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是什么

 我来答
公子思无邪
2020-10-16 · 人间美食,不负美好年华
公子思无邪
采纳数:10315 获赞数:2049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普适(世)价值:已经存在的,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基础的,并不具有广泛争议的公共秩序以及风俗习惯。“普世价值”是英文“universal value”的意译,其实译为“普适价值”更为准确。
在哲学等人文科学上,普世价值(英语:universal value)泛指那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出于人类的良知与理性之价值观念。普世价值与绝对真理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易被混淆。
普世价值包括但不限于: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等。国家有义务捍卫国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如生存的权利、免于恐惧的权利、生育的权利、获取知识的权利、免于匮乏的权利、思想的自由、表达的自由。
普世价值未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确实是目前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普世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umene,意为“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中文里的“普世价值”在拉丁文中对应Oecumenical value,在英文中对应Universal value。
1) “普世的”是拉丁文oecumenicus的意译,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除“普遍”之义外,还含有“根”的意味,是一个富含价值意义的词。中世纪以来被基督教会用来自称“普世教会“,该组织兴起于19~20世纪间,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世界各地基督教内部各派别的关系,形成统一的传教活动,该运动鼓吹教会的普世性,主张“教会一家”,终止基督教各大教派及各大宗教的对立,提倡相互间的对话,建设“以自由、和平、正义为基础”的“大社会”。
2)Universal value是一个哲学或心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类对自身价值的最基本的评判标准。包括人的需求(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能否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道德、人的价值观等等。因此,Universal Value更好的翻译应当是“普适价值”。
3)中国讨论:中国普遍讨论的“普世价值”的“普世”二字,应该是对Oecumenical的解读,源于基督教。“普世价值”也应翻译成Oecumenical value。而大家经常提及的Universal Value,翻译成“普适价值”较为妥当。“普世价值”一词在中国受到关注,则源于2008年5月23日《南方周末》刊登的文章《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该文并无具体作者,署名“南方周末编辑部”,其中提到“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并由此引发了对“普世价值”一词含义的争论。
4)维基释义:值得一提的是,在维基百科上,中文的“普世价值”这一词条创建于2006年8月16日,从内容上是对应英文Universal Value词条(直到现在,维基百科的“普世价值”也是对应Universal Value,并无Oecumenical value一词),但自2008年6月27日开始,该词条突然被频繁修改,逐步增加了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对游行集会的态度、政治评价标准、对东方文化中“相对普世价值”的批判等内容。至2010年,该词条的解释又逐渐归结于对自由主义思想的一种解读,在政治学与法学上仅以一种“思考”存在,同时声称自由主义思想家Isaiah Berlin(赛亚.柏林)曾对该词进行过解释,但未提供原文,也未提供任何有效链接。
帐号已注销
2020-10-16 · TA获得超过2.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7万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2972万
展开全部
普适(世)价值:已经存在的,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基础的,并不具有广泛争议的公共秩序以及风俗习惯。“普世价值”是英文“universal value”的意译,其实译为“普适价值”更为准确。
在哲学等人文科学上,普世价值(英语:universal value)泛指那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出于人类的良知与理性之价值观念。普世价值与绝对真理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易被混淆。
普世价值包括但不限于: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等。国家有义务捍卫国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如生存的权利、免于恐惧的权利、生育的权利、获取知识的权利、免于匮乏的权利、思想的自由、表达的自由。
普世价值未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确实是目前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人类应追求长远和短期兼顾的安全、进步、快乐、自由、民主、法治、公正、人权、合法地新建和发展党派团体和宗教组织、合法适度地方自治、高效率和效果、节约、环境保护、适度博爱和互助、合作、善良、仁慈、宽容、和平、讲信用、对话讲逻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德),防止不顾他人和整体利益的极端自私行为。
西方社会学者试图用普世价值观保持人类各宗教、组织、国家、地区、意识形态、政治党派之间在道德底线上的统一,以提前避免人类过度分裂、斗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20-10-16 · TA获得超过941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4万
采纳率:74%
帮助的人:813万
展开全部
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又称普适价值)是指已经存在的,并不具有广泛争议的公共秩序以及风俗习惯,包括但不限于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在西方哲学等人文科学上,普世价值(英语:Universal value)泛指那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出于人类的良知与理性之价值观念,是人类普遍认可的共同价值。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仅仅拥有人的身体和思想意识,还称不上是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人,你必须拥有你应该拥有的一切基本权利,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的人。

以下权利,是我们每一个人与生俱来、不可被剥夺、不可授让的基本人权,这些权利包括:生存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

生存权:人身不受伤害的权利;免于恐惧和饥饿的权利;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权利。

自由权:自由发表言论和著作的权利;自由行动、迁徙、集会的权利;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的权利。

追求幸福的权利: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不因种族、民族、地域、信仰、政治主张、身体缺陷的原因遭受任何形式歧视;公平审判和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权利是人权,权力则是公权、主权。主权服务于人权、从属于人权,任何把主权凌驾于人权之上的做法,都是本末倒置。本质上,主权是人权的集合与延伸,是人权的衍生品,是一种衍生权利。

人性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有两个本能: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本能,即本性,也是支配人行为最原始、最强大的动力源泉。生的本能,表现为善良、慈爱、宽容等积极正面的行为。死的本能,则表现为杀戮、贪婪、自毁等邪恶极端的行为。

从宗教信仰角度讲,人有神性(理性),亦有兽性(本能和情感)。从现实层面观察人的行为,任何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亦有邪恶的一面。故人性善恶并存。任何单纯强调人性本善或者本恶的观点,都是不客观的,都是不符合事实真相的。但是,无论人性之善还是人性之恶,最终都指向利己,故人性本私。利人利己是为善,损人利己是为恶。

人性不可彻底解放,一但彻底解放人性,则人性之恶无从制约。人性亦不可彻底压抑,彻底压抑人性,只能是积累矛盾和仇恨。人性只可善加引导,抑恶扬善是为上策。

公平、正义、自由

公平不是指物质财富的绝对平均,他是指竞争机会的均衡和基本人权的对等,简单说就是不能有特权,就是在规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正义就是事实真相,就是人的行为和事物的最终结果,必须符合逻辑、合乎道德规范。更通俗的说,正义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澄清事实,还原真相,惩恶扬善,就是维护正义。

自由是指,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及承担必要的责任,以便不妨碍他人的自由意志和固有权利,不违背公平正义的大原则。自由的本质就是规则。本义
普世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umene,意为“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中文里的“普世价值”在拉丁文中对应Oecumenical value,在英文中对应Universal value。

1) “普世的”是拉丁文oecumenicus的意译,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除“普遍”之义外,还含有“根”的意味,是一个富含价值意义的词。中世纪以来被基督教会用来自称“普世教会“,该组织兴起于19~20世纪间,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世界各地基督教内部各派别的关系,形成统一的传教活动,该运动鼓吹教会的普世性,主张“教会一家”,终止基督教各大教派及各大宗教的对立,提倡相互间的对话,建设“以自由、和平、正义为基础”的“大社会”。

2)Universal value是一个哲学或心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类对自身价值的最基本的评判标准。包括人的需求(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能否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道德、人的价值观等等。因此,Universal Value更好的翻译应当是“普适价值”。

3)中国讨论:中国普遍讨论的“普世价值”的“普世”二字,应该是对Oecumenical的解读,源于基督教。“普世价值”也应翻译成Oecumenical value。而大家经常提及的Universal Value,翻译成“普适价值”较为妥当。“普世价值”一词在中国受到关注,则源于2008年5月23日《南方周末》刊登的文章《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该文并无具体作者,署名“南方周末编辑部”,其中提到“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并由此引发了对“普世价值”一词含义的争论。

4)维基释义:值得一提的是,在维基百科上,中文的“普世价值”这一词条创建于2006年8月16日,从内容上是对应英文Universal Value词条(直到现在,维基百科的“普世价值”也是对应Universal Value,并无Oecumenical value一词),但自2008年6月27日开始,该词条突然被频繁修改,逐步增加了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对游行集会的态度、政治评价标准、对东方文化中“相对普世价值”的批判等内容。至2010年,该词条的解释又逐渐归结于对自由主义思想的一种解读,在政治学与法学上仅以一种“思考”存在,同时声称自由主义思想家Isaiah Berlin(赛亚.柏林)曾对该词进行过解释,但未提供原文,也未提供任何有效链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