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鱼类到两栖类经历了哪种情况
最早的两栖动物出现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晚期,是由登陆的鱼类进化而成的,之后两栖动物的进化分成了两个分支,一支在石炭纪晚期进化成了原始爬行动物,一支继续走两栖路线,演变成了现代两栖类,如青蛙、娃娃鱼等。
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
一般来说,两栖类动物都是卵生。
1、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依赖于湿润的的环境,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血液为混合血,不完全的双循环;
5、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
6、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胚胎没有羊膜;
7、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
8、抱对受精,不仅可以刺激雌雄双方排出生殖细胞,还可以使精子和卵细胞向相同方向排出,提高受精率;
9、有脊椎。

2025-03-28 广告
从鱼类到两栖类经历了如下情况:
1.登陆的问题,它必须有适应陆地生存的器官,这就出现了五趾型附肢。
2.其次是解决呼吸的问题,水中氧气比陆地上的氧相对恒定,它是用鳃呼吸,登陆后用肺呼吸,皮肤帮助呼吸。
3.再然后血液循环上也发生了变,鱼是一心脏一心室的单循环,两栖类是两心一室的不完全的双循环,由于血液是混合的,所以仍是变温动物,在整个进化过程中,它的上述功能不完善,所以它必须回到水中产卵,繁殖后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海洋是地球上生命的摇篮。在3.5亿年前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鱼类,那时,刚出现不久的植物大都生长在水边,它们的叶子落到水里腐烂发臭时,就会消耗掉水里大量的氧气,鱼类因此而经常感到呼吸困难。
不仅如此,由于当时的气候特别干旱,很多池塘和河流到了旱季水会干涸,鱼类没有水就死掉了,但是也有一些有特异功能的鱼,比如泥鳅和几种鲶鱼能用肠子呼吸,肺鱼有像肺一样的鳔,总鳍鱼类也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当水里严重缺氧或干涸的时候,这些鱼试着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于是便爬到陆地上来,这时它们才发现光有能呼吸空气的本领还不行,在陆地上行走可比在水里游泳难多了,它们只好用自己的胸鳍和腹鳍充作四肢,艰难地移动着。
总鳍鱼有天生的优势,它们偶鳍上的肌肉极其发达,支撑起身体不费劲,鳍里的骨骼分节,便于运动,总鳍鱼在不断地爬行中使鳍里的骨骼变得粗大有力,越长越像脚,还长出了趾,骨架变得更结实,肺也更好用,就变成既能在水里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两栖类,最早的两栖类是鱼石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