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标准
展开全部
前面几篇文章,我和大家谈论了大学生的一些心里健康问题和问题处理方式,那我们又该怎样来评判我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呢?它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每当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时,仅仅把握它概念是远远还不够,还需要具体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那么,心理是以什么作为健康的标准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心理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状态,它不像躯体的其他生理活动那样明显,如体温、脉搏、血压、肝功能等这些都是明显可以经过各种医学检查,把结果综合分析一下就知道人的健康状况的东西。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自感状态,受特定时代、社会群体、特定文化背景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不断地调整、变化、发展和完善的动态过程。所以说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也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的标准。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于它都有不同的看法。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良好;有幸福感;在生活、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
1951年,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了正常人健康心理的十条标准,受到了心理卫生界的普通重视,并被广泛引用。以下是这十条标准:
①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评价自己的能力。
③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④与周围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⑥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能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有以下四种特质:
①积极的自我观。
②恰当地认同他人。
③面对和接受现实。
④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
我国学者王效道提出了判断心理健康的以下三项原则:
第一,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
第二,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
第三,人格的稳定性。
他还提出了心理健康水平的七条评估标准,即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康复力、道德愉快胜于道德痛苦。
学者马建青于1992年从临床表现方面考察,提出了关于心理健康的以下七条基本标准:①智力正常。
②情绪协调,心情良好。
③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
④人际关系和谐。
⑤能动地适应环境。
⑥保持人格完整。
⑦符合年龄特征。
台湾地区学者黄坚厚的标准则是:
其一,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发挥智慧和能力,以获取成就和满足;
其二,乐于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正面态度常多于负面态度;
其三,对自己应有适当的了解和悦纳的态度;
其四应能和环境有良好的接触,并能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以上就是各个著名学家提出的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而我的标准则是,我可以正常和人交往、相处,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不要太悲观,也不要太乐观,但要一直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
那么,你心里的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每当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时,仅仅把握它概念是远远还不够,还需要具体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那么,心理是以什么作为健康的标准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心理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状态,它不像躯体的其他生理活动那样明显,如体温、脉搏、血压、肝功能等这些都是明显可以经过各种医学检查,把结果综合分析一下就知道人的健康状况的东西。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自感状态,受特定时代、社会群体、特定文化背景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不断地调整、变化、发展和完善的动态过程。所以说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也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的标准。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于它都有不同的看法。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良好;有幸福感;在生活、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
1951年,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了正常人健康心理的十条标准,受到了心理卫生界的普通重视,并被广泛引用。以下是这十条标准:
①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评价自己的能力。
③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④与周围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⑥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能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有以下四种特质:
①积极的自我观。
②恰当地认同他人。
③面对和接受现实。
④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
我国学者王效道提出了判断心理健康的以下三项原则:
第一,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
第二,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
第三,人格的稳定性。
他还提出了心理健康水平的七条评估标准,即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康复力、道德愉快胜于道德痛苦。
学者马建青于1992年从临床表现方面考察,提出了关于心理健康的以下七条基本标准:①智力正常。
②情绪协调,心情良好。
③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
④人际关系和谐。
⑤能动地适应环境。
⑥保持人格完整。
⑦符合年龄特征。
台湾地区学者黄坚厚的标准则是:
其一,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发挥智慧和能力,以获取成就和满足;
其二,乐于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正面态度常多于负面态度;
其三,对自己应有适当的了解和悦纳的态度;
其四应能和环境有良好的接触,并能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以上就是各个著名学家提出的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而我的标准则是,我可以正常和人交往、相处,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不要太悲观,也不要太乐观,但要一直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
那么,你心里的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2024-05-11 广告
心理健康测试在多个方面都有其重要价值。首先,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理问题。其次,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试能够提供科学、客观的结果,有助于我们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在选择心理健康测试时,我们应注重其专业性...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