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找了一份保险公司的工作,请问保险公司有前途吗?
保险公司的前途,取决于国家的政策,行业的前景,自身的经营。从国家政策来说,社会保障、企业补充、商业保险,三支柱缺一不可。目前发展来说,商业保障的第三支柱是最大的短板。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长寿社会的到来,养老、医疗全靠国家是靠不住的,社保基金入不敷出是长期趋势。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补充医疗这些,又是大国企的福利,民资、外资、小国资,都很难享受到。个人负担的商业保险,是国家最需要的补充。
国家给商业保险提供税收优惠支持,个人感觉是个必然选择,欧美的保险税优政策已经很成熟了,个人购买养老、健康等保障,税前列支,免税处理,是对商业保险的最大扶持。中国已经启动了税优健康和税优养老试点,虽然力度太小,但是方向正确。
商业保险真正享受到国家税收支持的时候,才是中国保险业下一个大发展的时候,保险,仍旧是朝阳产业里的朝阳。跟养老和健康结合的保险,是行业下一步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现在国内的保险,仍然是销售导向的模式,保险公司做出来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推销给客户,至于客户是不是真正需要,不在考虑之列。保单卖出去了,佣金拿到了,销售渠道就万事大吉,又奔向下一个客户。客户后期的各种售后服务,全扔给公司保全。客户需要的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健康管理、养老服务、都不知道在哪。
投保之后,除了续保催收,大家可以回想下收到过几次保险公司电话。保险公司从销售主导,转到服务主导,才是真正的行业升级转型。养老、健康产业的大发展,是中国下一步的必然,保险行业在其中,有先天的优势。
保险公司是不是有前途,自身经营也起了关键作用。招商银行和包商银行,肯定不是一个概念。保险行业的前途,毋庸置疑。但是保险公司,就不一定了。譬如1996年同时开业的新华,泰康,华泰就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新华的股权几经周折,完全成了大国企。泰康布局机构养老,引领了国内的保险养老深度结合。华泰则走上了外资高精尖的道路。
2014年开业的渤海人寿,随着海航的破产重整,前途未卜。2006年开业的君康,名字改来改去,股东换来换去,现在关联交易的坑里,也无法自拔外资和合资公司里,有友邦这种行业引领,也有新光海航这种双方股东斗到全撤资,有大都会这种坚持精英代理,也有君龙这种干到悄无声息。
无论大环境,大政策如何,只要商业保险作为行业还存在,其实前途就在个人手里,经营好的公司依旧是好公司,忙着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公司,也不要谈什么未来。国家、政府和社会需要商业保险,如果要进入保险行业,选择一家好的保险公司,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