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夜发生逾40起地震,桥梁垮塌,当地的震感如何?
台湾台东县海域发生5.1级地震,福建多地有震感。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9日20时22分在台湾台东县海域(北纬23.21度,东经121.58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地震发生后,福州、莆田、泉州等沿海地区民众感受到震感。
在发生地震时最先感觉到的地震波是纵波,又称推进波、P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理论上随时都可以发生,事实上多发于夜间,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是因为受到外力——太阳和月球引力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可以引起海水的涨落,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产生周期性运动,我们称之为潮汐和潮流。其实,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也会引起地壳的“潮汐”现象,只是很难被我们察觉到。
果地下岩石层出现破裂,天体的引力会成为地震的“导火索”。据测量,朔望时(月球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北京一带的地壳升降幅度达到40厘米。地震不仅多发生于夜间,而且多发于农历初一、十五或十六前后,因为此时是太阳和月球引力最大的时候。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大小来决定,能量越大、震级越高,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是在没有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凭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或地震发生后器物反应的程度,工程建筑物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表的变化状况而定的一种宏观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