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策》看苏秦、张仪说秦王

 我来答
刚阳文化
2022-07-16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2万
展开全部
战国是王道灭霸道兴的时代,一国命运之起伏,有时就在纵横家三言两语之间。

苏秦、张仪,战国分量十足的纵横家,二人师出鬼谷子,具得鬼谷子纵横捭阖之学,在列国争雄中均有建树。可二人秉性不同,以致后期命运迥然。刘向所编《战国策》,不约而同记述了苏张二人前后游说秦惠文王的故事。管窥一斑,倒能发现几个有趣的现象。

《苏秦始将连横》里写,苏秦初入秦国向秦王献连横之策,征讨山东诸国。苏秦先从秦国地里环境、人财实力、兵力状况三方面分析,得出秦可吞诸侯并天下的结论。秦王以羽毛未丰不可高飞等话搪塞来日再议。接着苏秦举古帝王之例,说想要征服天下统治海内非战争不可,并一连十次奏表,散尽百金、形容枯槁,仍未打动秦王。无奈之下,苏秦归家,又受家人白眼冷落,遂悬梁刺骨苦研《太公阴符》。后游说燕赵等国,约定合纵、拆散连横,佩六国相印风光一时。苏秦再归,父母郊迎三十里,妻侧目嫂后恭,前后判若俩人,可谓“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张仪说秦王》里张仪开口即向秦王摆明秦国霸业未成源于谋臣不能尽忠。这个结论一方面摘清了君王的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向秦王表明张仪有别其他谋士,是可尽忠职守的。而后他引秦国史上与楚魏赵三国的战争,指出三战皆因谋臣之故,使秦失去了三次称霸机会,并使六国看透秦的谋士将士,知秦不足成事,进而得出六国合纵只会加强而非削弱的结论。如何破题,张仪说秦占天时地利之优,霸业不成源于未有一得力谋士,而此时张仪冒死谏言,秦王用其计则可破天下之纵、成伯王之名。

两相观之,谋士苏秦性格刚硬、目标执着,在利益面前,前可为秦王提连横,后即反手合纵制秦,横纵皆在一念之间,至于仁义礼这套王道,在求取富贵的谋士面前只能被抛弃。

谋士张仪可谓苏秦的师兄,二人计策相似,秦王之所以纳其谏,一因张仪使秦早于苏秦,连横破纵计策已奏陈秦王;二因张仪的论述气势磅礴、能从秦国历史实际出发,易为秦人接受;三因张仪的分析层次分明,既能指出问题又能提出办法,还巧妙卸掉了秦王应付之责,既保全秦王颜面又起到旁敲侧击的目的;四因张仪向秦王表决心时态度坚决,其忠心不失能感动秦王。

“人们为之努力的一切都和利益有关。”纵横家没有国家的概念,他们游走各诸侯国,推销治国安邦一统天下的理念,无不有借诸侯之势谋求私利之嫌,口舌之间往往尸横遍野。历史将诸子百家推到胜者王的关口,实用主义富国强兵的策谋自然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