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问题?

 我来答
浮冬城7613
2022-07-02 · TA获得超过87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8.2万
展开全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国的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 健康 成长。”但是,在一些地方,幼儿园升小学考试却大行其道。这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违背了有关法律法规,更是与教育规律背道而驰。多部分私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用小学课程中的拼音、识字等教学内容替换幼儿园课程,或者用所谓的“特色”充当幼儿园全部课程。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损害了孩子的身体发育,可能会使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成才。幼儿教育“小学化”不是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但近年来,此种现象日益凸显,令人担忧。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是影响幼儿心理 健康 的重要因素。小学化的危害无论怎么说也不为过,它平添了幼儿的心理压力,严重疏忽了幼儿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的发展空间。同时,对此一时期的孩子的生理发育能否正常平稳也有非常不利的影响。一、公立和私立幼儿园的区别1、私立幼儿园门槛相对低。大家都知道公立幼儿园要想入园的话,有这这样那样的硬性规定,有的还不容易达到。而私立幼儿园就相对简单很多。只要看看距离的远近以及特长方面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可以了。2、私立幼儿园由于老师数量多,孩子相对少一些,所以能给孩子给多照顾。由于公立幼儿园的幼儿的数量相对要比私立幼儿园要少一些,但是老师的数量不一定要比私立幼儿园的人多,所以对于刚刚入园的宝宝来说,如果想得到更为细致的照顾的话,私立幼儿园比较有优势。而且相对来说,私立幼儿园的服务意识要强一些,更加注重家长的沟通和感知。3、按照国家的规定,幼儿园是不可以开展小学的课程的,但是私立幼儿园会相对的宽松点。为了吸收生源,会开展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很多家长对这方面有要求的就会倾向私立幼儿园。4、公立幼儿园老师更专业。私立幼儿园是属于营利性的,相对来说费用要高一些,而且在老师的资质方面也要弱于公立幼儿园,老师的流动性也要比公立幼儿园大。家长可以对比这几点来选择,上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其实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最好选择一家口碑好,环境好,师资力量雄厚的幼儿园,是对孩子负责的态度二、小学化对幼儿 健康 成长带来了的危害。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 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2.扼杀了幼儿的轿毕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 游戏 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 游戏 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 游戏 中进行。否则,就盯歼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 游戏 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 探索 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 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凯帆冲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 健康 带来严重危害。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 健康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 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 游戏 中主动的、 探索 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 游戏 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 游戏 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 健康 、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 探索 、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以上仅是我个人对幼儿小学化的理解,大家有何见解,请一起探讨、评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