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花20元买了一只鸡,9元卖出,又用10元买回,再以12元卖出。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你花了17块,还有三块钱分别在你爸爸妈妈手里。一共20没有少没有多啊。
2、你想想你只买了17块东西为什么却欠了9+9=18块,因为还有一块钱在你手里啊。
而你现在却用这个18块钱来+1块,这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这18块钱里面本来就包含了这1块钱啊。
3、最后给你看看这个题目的原版和加强版吧:(转自果壳,耐心看完这个你就能够融会贯通以至于去忽悠人了O(∩_∩)O)
三个旅客住进一家旅馆,老板收了他们 30 元,每人 10 元。后来老板决定给他们一些优惠,给服务员 5 元让他退给旅客。很明显老板不会数学,给了个不能被 3 整除的数。聪明的服务员自己偷偷地藏下了 2 元,然后退给每个旅客 1 元。现在每个顾客优惠了 1 元,那么每人交了 9 元,一共交了 27 元,加上服务员的 2 元就是 29 元。可是一开始他们给了老板 30 元,那另外的一元到哪里去了呢?
几乎每个人看了之后都会上当,再看一遍之后还是觉得无比正确,再看一遍⋯⋯不少马大虎直到看了答案才明白过来,没想到这么简单啊。上网一搜,标题都是“一年级趣味数学”,自尊心大受打击。
这个谜题最早是从哪儿来的呢?在中文网络中最流行的说法是,这个谜题来自一道“新西兰面试题”,真实性等待谣言粉碎机鉴定。事实上,这个问题的历史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长得多,它至少可以追溯到加利福尼亚大学 1949 年出版的数学课本中,而最早的出处恐怕已经不得而知了。
这个“悖论”的成功得益于 27 + 2 = 29 跟 30 相差无几(若是相差太大必然会引起怀疑),想象力丰富的听众还没弄明白是两个什么东西加了起来,就开始浮想联翩了。谁知道这个算式本身就是错的,2 元已经包括在 27 元里面了,27 - 2 = 25 就是老板手里的钱,并没有少。
后来人们给出了一个专属于这个谜题的解答,自嘲当初的失误:“几个月后,其中的两个旅客又住进了这家旅馆,老板收了每人 10 元,一共 20 元。后来他又想给旅客优惠,又是 5 元;然后又是那个服务员,不过这次他扣下了 3 元,还给旅客每人 1 元。现在每个旅客交了 9 元,合起来是 18 元,加上服务员的 3 元,一共 21 元。看,少了的那 1 元在这里”。
2、你想想你只买了17块东西为什么却欠了9+9=18块,因为还有一块钱在你手里啊。
而你现在却用这个18块钱来+1块,这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这18块钱里面本来就包含了这1块钱啊。
3、最后给你看看这个题目的原版和加强版吧:(转自果壳,耐心看完这个你就能够融会贯通以至于去忽悠人了O(∩_∩)O)
三个旅客住进一家旅馆,老板收了他们 30 元,每人 10 元。后来老板决定给他们一些优惠,给服务员 5 元让他退给旅客。很明显老板不会数学,给了个不能被 3 整除的数。聪明的服务员自己偷偷地藏下了 2 元,然后退给每个旅客 1 元。现在每个顾客优惠了 1 元,那么每人交了 9 元,一共交了 27 元,加上服务员的 2 元就是 29 元。可是一开始他们给了老板 30 元,那另外的一元到哪里去了呢?
几乎每个人看了之后都会上当,再看一遍之后还是觉得无比正确,再看一遍⋯⋯不少马大虎直到看了答案才明白过来,没想到这么简单啊。上网一搜,标题都是“一年级趣味数学”,自尊心大受打击。
这个谜题最早是从哪儿来的呢?在中文网络中最流行的说法是,这个谜题来自一道“新西兰面试题”,真实性等待谣言粉碎机鉴定。事实上,这个问题的历史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长得多,它至少可以追溯到加利福尼亚大学 1949 年出版的数学课本中,而最早的出处恐怕已经不得而知了。
这个“悖论”的成功得益于 27 + 2 = 29 跟 30 相差无几(若是相差太大必然会引起怀疑),想象力丰富的听众还没弄明白是两个什么东西加了起来,就开始浮想联翩了。谁知道这个算式本身就是错的,2 元已经包括在 27 元里面了,27 - 2 = 25 就是老板手里的钱,并没有少。
后来人们给出了一个专属于这个谜题的解答,自嘲当初的失误:“几个月后,其中的两个旅客又住进了这家旅馆,老板收了每人 10 元,一共 20 元。后来他又想给旅客优惠,又是 5 元;然后又是那个服务员,不过这次他扣下了 3 元,还给旅客每人 1 元。现在每个旅客交了 9 元,合起来是 18 元,加上服务员的 3 元,一共 21 元。看,少了的那 1 元在这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