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和孟子的思想主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孟子“性善论”
战国时期,孟子承袭了孔子人性论的思想,提出了性善论。从此,开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人性论之争。
1.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性善的萌芽。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中固定存在着四种善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他认为,有这四种心的人方能称之为“人”,无此四种心者就是“非人”。人与禽兽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有无仁义道德。四心是孟子性善论的理论基础。
2.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四端”,它是人生来就有的,而不是后天养成的。孟子认为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四端”是指“仁”、“义”、“礼”、“智”。如果没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人会从内部自然地扩充,就像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花蕾会自己长成花,所以人们要深入发掘自己“善”的潜质。
3.孟子曾提出在环境的影响及后天的培养下,不断改善人的善性。他重视道德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孟子认为成为圣人的关键在于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环境也能改变人的习性。
二、荀子“性恶论”
荀子是继孟子之后先秦人性论者的最著名的代表。他在孟子研究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其他思想家的观点,对人性问题进行了新的研究,建立了新的人性论体系。
1.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他从人的原始本性出发,论证了“人性恶”。他认为符合礼义法度、遵守社会秩序的就是善,否则就是恶。[2]他把性分为自然的生理之性和社会道德之性。荀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各种欲望,所以人的本性是恶的。若顺着人的自然属性,就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争夺,破坏社会稳定,最终会导致暴乱横行。
2.荀子认为“性”与后天生活无关,它不需要学习;而人为的后天的努力表现在隆礼重法上。只有自然生理之性和社会道德之性相结合,才能够成就生人的名望,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3.荀子认为,人性就是各种生理器官所产生的生理本能和对于衣食生色的情欲。“情”和“欲”与“性”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就荀子的描述看,“情”和“欲”与“性”都是以“利”为中心的。这种自然性的需求,是荀子性恶论的立论基点。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