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性格内向,不想上学的孩子,作为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孩子不想上学,作为父母可以从以下三点做:
1、放下管控,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其实,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父母的管控对于孩子来说,是没什么作用的,因为随着心理的发展,孩子想要独立,不想让父母管,不想被父母控制,反而受外面的影响更大。
2、寻找到孩子的榜样,让榜样成为孩子的学习动力。
父母的管控和劝说,对于孩子来说,是没有什么用的。你们需要找到一个优秀的、成熟的、能给孩子好的引导的榜样,可以是他崇拜的一个身边的人,也可以是他的同伴,还可以是历史名人。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孩子在儿童和青少年期一个重要的学习渠道就是观察学习,也就是模仿学习。因此,孩子以谁为榜样很重要,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很多困惑,父母和老师是很难解决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在社会上找到一个榜样性的人物。
在我小时候,我就一直很崇拜我的姑姑,她是中南大学的教授,大学毕业后就留校任教了。为了成为姑姑那样的人,我一直非常努力地学习,也一直把当大学老师当成自己的志向。不过后来,遇到一些现实的原因,我没有办法去学校教书,走上了心理咨询的道路,当我看到很多心理咨询师做着“助人自助”的工作,自己也生活得很幸福,我又把他们当成了我新的榜样,不断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不断进行实践和个人成长,不断朝着新的目标继续努力着。不管是在哪个人生阶段,我的学习动力都是很强烈的,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我知道我学习是为了什么。
3、帮助孩子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提升自信。
也许,孩子厌学,是由于他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在学习中屡屡受挫,导致对学习没有信心。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去制定适合他自己的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目标。目标不能太大,太大的话就会让他觉得很难,完成不了,于是就不会想去完成;目标也不能太小,太小的话,他会觉得没有挑战性,不屑于去完成。
研究表明,只有中等强度的目标,才最能激发学习动机,也就是那种可以踮起脚尖够得着的目标就是中等强度的目标。比如说:如果一个人现在每天走路的水平是5000步,你把目标定在10000步或4000步都不合适,而是应该在5500-6000步的样子,当他稳定在6000步左右,就可以再继续往上提升。
学习也是一样,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可以大体评估一下他的学习水平,英语、数学、语文大概在什么水平,这一个月内她可以完成多少学习任务,然后把总的学习任务平分到每天,再让她列出每日学习清单:比如英语背10个单词,数学做一张试卷,语文背一首古诗等,让他每天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就好。
注意每完成一个任务就打钩,并记得让她肯定自己的努力,当她可以做到坚持,你也需要给她鼓励和表扬,也可以在一个阶段之后,给他一个大一点的奖励,比如去吃一顿大餐等。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慢慢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让他建立起自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学习能力也一定会提高,目标也就可以再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