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不是清政府的背锅人?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用这话来形容晚清重臣李鸿章再合适不过了,李鸿章本是“心有鸿鹄志,腹有锦绣文”的天才,可偏偏他生错了年代,生在了日薄西山的清末。
李鸿章是清政府的官员,很多谈判他是清政府任命的全权代表,并不存在背锅一说。
一、李鸿章是政府高层,在很多国事上,他的意见可以左右国家层面的决策
李鸿章并非是一般的外交人员,而是朝廷重臣、权臣。
他手中掌握的力量使得他在很多大事的决策上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些事上他是要负责的。
在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李鸿章如避战求和等想法导致事态恶化,这是毋庸置疑的,对于由此产生的后果李鸿章是要负责的。
简单说,使得他走上谈判桌并签字订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他自己的想法、决定造成的,他是有责任的。
这锅不能全赖他,也不能全赖清政府。
三、李鸿章和清政府是复杂的利益共生体
除了传统的君臣关系外,李鸿章和清政府还是极为复杂的利益共生体。
清政府需要李鸿章来操持国事,可能也带有利用、榨干李鸿章一切可利用的价值的想法。
而李鸿章除了有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想法外,更有掌握权势、贪权、恋权的因素。
这是直白而简单的说法。
李鸿章在国家难堪或他人不愿意去谈判签约的时候“挺身而出”,在受到骂名的时候,也是为清廷“分忧”“挡污水”,自然赢得慈禧的更加信任。
这说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所以签那些卖国条约,李鸿章并不全是替清政府背锅。
李鸿章深谙官场生存之道,这样的人注定不是纯粹的君子式的人物。毕竟君子式的人物很难在官场上立足且获取高位。
他有苦衷,也有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