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的丞相是谁?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孙邵
孙邵(163年-225年),字长绪,青州北海国人(今山东潍坊市昌乐县西)。原为北海相孔融的功曹,被孔融称赞为可任朝廷要职的人才,后随刘繇到达江东,继而辅佐孙权。孙权称吴王后,孙邵成为吴国首任丞相,数年后病逝。对于孙邵这位丞相,虽然是东吴第一位丞相,但是,他的存在感是比较低的。比如没有担任丞相的大臣张昭,显然要比孙邵名气更大。
二、顾雍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东汉末年,顾雍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黄武四年(225年),改任太常。同年升任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他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赤乌六年(243年),顾雍去世,年七十六。孙权素服临吊,赐谥“肃”。对于孙权来说,先后任用孙邵、顾雍为丞相,而将张昭派出在外,无疑是在培养自己的心腹势力,从而平衡东吴老臣的势力。
三、陆逊
在东吴的12位丞相中,陆逊不仅是名气最大的一位,在能力和功绩上,陆逊同样是无出其右。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
四、步骘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建安十五年(210年),步骘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册封广信侯,迁右将军、左护军,册封临湘县侯。孙权称帝后,拜骠骑将军、冀州牧。赤乌九年(246年),陆逊去世后,步骘担任丞相。
五、朱据
朱据(194年-250年),字子范,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将女儿孙鲁育嫁给朱据,并任命他为左将军,封云阳侯。赤乌九年(246年),升任骠骑将军。赤乌十二年(249年),朱据接替已故的步骘继任丞相一职。
六、诸葛恪
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大将军诸葛瑾的长子。和他的叔父诸葛亮一样,诸葛恪也担任了丞相一职。赤乌八年(245年),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出任大将军,领荆州牧。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危时,选为托孤大臣。孙亮即位后,担任太傅,掌握东吴大权。诸葛恪抗击曹魏,取得东兴大捷,名闻海内,天下震动,授丞相,进封阳都县侯。
七、孙峻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吴郡富春县(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人。孙峻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去世的时候,孙峻联合诸葛恪共受遗诏,选为辅政大臣。会稽王孙亮即位,升任武卫将军,册封都乡侯。设计诛杀太傅诸葛恪,开始掌握吴国大权,拜丞相、大将军,册封富春县侯。太平元年(256年),跟随文钦征伐魏国,因病去世,时年三十八岁,托付于堂弟孙綝。
八、孙綝
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孙綝执掌大权期间,与皇帝孙亮的矛盾激化,最终废黜孙亮,拥立琅琊王孙休即位,累迁丞相、荆州牧。永安元年十二月(259年1月),在左将军张布的协助下,遭到皇帝孙休捕杀,时年二十八岁。
九、濮阳兴
濮阳兴(?-264年),字子元,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期东吴大臣,吴景帝孙休末年至末帝孙皓初年任丞相。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濮阳兴与张布迎立孙皓。担任侍郎,兼任青州牧。同年被万彧谮毁,流放广州,途中被孙皓派人追杀,并灭三族。
十、陆凯
陆凯(198-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丞相陆逊的侄子,大司马陆抗的族兄。吴景帝孙休继位,陆凯担任征北将军、领豫州牧。吴末帝孙皓即位,迁镇西大将军、荆州牧,进封嘉兴县侯。宝鼎元年(266年),担任左丞相,屡次劝谏孙皓。
十一、万彧
万彧(235~273年),字文彬,东吴末期大臣,官至右丞相。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左右丞相的设置,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因为丞相的权力过大,孙皓将其分为左丞相和右丞相,自然可以达到制衡的效果。
十二、张悌
张悌(236年-280年),字巨先。荆州襄阳郡(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孙吴时大臣。张悌自少有名理,于吴景帝时为屯骑校尉。吴末帝天纪三年(279年)升任丞相。天纪四年(280年),西晋伐吴。张悌明知必败,仍与沈莹、诸葛靓率军三万渡江接战,与晋军交战,大败于板桥。诸葛靓率众来迎张悌,张悌不肯逃命,最终战死沙场。作为东吴最后一位丞相,张悌为了守卫东吴而付出了性命,这无疑是令人钦佩的举动。
孙邵(163年-225年),字长绪,青州北海国人(今山东潍坊市昌乐县西)。原为北海相孔融的功曹,被孔融称赞为可任朝廷要职的人才,后随刘繇到达江东,继而辅佐孙权。孙权称吴王后,孙邵成为吴国首任丞相,数年后病逝。对于孙邵这位丞相,虽然是东吴第一位丞相,但是,他的存在感是比较低的。比如没有担任丞相的大臣张昭,显然要比孙邵名气更大。
二、顾雍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东汉末年,顾雍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黄武四年(225年),改任太常。同年升任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他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赤乌六年(243年),顾雍去世,年七十六。孙权素服临吊,赐谥“肃”。对于孙权来说,先后任用孙邵、顾雍为丞相,而将张昭派出在外,无疑是在培养自己的心腹势力,从而平衡东吴老臣的势力。
三、陆逊
在东吴的12位丞相中,陆逊不仅是名气最大的一位,在能力和功绩上,陆逊同样是无出其右。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
四、步骘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建安十五年(210年),步骘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册封广信侯,迁右将军、左护军,册封临湘县侯。孙权称帝后,拜骠骑将军、冀州牧。赤乌九年(246年),陆逊去世后,步骘担任丞相。
五、朱据
朱据(194年-250年),字子范,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将女儿孙鲁育嫁给朱据,并任命他为左将军,封云阳侯。赤乌九年(246年),升任骠骑将军。赤乌十二年(249年),朱据接替已故的步骘继任丞相一职。
六、诸葛恪
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大将军诸葛瑾的长子。和他的叔父诸葛亮一样,诸葛恪也担任了丞相一职。赤乌八年(245年),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出任大将军,领荆州牧。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危时,选为托孤大臣。孙亮即位后,担任太傅,掌握东吴大权。诸葛恪抗击曹魏,取得东兴大捷,名闻海内,天下震动,授丞相,进封阳都县侯。
七、孙峻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吴郡富春县(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人。孙峻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去世的时候,孙峻联合诸葛恪共受遗诏,选为辅政大臣。会稽王孙亮即位,升任武卫将军,册封都乡侯。设计诛杀太傅诸葛恪,开始掌握吴国大权,拜丞相、大将军,册封富春县侯。太平元年(256年),跟随文钦征伐魏国,因病去世,时年三十八岁,托付于堂弟孙綝。
八、孙綝
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孙綝执掌大权期间,与皇帝孙亮的矛盾激化,最终废黜孙亮,拥立琅琊王孙休即位,累迁丞相、荆州牧。永安元年十二月(259年1月),在左将军张布的协助下,遭到皇帝孙休捕杀,时年二十八岁。
九、濮阳兴
濮阳兴(?-264年),字子元,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期东吴大臣,吴景帝孙休末年至末帝孙皓初年任丞相。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濮阳兴与张布迎立孙皓。担任侍郎,兼任青州牧。同年被万彧谮毁,流放广州,途中被孙皓派人追杀,并灭三族。
十、陆凯
陆凯(198-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丞相陆逊的侄子,大司马陆抗的族兄。吴景帝孙休继位,陆凯担任征北将军、领豫州牧。吴末帝孙皓即位,迁镇西大将军、荆州牧,进封嘉兴县侯。宝鼎元年(266年),担任左丞相,屡次劝谏孙皓。
十一、万彧
万彧(235~273年),字文彬,东吴末期大臣,官至右丞相。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左右丞相的设置,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因为丞相的权力过大,孙皓将其分为左丞相和右丞相,自然可以达到制衡的效果。
十二、张悌
张悌(236年-280年),字巨先。荆州襄阳郡(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孙吴时大臣。张悌自少有名理,于吴景帝时为屯骑校尉。吴末帝天纪三年(279年)升任丞相。天纪四年(280年),西晋伐吴。张悌明知必败,仍与沈莹、诸葛靓率军三万渡江接战,与晋军交战,大败于板桥。诸葛靓率众来迎张悌,张悌不肯逃命,最终战死沙场。作为东吴最后一位丞相,张悌为了守卫东吴而付出了性命,这无疑是令人钦佩的举动。
展开全部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吴大帝孙权兄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军作战,以火攻大破刘备蜀军的“猇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中文名: 陆逊
别名: 陆议,伯言,神君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83年
逝世日期: 245年3月19日
职业: 军事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 夷陵之战,石亭之战
官职: 丞相
爵位: 华亭侯,娄侯,江陵侯
谥号: 昭侯
子女: 陆延,陆抗
是文官,因为他是丞相
中文名: 陆逊
别名: 陆议,伯言,神君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83年
逝世日期: 245年3月19日
职业: 军事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 夷陵之战,石亭之战
官职: 丞相
爵位: 华亭侯,娄侯,江陵侯
谥号: 昭侯
子女: 陆延,陆抗
是文官,因为他是丞相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