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精神疾病对其作品有哪些影响?
梵高是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也是表现主义的先驱者。先后受到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东方艺术的影响,梵高形成了表现力和写实性高度统一的绘画风格。梵高的作品色彩鲜艳,笔触有节奏,线条连续,给人以燃烧的激情,表现了梵高对生活和普通劳动人民的热情热爱。
文森特-威廉-凡高(1853.3.30 -- 1890.7.29)出生于荷兰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一位新教牧师的儿子。梵高从小就很严肃、安静、体贴。他在9岁时就表现出了绘画的天赋,但年轻时他只是一个艺术品商人,经常旅行,但当他被调到伦敦时变得很沮丧。1878年,他转向宗教,作为新教传教士在比利时南部生活。他对拯救灵魂和帮助穷人的渴望使他被派往比利时最贫穷的矿区工作。
凡高在1880年被驱逐出境。这时,凡高想成为一名画家,并于1881年开始作画,当时他的身体状况良好,但在孤独中漂泊,后来搬回了父母家。他的哥哥提奥支持他,两人通过信件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联系。梵高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当时,他的画作不被社会主流认可,所以他的生存成了一个问题。他的大部分生活是由他的兄弟支持的。可以说,梵高一半生活在残酷的现实中,一半生活在艺术的理想天堂里,他的精神是分裂的。他的绘画对象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工人,这与上层社会的审美需求是相悖的。
从梵高的画作中可以看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一种面对现实的固执和对生活的热爱。阅读梵高的画作不需要太多文字。要清除一颗纯洁的心,你感受到的是燃烧的太阳和让人流泪的蓝天。生命的力量在它的画面中流动和扭曲。梵高和中国的徐渭有着相同的悲惨命运,也正是这种悲惨的命运使他在艺术上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和震撼力。不得不说,苦难是艺术的破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