拥有网络小贷就是消金(即消费金融公司)的牌照,但是消金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
对于巨头们的未来,嵇少峰提出自己的观点,即牌照相关的金融业务与其科技业务,将面临分拆的可能。
的确,在暂缓上市消息出来之后,市场便有传闻称,蚂蚁集团后续可能会将花呗与借呗拆分出来,再重新进行估值,但目前贝壳财经记者并未求证到这一消息。
其实,早在2019年7月份,彭博社就有消息称,蚂蚁集团(当时称:蚂蚁金服)计划新成立一家公司以申请金融控股牌照,蚂蚁集团计划将持有的金融牌照相关业务划入新成立的子公司,蚂蚁集团母公司将保留金融云、风险管理等在内的金融科技业务,这其实也是将金融与科技业务做分离,但最终为何未能成形也不得而知。
蚂蚁集团被暂缓上市,马云做错了什么?
马云被约谈是个大新闻。晚间一纸公告,暂缓蚂蚁集团上市。
这事还得从10月24日,上海外滩40人金融峰会说起。正是在这次峰会上,退休后的马云捅了“马蜂窝”,而且还不止一个。
炮轰传统银行是“当铺思维”,嘲讽巴塞尔协议像个“老年人俱乐部”,抨击监管只会发文件扼杀创新,直言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压根就没有“系统”。而此时,正值蚂蚁金服上市前夜。
由其实际控制的蚂蚁A+H同时启动,将创下全球最大IPO,市值或达2万多亿。不仅可以稳坐中国首富之位,追赶世界首富也是指日可待。这个时候公然开炮四面树敌,得罪银行也就罢了,还直接站到了监管的对立面,到底是挟流量以令诸侯,还是钱多人傻开始膨胀了?
这可不是天猫年会的主场,也不是乌镇互联网大会的舞台,而是政府背景下的高规格的金融峰会。规格有多高?陈元、周小川、易纲以及四大行负责人等金融界大佬悉数在场。可以说,台下坐着的全是当今政商界的“超级大佬”。安排20分钟的发言,实际上也就是请来撑个场面,谁知道一向“政商”极高的杰克马竟然带着稿子一本正经“唱反调”。他是不知道后果,还是故意“引火烧身”?
果然,平地起惊雷。整个经济领域余震不断,除了震动,还有震惊,震怒。无数人在观望,在等待,政府及监管将以何种态度“接招”。毕竟,作为当今互联网金融的流量巨头,他的这番炮火杀伤力太大了。
很快,北风起,风向变。邹加怡、周小川、尚福林等经济领域举足轻重的大佬纷纷表态,直接或间接批评了马云的“系统”论。光明网、金融时报、证券时报等主流媒体也连续发声,驳斥马云危言耸听张冠李戴。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定下调子: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坚决整治各种金融乱象,坚决维护金融稳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句话,金融监管不是要不要管的问题,而是要怎么强化监管的问题。

你蚂蚁金服再大,也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
11月2日,重磅消息更是一个接一个!
中央深改委会、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密集出台针对性文件,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设置了天花板:
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网贷公司对自然人单户贷款余额原则上不超30万且不超个人收入1/3。
同时,中国国际经济副理事长黄奇帆也公开指出,支付宝的借呗、花呗钱从哪里来。先从银行贷款,再发ABS,30亿资本经过无限循环,可以放到100倍,搞到了3000亿的规模。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蚂蚁不用掏一分钱,靠借呗、花呗一年就能带来95亿的利润,说是白手套也不为过。而这95亿,几乎都是90后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贡献的。
问题是,你知道他在套利,他也知道他在套利,他也知道你知道他在套利,但他不仅一边在套利,还一边装作在拯救宇宙。没有这么多年监管的一路绿灯,睁只眼闭只眼,无论是阿里还是蚂蚁,能走到今天?所以,谁都可以骂银行骂监管,但唯独马云不可以。
11月2晚间,监管层终于放出大招: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门,集体约谈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史所未有,力度空前。
今日9时,致命的一击紧随而来。上交所发布公告:暂缓蚂蚁集团上市!一套组合拳,拳拳到肉,给蚂蚁直接戴上了“紧箍咒”。坊间多有议论,认为这与马云之前的过激言论有关。
到底有没有关?当然有!但要说完全是因为这个关系,也未必。监管有的放矢,马云也绝非无故放炮。他能走到今天,绝不是靠运气。他不可能不清楚台下坐的是谁,也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炮有多大杀伤力,他更不会真的疯了。
要么一炮成仁,要么一炮成灰。他这么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什么场面没见过,怎么会信口开河,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唯一的可能就是,故意而为之!
作为全球最大的IPO,蚂蚁金服不仅掌握了金融全牌照,而且是互联网金融的流量霸主。上市后,更容易形成“赢家通吃”和“寡头垄断”的局面。
互联网金融本质不是互联网,而是金融。不会因为有了科技内核就脱离了金融属性。而金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像蚂蚁这样的巨无霸已经绑架了海量的用户,监管不可能不介入。更不可能 放任其由蚂蚁变“蚂蟥”。否则,系统性金融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企业做大了,就具有了国家属性。基于此,在蚂蚁上市前夜,可能监管已经介入并发现了相关潜在风险,看到这类没有边界的金融套利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的巨大隐患。一旦监管收紧,这个好日子就到头了。
比如支付宝每年储备金就达到1万多亿的规模,躺着收利息就有几百亿。借呗、花呗“空手套白狼”的故事,可能也讲不下去。而这一切,马云自然一清二楚。
所以,才有了他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剑走偏锋。试图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的身份,绑架整个企业界以及互联网界,来影响监管政策走向。
蚂蚁拌大象,扮猪吃老虎。
果然,舆论大哗,支持者众。
但他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国家金融监管的决心和意志。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灾。马云的话不是没道理,我们也相信马云是着眼未来就事论事,更愿意相信马先生是一个极负社会责任感并值得尊敬的企业家。但如此制造监管对立显然不合时宜,也不合身份。不受约束的资本,必然是一场灾难。
四部门联合约谈,无疑是个严重警告。而之后蚂蚁的官方表态,显然也透露出“马已今服”的意味。不要把时代的进步,当成收割韭菜的弯刀。千万别忘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再大的蚂蚁,也是蚂蚁!
蚂蚁集团后续还能上市吗?
显然,从字面意思来看,暂缓上市并不意味着终止上市,但这一举措无疑让蚂蚁集团后续的上市之路充满迷雾。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记者表示,对目前情况的处置还有待于证监会的智慧,在暂缓上市过程中,如果蚂蚁集团能够很好地回答证监会的问题和关切,给监管层一个满意的答复,我相信,蚂蚁集团的上市进程依然会持续推进。
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则对记者表示,上交所要求蚂蚁集团进行风险说明,且要求对上市所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改变做出评估,完全合理合规,从保护股民,提示风险的出发点也应该暂缓,但暂缓不等于退出,此前就有相应例子,相信只要符合上交所条件,仍然有继续上市的可能。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贝壳财经记者分析称,暂缓,不是取消批文,也不是否决,所以上市是时间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在此次公告中谈到,近日发生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总经理被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监管约谈,蚂蚁集团也报告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该重大事项可能导致蚂蚁集团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按照相关规则,这也就是说,蚂蚁集团的监管约谈和监管环境变化可能影响其符合上市条件与否,如果上交所审核后认为其不符合上市条件,将出具意见并向证监会报告;如果审核后认为其符合上市条件,蚂蚁集团仍可上市。
但也有不同的观点,中关村(000931,股吧)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目前需要面对最重要的问题是,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一个主要依靠金融业务盈利的公司是否适合在科创板上市?我认为,尽管蚂蚁集团已经改名,但这并不意味着改变限制,其主要利润、收入都来自金融业务,应该认定为一家金融公司,这其实不符合科创板的定位,因此,即便要上市,也应该调整上市板块。
监管环境变化对蚂蚁集团估值影响几何?
毫无疑问,监管的重大变化会对蚂蚁集团的估值产生影响。但董希淼认为,蚂蚁集团一时半会上不了市,而且后续可能还要关注哪些板块上、哪些板块不上等问题,所以可能要全部重新估值,目前还无法判断对其估值影响有多大。
王蓬博也表示,金融科技公司估值还是要看基本盈利方式,如果本质依靠金融盈利,就应该适应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也有业内人士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若真的剥离花呗和借呗业务,蚂蚁集团估值将大幅缩水,“估计就剩几千亿了。”该人士说。
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有何影响?
作为上市后有望一举超过贵州茅台(600519,股吧)居A股市值首位的蚂蚁集团自披露上市计划后就备受市场关注。
根据其此前公告,蚂蚁集团A股定价为68.8元/股,港股为80港元/股,公司总市值将达约2.1万亿元,而根据上市发行方案,蚂蚁集团此次A+H股的合计募资规模将约达2300亿元。
就在11月1日晚间,蚂蚁集团还公布了网下初步配售结果及网上中签结果公告,中签号码共701696个,当时,不少网友已经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中签信息。另外,还有不少基金产品参与了蚂蚁集团的网下打新,且获得网下初步配售,其中不乏张坤、刘格崧、冯明远等明星基金经理掌舵的产品。
那么,此次蚂蚁集团暂缓A+H股上市,会给这些已经中签或已获得配售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带来哪些影响呢?
的确,目前蚂蚁集团只是被暂缓上市,并未被撤销注册,有投行人士表示,蚂蚁集团可能需要重新估值和定价,如果重新定价,可以退差价,也可以重新发行,重新定价后投资者要重新选择是否购买。
董登新则表示:“目前情况确实有些尴尬,毕竟蚂蚁集团已经走完了整个IPO审核和注册流程,并且网下和网上的新股申购已经基本完成,就等着交款了,在这种情况下暂缓上市,应该是监管层遇到的首例,我认为蚂蚁集团的上市是非常具有标杆意义的,作为一家影响非常大的企业,相信监管层也会谨慎对待,妥善处理。”董登新表示。
根据贝壳财经记者的采访,业界及专家普遍认为,目前关于蚂蚁集团后续上市的进程还有待观望,也有可能会面临重新估值、重新定价、重新发行的情况,目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因此,对投资者的影响有多大还无法估算。
但无论如何,暂缓上市本身已经对投资者造成影响,比如根据公告,网上投资者申购新股中签后,应根据公告履行资金交收义务,确保其资金账户在2020年11月2日日终有足额的新股认购资金,也就是说股民的这笔资金已被蚂蚁集团打新占用,其实已经付出了“沉没成本”。
此外,此前还有不少“基民”在支付宝上购买了蚂蚁集团战略配售基金,从配置比例来看,单只战略配售基金可配置蚂蚁集团的比例为10%,目前蚂蚁集团暂缓上市,这部分的投资比例又该如何协调?贝壳财经记者发现,今日凌晨时分,易方达、中欧、华夏、鹏华以及汇添富基金都在财富号中做出了回应,均称因蚂蚁集团暂缓在A+H上市计划,本基金中原计划战略投资于蚂蚁集团上市的部分也相应暂缓,同时表示,目前基金均已成立,基金运作不受影响,贝壳财经记者也将持续关注后续动态。

马云被四部门联合约谈
证监会网站消息显示,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随着蚂蚁集团上市,如何对金融科技巨头落实更有效的金融监管,引发了市场热议。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指出,当前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
金融委会议表示,要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尊重国际共识和规则,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鼓励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也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工作,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要监督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经营,遵守监管规则,完善公司治理,履行社会责任。要增强业务信息披露全面性和透明度,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投资者教育。要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要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马云怎么了,为什么被约谈
那为何会在蚂蚁即将上市之际,约谈蚂蚁“三巨头”呢?要知道11月5日,蚂蚁将在上海和香港同步上市。
作为全宇宙最伟大的融资计划,蚂蚁集团上市堪称中国证券史上的一座“大字碑”,前无古人后不一定有来者。而马云又是这座“大字碑”的篆刻者,要想让蚂蚁集团和监管体系相互融洽,则监管层必须要沟通一下实控人马云。
既然如此,为何不在马云刚放完炮之后立刻对其进行约谈呢?
估计,监管层可能需要看看市场的各方反应,再加上蚂蚁即将接受各种机构的打新申购,不能影响这个创世纪事件,所以才决定在各方都申购并缴款之后,再对其进行监管约谈。
除此之外,由于此前外界都在传闻蚂蚁上市后,将诞生举世瞩目的造富现象,并且港股市场在“暗盘”交易中,已经出现溢价25%的交易情形。因此,为了防止蚂蚁上市被游资爆炒,对资本市场产生较大的“虹吸效应”,以及平抑老百姓心中“造富吸血”的不平衡心理,监管层才选择在“申购后上市前”这节骨眼约谈马云一伙人。
而在这节骨眼,既能有效进行约谈,又能防止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正可谓一举两得。要知道,前段时间银行股连跌好几天,就存在多重诡异情况。除了业绩波动致使机构抛售外,最主要的猜想之一就是,众多机构想在蚂蚁上市初期分一杯羹。
毕竟,上市即有几千亿流通市值的蚂蚁集团,足够支撑市场上任何资金的介入和炒作。这对于长期埋在银行股中不赚钱的大资金来说,算是百年不遇的“航母级”投机契机。
可见,监管层在这个时候约谈,真的是用心良苦啊。这样一来,蚂蚁集团上市被大资金爆炒可能性大大降低。据说,很多已中签的机构和投资者,正准备上市首日就抛售套现,以防止出现到嘴的肉跑了。
事实上,蚂蚁集团150多倍的发行市盈率本身就存在巨大泡沫。在如此巨大泡沫下,任何炒作都很难让这头大象再翻跟头。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最神秘最关键的问题,即监管约谈都谈了啥?
对此外界几乎一无所知,我们也只是胡乱揣测一下。笔者猜测,可能谈到了立场问题,监管与创新问题,“后期招安”问题等。
众所周知,马云创造了蚂蚁集团,蚂蚁又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并且其虽为互联网企业,却几乎全靠金融业务盈利。而这种“四不像”的巨头,若不强加约束,则必然出现“尾大不掉,拥兵自重”的窘况。
这绝非监管层希望看到的,换句话说,任何形式的寡头垄断都是“帝国主义”(经济学名词)的外在表现。因此,监管层必须让马云摆正立场。
另外,对于监管与创新如何互不干扰、相互支持的问题,也可能是约谈的重点。毕竟这次约谈的起因就是,马云刚说的金融监管滞后,会抑制金融创新。
其实,对于监管与创新是否存在冲突或矛盾,笔者不是很懂。但笔者明白,中国的金融市场是法治的市场,监管部门从不打击任何形式的金融创新,但前提是必须合法合规。
任何形式的违法创新都是对法律的践踏,也是对依法治国思想的蔑视,这也是P2P逐渐走向消亡的主因所在。
最后,小编还大胆猜想了,蚂蚁未来接受“招安”的问题也是约谈的内容之一。不过,笔者所谓的招安,并非说政府要“窃取”蚂蚁的财富盛宴,而是要对蚂蚁进行科学的宏观指导,以防止其出现风险失控的局面。在蚂蚁上市的特殊关头,必须对其进行强力有效的宏观指导和约束。
谁都知道,金融大数据时代,掌握数据就等于掌握摇钱树。但数据不该通过无偿或窃取的形式获得。如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可以随意调用个人信息做金融业务,那他们都可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机构。
可现实是,这些科技巨头在其国家和全世界使用个人信息,进行商业行为都受到严厉的管制。即使如此,今年亚马逊、Facebook、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也都遭到了本国政府的反垄断调查。
调查人员认为,这些科技巨头掌握了“关键的商业和通讯枢纽,任何一家公司采取的任何一个行动,都可能深刻而持久地影响数亿人;他们拥有太多权力,并正在用这种权力消灭竞争、创意和创新。”
世界各国的监管经验都表明,对互联网巨头的监管从来都是从严为佳,而不是放任自流,更不能任由互联网巨头凌驾于法律和监管之上。
同日,“花呗”、“借呗”被点名 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
另外,近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发文称,金融科技公司的“花呗”“白条”“任性付”等产品,其内核与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没有本质差别,也具有信用供给和分期付款的功能,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与费用是其盈利主要来源;再如“借呗”“金条”“微粒贷”等产品,与银行提供的小额贷款无本质差别。
郭武平还表示,对于金融科技公司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目前缺乏明确规则和要求,出现了监管套利行为,与持牌金融机构形成不当竞争,最终难以有效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这些乱象的本质是将本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数据,变成部分公司谋取自身利益、向消费者收取高额服务费的资本。所以金融科技公司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乱象更加值得高度关注。
11月4日蚂蚁集团A股双双暂缓上市
11月3日晚,上交所发布公告称,近日,发生你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总经理被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监管约谈,你公司也报告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该重大事项可能导致你公司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因此,决定暂缓蚂蚁集团的上市。
随后,蚂蚁集团也发布了暂缓H股上市的公告,并表示:“本公司将尽快公布有关暂缓H股上市及退回申请股款的进一步详情。”
针对A股、H股暂缓上市一事,蚂蚁集团发表了《致投资者》一文,称对由此给投资者带来的麻烦深表歉意,公司将按照两地交易所的相关规则,妥善处理好后续工作。“有关发行上市的下一步进展我们将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及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并及时披露相关情况。”
蚁集团IPO为何此时按下“暂停键”?
蚂蚁集团IPO为何在此时按下“暂停键”,业内观点认为,这或许与监管环境变化有关,特别是11月2日,银保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起草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
其中,关于联合贷,《办法》第十五条明确提出四条细化的监管要求,行业普遍关注“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这条监管指标。

另外,《办法》还规定,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30万元,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该两项金额中的较低者为贷款金额最高限额。
一位资深公募基金经理对贝壳财经记者分析称,目前来看,影响比较大的重点落在联合贷款在政策落地的过渡期内,需要依靠资本金补充,而转为助贷业务,通过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做,对于业务量的增长弥补能有多大。其次,就是规则中提到的“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30万元,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该两项金额中的较低者为贷款金额最高限额”,这个杀伤力可能也比较大,因为很多客户可能都无法提供收入证明,这个事要如何落地是个问题,这就有待后续监管是否调整,或者作出具体解释,蚂蚁集团目前肯定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的确,金融业务、贷款业务给蚂蚁集团创造了不少营收和利润。
据悉,蚂蚁集团的营收总共由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创新业务及其他三大门类构成,2020年1~6月三大项占比分别为35.86%、63.39%和0.75%,由此可以发现,数字金融科技服务是蚂蚁集团营收的主要来源。其中,微贷科技平台收入达285.8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9.41%,可谓蚂蚁集团营收的“支柱”。
蚂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线上消费信贷和小微经营者信贷平台,截至6月30日,公司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为17320亿元、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为4217亿元。
同时,报告期内,蚂蚁集团的微贷科技平台的收入也迅速增长,成为公司整体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8年和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39%和87%,今年上半年则同比增长59%。
曾在监管系统工作多年的互联网金融知名撰稿人、中国小微信贷机构业务创新合作联盟发起人嵇少峰表示,《办法》针对蚂蚁集团等金融科技巨头的网络小贷业务,是比较鲜明的,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在他看来,一些金融科技巨头所谓的科技助力,正是通过科技“变相绕开”了金融监管,“现在一下把它‘框住’了”。关于金融科技巨头提供信贷服务背后的支撑,嵇少峰则认为,“他们现在除了拥有网络小贷就是消金(即消费金融公司)的牌照,但是消金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
对于巨头们的未来,嵇少峰提出自己的观点,即牌照相关的金融业务与其科技业务,将面临分拆的可能。
的确,在暂缓上市消息出来之后,市场便有传闻称,蚂蚁集团后续可能会将花呗与借呗拆分出来,再重新进行估值,但目前贝壳财经记者并未求证到这一消息。
其实,早在2019年7月份,彭博社就有消息称,蚂蚁集团(当时称:蚂蚁金服)计划新成立一家公司以申请金融控股牌照,蚂蚁集团计划将持有的金融牌照相关业务划入新成立的子公司,蚂蚁集团母公司将保留金融云、风险管理等在内的金融科技业务,这其实也是将金融与科技业务做分离,但最终为何未能成形也不得而知。
蚂蚁集团被暂缓上市,马云做错了什么?
马云被约谈是个大新闻。晚间一纸公告,暂缓蚂蚁集团上市。
这事还得从10月24日,上海外滩40人金融峰会说起。正是在这次峰会上,退休后的马云捅了“马蜂窝”,而且还不止一个。
炮轰传统银行是“当铺思维”,嘲讽巴塞尔协议像个“老年人俱乐部”,抨击监管只会发文件扼杀创新,直言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压根就没有“系统”。而此时,正值蚂蚁金服上市前夜。
由其实际控制的蚂蚁A+H同时启动,将创下全球最大IPO,市值或达2万多亿。不仅可以稳坐中国首富之位,追赶世界首富也是指日可待。这个时候公然开炮四面树敌,得罪银行也就罢了,还直接站到了监管的对立面,到底是挟流量以令诸侯,还是钱多人傻开始膨胀了?
这可不是天猫年会的主场,也不是乌镇互联网大会的舞台,而是政府背景下的高规格的金融峰会。规格有多高?陈元、周小川、易纲以及四大行负责人等金融界大佬悉数在场。可以说,台下坐着的全是当今政商界的“超级大佬”。安排20分钟的发言,实际上也就是请来撑个场面,谁知道一向“政商”极高的杰克马竟然带着稿子一本正经“唱反调”。他是不知道后果,还是故意“引火烧身”?
果然,平地起惊雷。整个经济领域余震不断,除了震动,还有震惊,震怒。无数人在观望,在等待,政府及监管将以何种态度“接招”。毕竟,作为当今互联网金融的流量巨头,他的这番炮火杀伤力太大了。
很快,北风起,风向变。邹加怡、周小川、尚福林等经济领域举足轻重的大佬纷纷表态,直接或间接批评了马云的“系统”论。光明网、金融时报、证券时报等主流媒体也连续发声,驳斥马云危言耸听张冠李戴。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定下调子: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坚决整治各种金融乱象,坚决维护金融稳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句话,金融监管不是要不要管的问题,而是要怎么强化监管的问题。

你蚂蚁金服再大,也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
11月2日,重磅消息更是一个接一个!
中央深改委会、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密集出台针对性文件,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设置了天花板:
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网贷公司对自然人单户贷款余额原则上不超30万且不超个人收入1/3。
同时,中国国际经济副理事长黄奇帆也公开指出,支付宝的借呗、花呗钱从哪里来。先从银行贷款,再发ABS,30亿资本经过无限循环,可以放到100倍,搞到了3000亿的规模。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蚂蚁不用掏一分钱,靠借呗、花呗一年就能带来95亿的利润,说是白手套也不为过。而这95亿,几乎都是90后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贡献的。
问题是,你知道他在套利,他也知道他在套利,他也知道你知道他在套利,但他不仅一边在套利,还一边装作在拯救宇宙。没有这么多年监管的一路绿灯,睁只眼闭只眼,无论是阿里还是蚂蚁,能走到今天?所以,谁都可以骂银行骂监管,但唯独马云不可以。
11月2晚间,监管层终于放出大招: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门,集体约谈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史所未有,力度空前。
今日9时,致命的一击紧随而来。上交所发布公告:暂缓蚂蚁集团上市!一套组合拳,拳拳到肉,给蚂蚁直接戴上了“紧箍咒”。坊间多有议论,认为这与马云之前的过激言论有关。
到底有没有关?当然有!但要说完全是因为这个关系,也未必。监管有的放矢,马云也绝非无故放炮。他能走到今天,绝不是靠运气。他不可能不清楚台下坐的是谁,也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炮有多大杀伤力,他更不会真的疯了。
要么一炮成仁,要么一炮成灰。他这么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什么场面没见过,怎么会信口开河,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唯一的可能就是,故意而为之!
作为全球最大的IPO,蚂蚁金服不仅掌握了金融全牌照,而且是互联网金融的流量霸主。上市后,更容易形成“赢家通吃”和“寡头垄断”的局面。
互联网金融本质不是互联网,而是金融。不会因为有了科技内核就脱离了金融属性。而金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像蚂蚁这样的巨无霸已经绑架了海量的用户,监管不可能不介入。更不可能 放任其由蚂蚁变“蚂蟥”。否则,系统性金融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企业做大了,就具有了国家属性。基于此,在蚂蚁上市前夜,可能监管已经介入并发现了相关潜在风险,看到这类没有边界的金融套利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的巨大隐患。一旦监管收紧,这个好日子就到头了。
比如支付宝每年储备金就达到1万多亿的规模,躺着收利息就有几百亿。借呗、花呗“空手套白狼”的故事,可能也讲不下去。而这一切,马云自然一清二楚。
所以,才有了他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剑走偏锋。试图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的身份,绑架整个企业界以及互联网界,来影响监管政策走向。
蚂蚁拌大象,扮猪吃老虎。
果然,舆论大哗,支持者众。
但他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国家金融监管的决心和意志。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灾。马云的话不是没道理,我们也相信马云是着眼未来就事论事,更愿意相信马先生是一个极负社会责任感并值得尊敬的企业家。但如此制造监管对立显然不合时宜,也不合身份。不受约束的资本,必然是一场灾难。
四部门联合约谈,无疑是个严重警告。而之后蚂蚁的官方表态,显然也透露出“马已今服”的意味。不要把时代的进步,当成收割韭菜的弯刀。千万别忘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再大的蚂蚁,也是蚂蚁!
蚂蚁集团后续还能上市吗?
显然,从字面意思来看,暂缓上市并不意味着终止上市,但这一举措无疑让蚂蚁集团后续的上市之路充满迷雾。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记者表示,对目前情况的处置还有待于证监会的智慧,在暂缓上市过程中,如果蚂蚁集团能够很好地回答证监会的问题和关切,给监管层一个满意的答复,我相信,蚂蚁集团的上市进程依然会持续推进。
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则对记者表示,上交所要求蚂蚁集团进行风险说明,且要求对上市所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改变做出评估,完全合理合规,从保护股民,提示风险的出发点也应该暂缓,但暂缓不等于退出,此前就有相应例子,相信只要符合上交所条件,仍然有继续上市的可能。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贝壳财经记者分析称,暂缓,不是取消批文,也不是否决,所以上市是时间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在此次公告中谈到,近日发生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总经理被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监管约谈,蚂蚁集团也报告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该重大事项可能导致蚂蚁集团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按照相关规则,这也就是说,蚂蚁集团的监管约谈和监管环境变化可能影响其符合上市条件与否,如果上交所审核后认为其不符合上市条件,将出具意见并向证监会报告;如果审核后认为其符合上市条件,蚂蚁集团仍可上市。
但也有不同的观点,中关村(000931,股吧)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目前需要面对最重要的问题是,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一个主要依靠金融业务盈利的公司是否适合在科创板上市?我认为,尽管蚂蚁集团已经改名,但这并不意味着改变限制,其主要利润、收入都来自金融业务,应该认定为一家金融公司,这其实不符合科创板的定位,因此,即便要上市,也应该调整上市板块。
监管环境变化对蚂蚁集团估值影响几何?
毫无疑问,监管的重大变化会对蚂蚁集团的估值产生影响。但董希淼认为,蚂蚁集团一时半会上不了市,而且后续可能还要关注哪些板块上、哪些板块不上等问题,所以可能要全部重新估值,目前还无法判断对其估值影响有多大。
王蓬博也表示,金融科技公司估值还是要看基本盈利方式,如果本质依靠金融盈利,就应该适应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也有业内人士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若真的剥离花呗和借呗业务,蚂蚁集团估值将大幅缩水,“估计就剩几千亿了。”该人士说。
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有何影响?
作为上市后有望一举超过贵州茅台(600519,股吧)居A股市值首位的蚂蚁集团自披露上市计划后就备受市场关注。
根据其此前公告,蚂蚁集团A股定价为68.8元/股,港股为80港元/股,公司总市值将达约2.1万亿元,而根据上市发行方案,蚂蚁集团此次A+H股的合计募资规模将约达2300亿元。
就在11月1日晚间,蚂蚁集团还公布了网下初步配售结果及网上中签结果公告,中签号码共701696个,当时,不少网友已经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中签信息。另外,还有不少基金产品参与了蚂蚁集团的网下打新,且获得网下初步配售,其中不乏张坤、刘格崧、冯明远等明星基金经理掌舵的产品。
那么,此次蚂蚁集团暂缓A+H股上市,会给这些已经中签或已获得配售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带来哪些影响呢?
的确,目前蚂蚁集团只是被暂缓上市,并未被撤销注册,有投行人士表示,蚂蚁集团可能需要重新估值和定价,如果重新定价,可以退差价,也可以重新发行,重新定价后投资者要重新选择是否购买。
董登新则表示:“目前情况确实有些尴尬,毕竟蚂蚁集团已经走完了整个IPO审核和注册流程,并且网下和网上的新股申购已经基本完成,就等着交款了,在这种情况下暂缓上市,应该是监管层遇到的首例,我认为蚂蚁集团的上市是非常具有标杆意义的,作为一家影响非常大的企业,相信监管层也会谨慎对待,妥善处理。”董登新表示。
根据贝壳财经记者的采访,业界及专家普遍认为,目前关于蚂蚁集团后续上市的进程还有待观望,也有可能会面临重新估值、重新定价、重新发行的情况,目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因此,对投资者的影响有多大还无法估算。
但无论如何,暂缓上市本身已经对投资者造成影响,比如根据公告,网上投资者申购新股中签后,应根据公告履行资金交收义务,确保其资金账户在2020年11月2日日终有足额的新股认购资金,也就是说股民的这笔资金已被蚂蚁集团打新占用,其实已经付出了“沉没成本”。
此外,此前还有不少“基民”在支付宝上购买了蚂蚁集团战略配售基金,从配置比例来看,单只战略配售基金可配置蚂蚁集团的比例为10%,目前蚂蚁集团暂缓上市,这部分的投资比例又该如何协调?贝壳财经记者发现,今日凌晨时分,易方达、中欧、华夏、鹏华以及汇添富基金都在财富号中做出了回应,均称因蚂蚁集团暂缓在A+H上市计划,本基金中原计划战略投资于蚂蚁集团上市的部分也相应暂缓,同时表示,目前基金均已成立,基金运作不受影响,贝壳财经记者也将持续关注后续动态。
展开全部
你看如何了,现在依然很有钱很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亚洲首富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1个义项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长风之刃、疑难助手
马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谷来镇,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现担任日本软银董事、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兼全球董事会成员、华谊兄弟董事、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董事、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2][3]
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同年担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教师,1995年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1998年出任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并担任阿里集团CEO、董事局主席。
2013年5月,辞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继续担任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4]6月30日,马云当选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理事会联合主席。[5]2019年9月,马云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继续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成员。[6][7]
2017年12月15日,荣获“影响中国”2017年度教育人物[8]。2018年9月10日,马云发出公开信宣布将于2019年9月10日卸任集团董事局主席,由CEO张勇接任。 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马云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9]2019年3月,马云以373亿美元财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21位。[10]2019年5月10日,马云等17位全球杰出人士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任命为新一届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者。[11]。2019年10月获得福布斯终身成就奖[12]。2019年10月,入选2019福布斯年度商业人物之跨国经营商业领袖名单[13]。2020年9月30日,马云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14]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亚洲首富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1个义项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长风之刃、疑难助手
马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谷来镇,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现担任日本软银董事、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兼全球董事会成员、华谊兄弟董事、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董事、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2][3]
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同年担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教师,1995年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1998年出任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并担任阿里集团CEO、董事局主席。
2013年5月,辞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继续担任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4]6月30日,马云当选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理事会联合主席。[5]2019年9月,马云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继续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成员。[6][7]
2017年12月15日,荣获“影响中国”2017年度教育人物[8]。2018年9月10日,马云发出公开信宣布将于2019年9月10日卸任集团董事局主席,由CEO张勇接任。 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马云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9]2019年3月,马云以373亿美元财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21位。[10]2019年5月10日,马云等17位全球杰出人士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任命为新一届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者。[11]。2019年10月获得福布斯终身成就奖[12]。2019年10月,入选2019福布斯年度商业人物之跨国经营商业领袖名单[13]。2020年9月30日,马云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14]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