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号的区别与使用是什么?

 我来答
百度网友967a40cb7
2022-04-02 · TA获得超过27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347
展开全部

名,字,号的区别和使用

“名”就是一个人的称谓。中国的“名”,由古至今,一般都由一个字或两个字组成。

“字”又叫“表字”。今人把“名”与“字”合称为“名字”表示一个人的姓名。

“号”是除了“名”、“字”以外的又一种称谓,分为“自号”与“人号”。“自号”就是根据自己的志趣、爱好而对自己的一种雅称。

名、字、号的由来

皇帝赐姓和避讳改姓。

“名”就是一个人的称谓。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名”字的解释是:“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命。”。

意思是说,两个人在晚上相遇,由于看不清楚,为了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谁而用口说出的对自己的称呼。

中国的“名”,由古至今,一般都由一个字或两个字组成。

在“姓”与“氏”合一之前,“名”只与“氏”联用,姓氏合一之后,“名”与“姓”并称就成为人们互相称呼的一种习惯。

中国人对后代的“命名”是非常重视和讲究的,同时“命名”又有一定的规则和规律。

“家族范字”是中国人命名的一个主要根据。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宗族观念,范字的意义就在于区分家族内的“辈分”。

“字”又叫“表字”。

今人把“名”与“字”合称为“名字”表示一个人的姓名。

而在从前,“字”是“名”之外的另一种称谓,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古人之所以“名”外取“字”,主要是为了别尊卑。

古时,人们认为“名”是少、小、卑、劣的称呼,只能用于面对长辈、平辈时的自称,或者是长辈对小辈的称呼,小辈对长辈甚至是平辈说话时,直呼其“名”是不尊重的表现,只能呼“字”。

南宋以后,平辈之间互相称“字”,对长辈不仅不能叫“名”,甚至不能呼“字”。

古人取“字”还要经过“资格审查”,《礼记·曲礼上》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就是说,男子只有到了二十岁举行冠礼之后才能取“字”;女子只有经过笄礼才能取“字”。

古人取“字”也是非常讲究的,要求“字”要与“名”有一定的联系。

“字”与“名”之间的联系又大致可以分为:含义上的联系和字形上的联系。

“号”是除了“名”、“字”以外的又一种称谓,分为“自号”与“人号”。

“自号”就是根据自己的志趣、爱好而对自己的一种雅称。

信史记载的最早拥有自号的,是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归隐民间为商贾,自号“陶朱公”。

唐朝诗人李白,一生志向高洁,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遂以脱俗洁净的莲为标志,自号“青莲居士”。

“人号”是别人所起或后辈对前人的称号,一般含有尊敬、仰慕的含义。

“人号”一般根据此人的官职或籍贯而起。

起“号”不像取“名”、“字”那样刻板和讲究,往往比较随意,能自由地抒发、寄托某种情感。同时,正由于取号比较随意任性,所以很多人的“号”并不止一个。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