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尔诺贝利事件,你了解多少?
他说:“许多直升飞机运送大量的砂子、硼化物以扑灭大火,天空因为核电站的爆炸形成了一大朵辐射云......”纽埃尔模模糊糊的记得,当时苏联政府派遣数以十万的人对接触核辐射的物品进行清理,爆炸产生的瓦砾、接触辐射的设备都要被救援人员掩埋,所有救援的设备和人员都受到了核辐射的影响,切尔诺贝利像极了一座人和器械的坟墓。这就是当时在苏联统治下的乌克兰境内举世闻名的切尔诺贝利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有数据显示,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件约有500万人的生活受到核泄漏的威胁,300万儿童一生都要接受着各种治疗维持生命,有27万人生活在受到严格管控的区域之中,一共有4000人在接触到核辐射之后第一时间内死亡,当年的核辐射至少造成了全球100万人死亡,爆炸非常于500颗1945年投到日本广岛长崎那样的原子弹,至今位于乌克兰境内的普里皮亚季镇依旧是全世界无人敢踏足的禁区。
1986年的乌克兰满目疮痍,医院里的医生护士纷纷死去,火车停运、工厂罢工,这里的人们承受着核辐射的带来的影响,人们被内脏呛得说不出来话,肝和肺的碎渣从嘴里冒出来,胳膊像脆骨一般,一动就会错位,许多人的甲状腺被切除,小小年纪没有头发,由于核辐射的影响,普里皮亚季刚生下来的孩子都是先天畸形。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释放的辐射超出人体可接受辐射量的百倍,核电站三十公里以内辐射剂量为150伦琴,有专家指出,人在一年内可接受的安全辐射剂量为0.2伦琴,50伦琴已经是危险的起点,可想而知,当时的人们在遭受了非常大的创伤。
天上的鸟、地上的走兽大面积的死去,土地寸草不生,所有接触过核辐射的一草一木都在霎时间迅速凋零,地面上到处都是动物的尸体,发出难闻的气味,还没有彻底死去的鸟儿挣扎着飞在空中,像疯了一样撞击着玻璃、大树、房屋,整个普里皮亚镇生灵涂炭。
除此之外,核电站的辐射扩散已经到达其他国家,由于爆炸引发的大火在切尔诺贝利上空形成了巨大的辐射云,并通过风的助力扩散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德、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瑞典、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不出几周核辐射将席卷整个欧洲大陆,而首先揭开苏联高墙内秘密隐瞒核电站爆炸的是瑞典,1986年4月底,瑞典在自己的境内检测出了外来放射性污染物质超标,这片核辐射云已经穿越了几千公里,到达了瑞典上空,瑞典发现了这场灾难,但却见不到苏联报道的关于和污染的任何相关消息,因此致电苏联质问乌克兰境内的情况,苏联政府已经直到纸包不知火隐瞒不下去了,开始向瑞典政府求助,自此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公之于众。
1986年4月26日凌晨,随着一声巨响,位于乌克兰境内的普里皮亚季镇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爆炸并引发大火,昼夜不停的向大气释放放射性物质,当时乌克兰是苏联加盟共合国,苏联的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戈尔巴乔夫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放在生产中,完全不顾及民众安危。
26日晚,全世界都已经知道了苏联的核电站发生了核事故,但苏联仍然保持沉默,甚知道27日凌晨才开始疏散普里皮亚季居民,这时候仍然没有相关报道,苏联为了不耽误自己改革进程想要大事化小,以改革委最终目标,忽视乌克兰甚至整个欧洲国家人民的性命,直到28日才召开会议讨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事故是否报道这一问题,戈尔巴乔夫虽然表面上认为应该赶快采取措施报道出来,让民众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却在会后一再拖延。
直到5月1号,都没有明确报道事情的严重性,,只是简单的告诉民众核电站发生了核事故,需要暂时疏离人群,只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回来,但是这一撤离就是永远。5月1号,乌克兰人民在不知道事情严重性的情况下还照常举行了五一节大游行,乌克兰人民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在大街小巷大面积聚集,戈尔巴乔夫甚至没有发布公告提醒公众注意核辐射的影响,政府一面秘密采取措施遏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污染的扩散,一面隐瞒公众真相,希望不要影响到改革的进度。
5月中旬,欧洲部分国家已经受到核辐射的影响,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阻止本国的国民感染核辐射,西方舆论逼迫苏联必须公开报道,戈尔巴乔夫才发表了电视讲话,但却再次令民众失望,在讲话中,他含糊其辞,模弄两可的介绍了事情经过,并且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夸赞全体救援人员的贡献上,对于爆炸原因和影响之大丝毫不提,把舆论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反对派使,得切尔诺贝利时间成为了反对派攻击苏联政府的重要工具,并成为了加速了苏联解体的重要事件之一。
但却由于苏联政府前期的隐瞒,导致切尔诺贝利事件因“人祸”而扩大。乌克兰的普里皮亚季镇百姓成为了乌克兰人永恒的伤痛。
我们不能忘记,无数苏联人民和英雄在灾害发生后前仆后继的救援和救灾,谱写了一篇又一篇人类悲壮的史诗。正是在苏联人民不顾危险的牺牲下、正是苏联政府仍有信仰、良心的官员的一线指挥下。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影响范围才被不断的缩小。我们爱憎分明,也不能忘记切尔诺贝利事件无疑是苏联政府部门深受官僚主义的毒害的铁证。他们秉承着报喜不报忧的理念,向公众隐瞒真相,是导致灾害扩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