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历史是什么?
负数的历史是: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
中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刘徽第一次给出了正负区分正负数的方法。他说: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斜正为异。意思是说,用红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用黑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小棍表示负数,用正摆的小棍表示正数。
负数的计算法则:
加法:
负数1+负漏团数2=-(负数1+负数2)=负数。
负数+正数=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数值取“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铅做小的绝对值 ”的所得值。
减法:
负数1-负数2=负数1+(正数2)=负数1加上负数2的相反数,再按负数加正数的方法算。
负数-正数=-(正数+负数)=负数 异号两数相槐搜衡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
乘法:
负数1×负数2=(负数1×负数2) =正数。
负数×正数=-(正数×负数)=负数。
除法:
负数1÷负数2=(负数1÷负数2) =正数。
负数÷正数=-(负数÷正数) =负数。
总的来说,就是同号相除等于正数,异号相除等于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