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起义?你认为有什么影响?
陈胜吴广之所以会起义,有三方面原因:陈胜的志向、秦的暴政、恰赶上大雨天。陈胜、吴广起义最大影响在于改变了中国人对王侯将相的看法,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前,很多人认为,王侯将相都是祖传的,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大家纷纷意识到,王侯将相本无种,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也正因为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才使中国产生了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汉高祖。
- 其一,陈胜少有大志,不甘心久居于人下。
陈胜是陈县人,少年时有雇主雇他做农活,做着做着,陈胜就不干了,把锄头扔到垄台上,惆怅了很长时间,愤恨了很长时间,和其他一起被雇来做农活的说,倘若有一天,哪个富贵了,可别忘了大家呀。
其他人听陈胜这么说,都感觉很可笑,已经沦落到这步田地了,还哪可能有什么富贵呢?于是,大家就笑着说,“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胜觉得大家在嘲笑他,觉得大家没什么志向,叹了一口气,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在陈胜看来,和他一起被雇来做农活的乡亲就像燕子、麻雀一类的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而他陈胜却像是大雁、天鹅那一类的能飞得极高远的鸟,麻雀怎么可能理解大雁、怎么可能知道大雁的志向呢?
那么,自诩为鸿鹄的陈胜,到底有什么志向呢?从“苟富贵勿相忘”的名言来看,陈胜的志向就是既富且贵,从在陈县不顾张耳、陈馀反对也要称王的事情来看,陈胜的志向就是称王就是成为诸侯。
如何才能成为王成为诸侯呢?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可以立下大功劳,然后得到一小块封地,苦心经营,把封地做大,最后成为真正的诸侯,但这条路径,往往不是一人一世可以完成的,而需要一个家族几代乃至十几代的经营才可以,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只有起义这一条路可以迅速地成为王成为诸侯。
因此,陈胜若想成为王成为诸侯,几乎只有起义这一条路可走,这是陈胜起义的第一个原因,志向。
- 其二,天下苦秦久矣,揭竿而起是顺民心之举。
陈胜这一类人,可以说是有大志向大抱负的人,也可以说是野心家,历朝历代,都不缺野心家,也不缺造反者,但在陈胜之前,从来就没有一个平民出身的野心家。
为什么?因为不现实。
平民无权无势,还没钱,没有权势,就不能招到甘为自己驱策之人,没有钱财,就无法招到足够的为自己效力之人,简言之,平民啥都没有,若要造反,或者说起义,只能靠自己,顶多是靠兄弟、儿女,这点人,说难听点,够干啥的,一个亭长都能给他剿灭了。
正因为不现实,陈胜才在很多年里都只能做一个普通人,大志向也只能埋在心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属于陈胜的时代,正在悄悄地赶来。
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前,用法家那一套,秦人还是很开心的,因为秦人可以通过征战六国来获得封赏,日子还是有盼头的,但吞并六国之后,秦始皇还搞法家那一套,秦人以及新近并入秦国的六国人就没什么盼头了,再没有可供秦始皇征服的土地与人民了,大家的上升渠道就都没有了。
秦始皇晚年,天下百姓已经对秦的暴政出离愤怒了,天降陨石,竟然会有人在陨石上刻下诅咒秦帝国的文字,“始皇帝死而地分”,天下百姓感受的是怎样的暴政呢?按照刘邦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时的总结,“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秦皇是动不动就要杀人就要灭族。
这等暴政之下,但凡有一个稍微有些头脑的人站出来蛊惑一番,就会有一大堆人跟着干,而陈胜正是一个比较有头脑的人,他能想到利用扶苏来争取故秦地的民心,用项燕来争取故楚地的民心,能想到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鼓动吞于大泽乡的九百戍卒。
这也是陈胜起义的第二个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 其三,会天大雨,这是天赐陈胜、吴广的起义良机。
陈胜有志向,秦有暴政,只要再有一个良机,属于陈胜的时代即将到来,在大泽乡,这一良机来了。
按《史记·陈涉世家》的记载,秦二世时,征调戍卒去渔阳,陈胜、吴广都在列。当时,有九百人屯于大泽乡,陈胜、吴广为屯长,吴广平素就仁而爱人,在戍卒中很有威望。
九百戍卒在屯于大泽乡时,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照事先规定的时间抵达渔阳了,这种情况叫作“失期”,按照当时的秦法,“失期”的戍卒,都要被斩首。
从近些年来出土的一些秦律来看,不同时期的秦律是不同的,“失期”也未必都会斩首,但正如陈胜、吴广在号召大家起义时说的那样,就算是不被斩首,一多半戍卒最后都会因戍边而死。反正,于这九百戍卒来讲,死,是大概率事件。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想过的问题,陈胜、吴广也想过,陈胜、吴广不仅想了,还让大家一起想,“失期”是死,戍边是死,起义也是死,哪种死法更好?毫无疑问,“壮士不死则矣,死即举大名耳!”
正是这场大雨,加上“失期法皆斩”的暴政,使这九百戍卒没了活路,也使陈胜、吴广有机会鼓动这九百戍卒,这场大雨就是天赐陈胜、吴广起义的机会。
- 最后,陈胜吴广起义使中国人意识到,王侯将相本无种,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
在陈胜之前,虽然也有吕不韦、李斯等少数人通过个人奋斗而被封侯拜相,但绝大多数的王侯还是世袭的,王的儿子还是王,侯的儿子还是侯,如子楚,本是秦国公子,在吕不韦的运作下,成了秦王,子楚薨逝,其子政继承了王位,史称秦王政,秦王政又吞并六国,一统中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响亮口号,这一口号激励了屯于大泽乡的九百壮士,也激励了张耳、陈馀、刘邦、项羽、英布、彭越、韩信等英雄豪杰。
刘邦本是一介布衣,在家族中是庶出的孩子,很不受重视,其父刘太公时常批评他,说他不如他二哥那般善于置业,无所依赖。刘邦后来离开故乡丰邑,到沛县去讨生活,在沛县,刘邦虽然结交了萧何、王陵等豪吏、富豪,但其身份还是一个很低微的亭长,还要到咸阳去服役,还要为沛县往骊山送刑徒。
在送刑徒的时候,一些刑徒跑掉了,刘邦很敏感,知道照着那个速度跑下去,不等大家到骊山,刑徒就会跑光了,于是刘邦一不做二不休,把所有的刑徒都给放了,亭长当然也干不成了,只好亡命天涯,一些胆子的刑徒愿意追随刘邦亡命天涯,刘邦算是有了第一批忠心耿耿的家臣。
其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消息传到沛县,刘邦也乘势而起,并且凭借个人的能力,成功地驾驭了萧何、王陵等原先就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沛县故人,刘邦只用了两年时间,就从一个亡命天涯的布衣成长为可以单挑项羽的汉王,又用了四年多一点的时间,刘邦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于定陶泗水之阳即皇帝位。
刘邦便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最佳注解,一个没有出身、没有背景、没有钱财的布衣,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和超凡的个人魅力,把握住了时代赋予他的机会,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
陈胜、吴广的起义间接促成了刘邦的帝业,刘邦的帝业使中国人意识到,王侯将相可以不是祖传的,可以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自刘邦开始,中国王朝的更迭与三代的逻辑完全不同,三代的开国帝王往上追溯,都能追溯到黄帝,而刘邦之后的开国帝王,就没有这么光辉的履历了。
综上所述,陈胜的志向、秦的暴政以及那场使道路不通的大雨,把陈胜、吴广推上了起义的道路。陈胜、吴广的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二人点燃的反秦火种却越少越烈,一年半以后,汉高祖刘邦由武关进入关中,逼迫秦王子婴投降,曾统一了天下的秦国,彻底亡了,一个由平民皇帝打造的四百年江山,开启了。
2024-08-14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