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最后为什么要冲桥
这说来话长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当时死守四行仓库是上峰的命令,而退走依然也是上峰的命令。当时奉命拖延时间的是八十八师的师长孙元良,但孙元良带着部队跑路了,最后谢晋元才带着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死守四行仓库,在达成战略目的后,谢晋元接受上峰撤退命令,这才退到租界这边。
看过电影的都知道,当时在桥上铺设了一块类似国家的十字地毯,实际上这个就是世界一些国家达成的协议,协议内容就不说了。只要谢晋元带着他的部队冲到那个地毯上之后,日本军队就不可以对其发起攻击,在没有到达地毯上之前,就可以随意攻击。
起初死守四行仓库的初衷是为了拖延时间,但因为距离租界较近、且易守难攻,最终变成了一种“死守”模式,哪怕谢晋元接到上峰发布的撤退命令时,还曾想过继续抵抗。但因为某些原因,最终还是决定撤离。而且当时日军已经占领上海,除却租界因为协议而没有被波及之外,大多数地区已经沦陷,而四行仓库就像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样,基于四行仓库前身,他本身就成为了最佳的死守据点。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日军不惜一切代价要拿下四行仓库,而谢晋元带领的加强营也是不惜代价要守住仓库。所以,不管从哪一方面考虑,这些守住四行仓库的人战士们都是不怕死的,尤其是绑着炸弹跳那段儿,我眼泪哗哗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上面的人命令他们撤退,他们哪怕都死光了也不会撤退。
在真正的历史上,这些剩下的战士,冲桥之后只活下来300多人,撤入英国租界后,被英国巡逻队缴械羁押在军营内长达四年之久。这四年里,在谢晋元的带领下,这些战士还像从前一样训练。后来,谢晋元被叛徒们合理杀害了,最后这些士兵有些被日军俘虏做了苦力,有一小部分逃走了。
所以,当时他们是军人,不是他们想撤退,而是上面的人让他们撤退。
《八佰》最后之所以要冲桥是因为历史上就是从桥、撤退的,而且因为靠着租界没有受到日军太大火力的延阻,撤退时损失很小,电影刻意加强冲突的。
在电影片,团长不畏惧恐惧带领壮士们过桥,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使我泪流满面。在桥的那一面,早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用肉嘟嘟的小手带领大家敬起了礼。那一瞬间很多观众仿佛被什么怔住了一样,眼泪一股一股的向脸颊涌出。
扩展资料:
八百人的理念和抱负是创造三维的人。在以前的战争电影中,主角要么是直面敌人的士兵,要么是深入敌人营地的卧底特工。然而,这部电影从一群逃兵。
《八佰》之所以能在国内战争片中更受欢迎,正是因为它“敢于拍摄人性的真相,甚至丑恶”。
影片拓宽了我们对英雄的理解,他们平凡,甚至弱小,为正义而奋斗。《八佰》中的人物是用群像的方式来刻画的。书中大约有二十个主要人物,但这也导致了“开头每个人的名字都想记住,后来就忘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