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高一物理

 我来答
正香教育
2022-07-30 · TA获得超过552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88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0万
展开全部

  导语:每个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觉得物理特别难学,听老师讲课,一听就懂,自己做作业,一做就错。如果不及时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物理将越来越差劲了,一提及物理就感到头痛,越来越讨厌物理,渐渐就与物理绝缘了。下面我就怎样学好高中物理谈几点建议。

  怎样学好高一物理

   一、首先要吃透课本,以不变应万变

  首先,课本是根据全日制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也是联系师生的重要媒体。尤其是物理教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实验,包括一些扩展学生知识面的阅读小材料无不包含其中。可以说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材内容而展开的。考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尤其体现在选择、填空题万变不离其宗。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教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根据考纲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掌握等方面,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材上的体现是对于教材的学习。这种学习一方面是在教师教的作用下的学习,可以说这种学习是被动的,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材的自学,二者应是相互促进的。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离开了教师的“教”,学生对于教材很少进行津津有味的“自学”。

  举一个例子,考试中经常遇到一些物理学史和一些史实的东西,学生往往由于不重视课本的阅读而造成失分。还有类似的一些判断也是如此。“有些物体是不向外辐射红外线的”,这句话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对这句似是而非的话感到茫然,课本讲得明明白白,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其次,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由实验得出的,尤其一些演示实验在高考中是频繁出现的,如果不认真深透钻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物理现象,势必会造成失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将教材转变成“学材”,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丰满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将教材转化成“学材”呢?

  我认为通过“教材+学法=学材”的模式便可实现这种转化。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和依托,教会学生如何会“学”,使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尽早地独立获取知识。

  例如,对于“光电效应”和“原子能级跃迁”,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我就及时给学生以方法指导,用浅显的、通俗的实例解释微观领域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将其与宏观领域中的规律作区别和比较。

  光电效应发生时间极短用“爱因斯坦光子说”是很容易解释的,一份光子能量只给一个电子,而不是给所有电子平均分配,这也符合一代伟人邓小平的理论:“打破大锅饭,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一份能量只给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就迅速获得能量,“脱颖而出”了,学生听起来非常容易接受。再开句玩笑:“邓小平能提出‘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是否是学好了物理中的‘光子说’呀?”这样学生就兴趣倍增了。

  另外,在解释玻尔原子能级跃迁时,我引入螺栓和螺母的.配套关系,能级跃迁时原子只能吸收或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而不能任意,条件非常苛刻,多了少了都不行,物理规律和客观实际也有一定的吻合关系,只要多方面善于思考善于联系,物理就会变得很容易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法”本身也是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法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运用”学法”进行自学。这时,教材就具有了可读性、可思考性,也就转化成了学生的“学材”,这恰恰就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物理学科的基本功主要指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对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和判断。在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不能局限于背出来就行,而要重视其建立过程,知道其由来依据,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习物理还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若只听教师讲解而未经过独立思考,则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导致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懵”的现象。

  课前预习就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预习时看书不能一扫而过,而应字斟句酌,边看边思考,要能逐步抓住重点,能提出问题,设法解决或带着问题去听课,上课时应做到“心到、脑到、眼到、耳到、手到”并举。

  课堂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能否合理、高效地运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是关键。不少学生上课时总是忙于做笔记,生怕会遗漏什么没记到,以致一堂课下来只听到老师说的只言片语,“云里雾里”的,不知所以然。这种动手不动脑的听课效率是很低的,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大脑思维活跃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打开思路,真正弄懂所学知识。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练习是不可少的,俗语也说“勤能补拙”,做习题是一个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能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要明确做题时务求真正弄懂,务求有所收获。

  三、学习高中物理时应注意三点

  (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要死记硬背

  不少学生学习物理由于“惯性”沿用小学初中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只注重知识的记忆,重结果轻过程,花了大量时间背概念、规律、定理和公式,结果做题不会用,题目仍然不会做。物理是知物明理,理从何来,理如何从物理来,也就是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掌握一个概念要注重弄清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教师提供了哪些丰富的、生动的典型材料?又怎样从这些材料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归纳概括出客观规律进行定义的?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又与哪些概念有区别和联系?容易出现哪些错误?实际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概念?这一些都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从中获取知识,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了解结论成立的条件和特点。

  (二)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不搞题海战术

  物理课以物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科学方法又渗透于物理知识中。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是尤为重要的,学物理中每建立一个模型,每形成一个概念,每提出一个规律,每得出一个公式,每设计一个实验,每出现一个表格,无不闪烁着科学方法的灵光。学生在学习中要认真地去“捕捉”的。当然不搞“题海战术”,并不是意味着不要做题。

  (三)注重联系实际和注重物理实验,不要纸上谈兵

  高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脱离生活、生产实际和物理实验就谈不上物理的建立,谈不上物理学发展。学习物理时要特别注意联系,重视物理实验。因为,联系实际和物理实验都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实际概念规律、定理、定律,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物理过程,弄清物理情景,从而更好地解决物理实际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