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第一战:看我大唐如何以一人之力吊打印度?
大家都知道1962年,中印两国爆发过一场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大胜收场。
其实,在千年之前的大唐,中印之间就曾有过一场“火星撞地球”般的激烈对抗,此一战差点让天竺从地球上除名。
那还是在大唐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国力强盛,周围的国家争相遣使出使长安。
印度北部有个国家叫做天竺国,国王戒日王也不甘人后,在贞观十五年派手下访问唐朝。
作为回礼,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命李义表为正使,王玄策为副使,联袂出使天竺国。
四年后,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率领30多人的使团再次出使印度。
这次出使,有两个意思:一是,宣扬大唐国威,拉近和戒日王的关系,二是拜访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并探望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
但是当王玄策到达天竺的时候,曾经对大唐非常友好的戒日王已经去世了,其臣子阿罗那顺趁机篡位,成为新一任天竺国王。
或许是害怕大唐怪罪,也可能是贪图大唐使团的财宝,财迷心窍的阿罗那顺竟然打劫了大唐使团。
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被俘,随从全部战死,财物也被劫掠一空。
被关押数日后,王玄策和蒋师仁趁守兵不备,逃出生天。
王玄策吃了这个闷亏特别生气,也不找“爸爸”求援,而是找“爸爸”马仔泥婆罗国(今尼泊尔)借了8000骑兵,又从“爸爸”女婿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处借了1200精兵。
就靠着这万儿八千的部队,王玄策挟着复仇之火,杀向天竺国。
阿罗那顺听闻王玄策杀来,赶忙派兵抵挡。
结果,天竺军队被王玄策率军轻松击败,“斩首三千级,溺水死万人”,阿罗那顺仅以身免。
第二战,阿罗那顺派天竺王牌部队“象军”出战。
“象军”是南亚地区特有兵种,类似中原地区的骑兵,但单兵战力远超骑兵。
士兵高坐在大象上指挥战斗,射箭掩护,步兵跟在后面,这种组合杀伤力极大。
王玄策虽然是文官出身,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种战争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所以,看似强大的象军,在王玄策眼中却是小菜一碟。
王玄策命令部队摆出了火牛阵,几十头燃烧的火牛冲向象军,结果数万象军阵脚大乱,踩死了无数天竺国军队。
阿罗那顺只得退入城池,坚守不出,企图耗死联军。
其实,若论攻城,王玄策更是行家里手。
一时间,云梯、弩车齐出。连战三日,阿罗那顺弃城而逃。
之后,从东天竺王尸鸠摩那里,搬来救兵,企图反攻。
结果,又被王玄策一顿爆锤。
“余众尽坑杀,远近城邑降五百八十所,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天竺震惧”。
至于曾经资助过戒日王的东天竺,王玄策也丝毫不客气,灭一国是灭,灭两国也是灭,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东天竺一起结果得了。
这可把东天竺的尸鸠摩吓得半死,赶紧送来了牛马万头、金银财宝无数,并向王玄策献上降书,才幸免于难。
其他的印度邦国见状,纷纷向王玄策请降,愿意归附大唐帝国。
找回场子后,王玄策才带着阿罗那顺及其老婆孩子等一干俘虏返回长安,献俘于阙下。
此一役,王玄策“单枪匹马”平天竺,压服印度诸国,扬威异域,彰显大唐雄风。
遥想王玄策当年的风采,我辈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