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6岁上小学好还是7岁上学好?

 我来答
阿豆毕

2022-04-19 · 专注于前沿科技信息与应用技巧分享
阿豆毕
采纳数:16164 获赞数:4155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孩子6岁还是7岁上一年级好
小编个人认为女孩子六岁读一年级比较好。

第一,从读书历程的长远来看,读书读的越早越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第二,相对于男孩子来说,女孩子懂事要早一些,理解力自然会好一些,不用担心她们在课堂上理解不了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当然,小孩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不管是六岁读还是七岁读,只要两者配合得好,尽最大可能发挥出孩子的潜质,她们都会成材的。

22018年小学入学年龄规定
2017年2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提到,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至出生年月日由省级行政部们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也就是说,幼升小招生过程中对儿童年龄限制将放宽政策,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将不再限制于8月31日。

入学年龄: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可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温馨提示: 2018年幼升小适龄儿童入学年龄会不会放宽不确定,为避免耽误孩子入学,建议各位家长提前做幼升小入学准备。

3小学入学新政策规定
1、原则上,采取单校划片的方式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班额规定、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原则上采取单校划片的方式,合理拟定公办学校学区划分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2、原则上,公办小学不得招收择校生

各县(区)原则上公办小学不得招收择校生,公办初中招收择校生不得超过招生总额的5%。经省教育厅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不得超过招生学校当年招生总数的15%,且不得超过县(区)初中总招生人数的5%。

不得通过举办相关培训班或与社会其他机构合作提前选拔、特殊培养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或学习等级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严禁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和学校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费用。

3、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

对于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民办学校,可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禁止采用统一笔试或者任何变相形式的统一知识性考试方式选拔生源。

严禁超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招生人数招生和超班额招生。违规招生一经发现要依法纠正,对于拒不执行改正的,停止或减少其当年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

4、继续落实“指标到校生”政策

大力推进校长教师县域内合理流动,着力缩小城乡、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继续发挥“指标到校生”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省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政策的宣传,落实指标到校生政策要求,引导学生自愿合理分流,控制和消除大班额。
光丘3846
2022-08-31 · 贡献了超过224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7万
展开全部
孩子6岁还是7岁上一年级好
小编个人认为女孩子六岁读一年级比较好。

第一,从读书历程的长远来看,读书读的越早越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第二,相对于男孩子来说,女孩子懂事要早一些,理解力自然会好一些,不用担心她们在课堂上理解不了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当然,小孩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不管是六岁读还是七岁读,只要两者配合得好,尽最大可能发挥出孩子的潜质,她们都会成材的。

22018年小学入学年龄规定
2017年2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提到,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至出生年月日由省级行政部们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也就是说,幼升小招生过程中对儿童年龄限制将放宽政策,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将不再限制于8月31日。

入学年龄: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可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温馨提示: 2018年幼升小适龄儿童入学年龄会不会放宽不确定,为避免耽误孩子入学,建议各位家长提前做幼升小入学准备。

3小学入学新政策规定
1、原则上,采取单校划片的方式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班额规定、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原则上采取单校划片的方式,合理拟定公办学校学区划分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2、原则上,公办小学不得招收择校生

各县(区)原则上公办小学不得招收择校生,公办初中招收择校生不得超过招生总额的5%。经省教育厅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不得超过招生学校当年招生总数的15%,且不得超过县(区)初中总招生人数的5%。

不得通过举办相关培训班或与社会其他机构合作提前选拔、特殊培养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或学习等级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严禁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和学校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费用。

3、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

对于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民办学校,可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禁止采用统一笔试或者任何变相形式的统一知识性考试方式选拔生源。

严禁超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招生人数招生和超班额招生。违规招生一经发现要依法纠正,对于拒不执行改正的,停止或减少其当年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

4、继续落实“指标到校生”政策

大力推进校长教师县域内合理流动,着力缩小城乡、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继续发挥“指标到校生”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省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政策的宣传,落实指标到校生政策要求,引导学生自愿合理分流,控制和消除大班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凭心而论情感达人
2022-04-19 · 心灵的空间,想象的延伸,证实一切的渴望…
凭心而论情感达人
采纳数:1261 获赞数:444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女孩子当然应该是七岁,上小学比较好了,六岁的时候最好是在幼儿园上大班,先开始适应集体生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bi...3@163.com
2022-08-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5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万
展开全部
孩子6岁还是7岁上一年级好
小编个人认为女孩子六岁读一年级比较好。

第一,从读书历程的长远来看,读书读的越早越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第二,相对于男孩子来说,女孩子懂事要早一些,理解力自然会好一些,不用担心她们在课堂上理解不了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当然,小孩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不管是六岁读还是七岁读,只要两者配合得好,尽最大可能发挥出孩子的潜质,她们都会成材的。

22018年小学入学年龄规定
2017年2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提到,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至出生年月日由省级行政部们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也就是说,幼升小招生过程中对儿童年龄限制将放宽政策,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将不再限制于8月31日。

入学年龄: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可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温馨提示: 2018年幼升小适龄儿童入学年龄会不会放宽不确定,为避免耽误孩子入学,建议各位家长提前做幼升小入学准备。

3小学入学新政策规定
1、原则上,采取单校划片的方式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班额规定、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原则上采取单校划片的方式,合理拟定公办学校学区划分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2、原则上,公办小学不得招收择校生

各县(区)原则上公办小学不得招收择校生,公办初中招收择校生不得超过招生总额的5%。经省教育厅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不得超过招生学校当年招生总数的15%,且不得超过县(区)初中总招生人数的5%。

不得通过举办相关培训班或与社会其他机构合作提前选拔、特殊培养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或学习等级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严禁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和学校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费用。

3、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

对于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民办学校,可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禁止采用统一笔试或者任何变相形式的统一知识性考试方式选拔生源。

严禁超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招生人数招生和超班额招生。违规招生一经发现要依法纠正,对于拒不执行改正的,停止或减少其当年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

4、继续落实“指标到校生”政策

大力推进校长教师县域内合理流动,着力缩小城乡、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继续发挥“指标到校生”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省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政策的宣传,落实指标到校生政策要求,引导学生自愿合理分流,控制和消除大班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来自松郡九峰出水芙蓉的南瓜子
2022-04-19 · TA获得超过61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175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227万
展开全部
你好,我觉得这个还要看自己家女孩的具体情况,比如说自己家女孩独立性挺强的,而且也特别愿意上学,之前的基础也好,那就6岁上学,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就7岁上学,都可以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