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重于言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01
朋友小S乃大家闺秀,热情开朗,博览群书。同游西安,可概述大唐兴衰,总览古迹文明;闲聊名士,可点数各行泰斗,讲述精彩人生。自认为读书不少的我,在她面前也觉相形见绌。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觉得自己无知的同时,也会疯狂汲取对方的营养,真是一种奇妙而珍贵的体验。
曾有一天,我问她为何从小便养成读书的习惯,她淡淡一笑,为我描述了她幼时的家庭氛围。
原来,小S的父母也是名副其实的书虫。在家的闲散时刻,书总是人手一本,安静的坐在桌前仔细阅读。而她自然耳濡目染,很小便知道世间有一种娱乐方式:与文字互动。在象形字的海洋中,她找到了另一番世界,一个通古今,论天地的世界。那里可以体验人生的跌宕起伏,品味时代更迭的盛世兴衰,了解认知的浩瀚无边,从而知自己是沧海一粟,只有不断学习才可懵懂世界之一角。从此便深陷书中不能自拔。
她说,每当她看不进去时,只要环顾周围的父母,是如此认真,如此痴迷,休息片刻后,自己也重新一头扎进书中。与家人一同读书,是最安详最幸福的时刻。
因为没有新媒体的诱惑,时刻浸没在读书的氛围,自然周身染满书卷气息, 这样的效果,是说一百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不能及的。
氛围,无论优劣,都将伴随并能影响人的一生。
✦02
师姐的儿子今年6岁,对小提琴充满兴趣。知情人对此并不奇怪,因为他母亲就是一名小提琴老师。
很多家长纷纷请教师姐如何能让自己的孩子像她的儿子一样爱上提琴。师姐说很简单,爱琴是一种习惯。
男孩出生在琴声飘扬的家庭,少不更事时便看妈妈抚弄琴弦。对他而言,练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两三岁时,琴和琴弓就是他的玩具,在他眼里,学生拉琴是种游戏,他想让自己快点长大,好融进这已成为他生活一部分的游戏中去。
当然,练琴也有痛苦的时候,但母亲早就告诉了他这样的游戏规则:当战胜一首曲子时,你就通关了!还别说,作为从小同样练琴的我,这种感觉和游戏过关时的喜悦还真很相似。所以,男孩在每天已经习惯的练琴模式中又找到了刺激和快乐,自然爱上了练琴。
小提琴家的孩子多半也是小提琴家,电影世家会有更大概率培养出演员,当医生的父母,孩子多半也会选择医生的职业,而听麻将声长大的孩子,多半从小就是麻将高手。
潜移默化会带给人永久的改变,耳濡目染是培养习惯的摇篮。
✦ 03
父母的一位同事每天抱怨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晚睡早起的原因是偷看手机,成绩也在倒数中徘徊,并时常为有一个不争气的孩子而大动肝火,唉声叹气。父母只能客气的表示同情,因为他们知道,根本原因并不在孩子。
孩子的父母上班辛苦,因此下班后想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轻松生活。于是,葛优瘫的倒在沙发上,看场惊心动魄的电影,追部家长里短的电视剧,聊些八卦轶事的语音,成为了生活的常态。而孩子每天在枯燥的作业面前听着各种各样的背景音乐,看着房间外不停变换的斑斓灯光,心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父母的突击检查令他十分不满:凭什么自己连看一眼电视都不可以,凭什么父母在家娱乐,还要责备学习的自己。“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他评价父母最多的语句。满心的愤恨使他逆反,而反抗的最好方式就是放纵自己。
与其让叛逆背锅,不如说是“身教”惹的祸。 所以,虽然我不同意父母舍去自己的生活,每天关掉电视电脑全力陪孩子学习,但从这种角度来说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
在孩子狭小的世界中,没有一个好的榜样,正确的理论就得不到证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长辈若不能实践自己的“言传”,则“言传”便不等于真理。他们不会也无法判断长辈行为的正确与否,只会认为:既然长辈在做,自己也可以。当“言传”与“身教”相矛盾,孩子会认为,如果“言传”正确,那你为何不按照说的去做呢?而如果只“言传”不“身教”也并不能松一口气,因为无为也是为,只说不做在成人世界中也遭人唾弃,何况孩子乎?
家庭暴力更容易培养出罪犯,吸毒家庭更容易延续毒品的传统。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为在世上生存,进化赐予他们超强的模仿能力,去模仿周围所看到的一切,而父母恰恰是他们最容易模仿的对象。“言传身教”之所以合在一起,是因为古人希望“知行合一”,即“言传”与“身教”一致,这样才能起到最好的教育作用。 但言传身教只能实现其一时,“身教”要比“言传”重要的多。 因为实践往往比说辞更有说服力,不然好吃懒做的人会得到青睐,而雷锋也不会被世人牢记在心。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因此,要想望子成龙,不如先望己成龙。
朋友小S乃大家闺秀,热情开朗,博览群书。同游西安,可概述大唐兴衰,总览古迹文明;闲聊名士,可点数各行泰斗,讲述精彩人生。自认为读书不少的我,在她面前也觉相形见绌。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觉得自己无知的同时,也会疯狂汲取对方的营养,真是一种奇妙而珍贵的体验。
曾有一天,我问她为何从小便养成读书的习惯,她淡淡一笑,为我描述了她幼时的家庭氛围。
原来,小S的父母也是名副其实的书虫。在家的闲散时刻,书总是人手一本,安静的坐在桌前仔细阅读。而她自然耳濡目染,很小便知道世间有一种娱乐方式:与文字互动。在象形字的海洋中,她找到了另一番世界,一个通古今,论天地的世界。那里可以体验人生的跌宕起伏,品味时代更迭的盛世兴衰,了解认知的浩瀚无边,从而知自己是沧海一粟,只有不断学习才可懵懂世界之一角。从此便深陷书中不能自拔。
她说,每当她看不进去时,只要环顾周围的父母,是如此认真,如此痴迷,休息片刻后,自己也重新一头扎进书中。与家人一同读书,是最安详最幸福的时刻。
因为没有新媒体的诱惑,时刻浸没在读书的氛围,自然周身染满书卷气息, 这样的效果,是说一百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不能及的。
氛围,无论优劣,都将伴随并能影响人的一生。
✦02
师姐的儿子今年6岁,对小提琴充满兴趣。知情人对此并不奇怪,因为他母亲就是一名小提琴老师。
很多家长纷纷请教师姐如何能让自己的孩子像她的儿子一样爱上提琴。师姐说很简单,爱琴是一种习惯。
男孩出生在琴声飘扬的家庭,少不更事时便看妈妈抚弄琴弦。对他而言,练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两三岁时,琴和琴弓就是他的玩具,在他眼里,学生拉琴是种游戏,他想让自己快点长大,好融进这已成为他生活一部分的游戏中去。
当然,练琴也有痛苦的时候,但母亲早就告诉了他这样的游戏规则:当战胜一首曲子时,你就通关了!还别说,作为从小同样练琴的我,这种感觉和游戏过关时的喜悦还真很相似。所以,男孩在每天已经习惯的练琴模式中又找到了刺激和快乐,自然爱上了练琴。
小提琴家的孩子多半也是小提琴家,电影世家会有更大概率培养出演员,当医生的父母,孩子多半也会选择医生的职业,而听麻将声长大的孩子,多半从小就是麻将高手。
潜移默化会带给人永久的改变,耳濡目染是培养习惯的摇篮。
✦ 03
父母的一位同事每天抱怨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晚睡早起的原因是偷看手机,成绩也在倒数中徘徊,并时常为有一个不争气的孩子而大动肝火,唉声叹气。父母只能客气的表示同情,因为他们知道,根本原因并不在孩子。
孩子的父母上班辛苦,因此下班后想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轻松生活。于是,葛优瘫的倒在沙发上,看场惊心动魄的电影,追部家长里短的电视剧,聊些八卦轶事的语音,成为了生活的常态。而孩子每天在枯燥的作业面前听着各种各样的背景音乐,看着房间外不停变换的斑斓灯光,心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父母的突击检查令他十分不满:凭什么自己连看一眼电视都不可以,凭什么父母在家娱乐,还要责备学习的自己。“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他评价父母最多的语句。满心的愤恨使他逆反,而反抗的最好方式就是放纵自己。
与其让叛逆背锅,不如说是“身教”惹的祸。 所以,虽然我不同意父母舍去自己的生活,每天关掉电视电脑全力陪孩子学习,但从这种角度来说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
在孩子狭小的世界中,没有一个好的榜样,正确的理论就得不到证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长辈若不能实践自己的“言传”,则“言传”便不等于真理。他们不会也无法判断长辈行为的正确与否,只会认为:既然长辈在做,自己也可以。当“言传”与“身教”相矛盾,孩子会认为,如果“言传”正确,那你为何不按照说的去做呢?而如果只“言传”不“身教”也并不能松一口气,因为无为也是为,只说不做在成人世界中也遭人唾弃,何况孩子乎?
家庭暴力更容易培养出罪犯,吸毒家庭更容易延续毒品的传统。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为在世上生存,进化赐予他们超强的模仿能力,去模仿周围所看到的一切,而父母恰恰是他们最容易模仿的对象。“言传身教”之所以合在一起,是因为古人希望“知行合一”,即“言传”与“身教”一致,这样才能起到最好的教育作用。 但言传身教只能实现其一时,“身教”要比“言传”重要的多。 因为实践往往比说辞更有说服力,不然好吃懒做的人会得到青睐,而雷锋也不会被世人牢记在心。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因此,要想望子成龙,不如先望己成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