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懦弱的原因
孩子胆小懦弱的原因
孩子胆小懦弱的原因,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懦弱胆小,在外面被欺负也不敢于进行反抗,那么大家知道孩子胆小懦弱的原因是什么吗,下面就一起来看一看孩子胆小懦弱的原因吧!
孩子胆小懦弱的原因1
让孩子学会“放手”
孩子对自己的拥有物会非常重视,不希望别人拥有,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总能看到一些小朋友手里紧紧抓住自己的玩具,不想跟别的小朋友分享。这种情况非常正常,这也属于孩子的天性,但有些家长就会对孩子说,“你要学会放手,不然别的小朋友会不喜欢你的。”“既然你不玩,那就给别人玩吧。”慢慢地,孩子就开始学会伪装自己,尝试原谅别人,但实际上心里已经委屈的不行。
不问缘由就指责孩子
有些父母只是看到孩子做事的结果,却没有仔细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不问缘由,就一味地指责他,给孩子贴上“不可取”“不认真”的标签。见到其他的人,也会说自己的孩子哪哪做得不好。虽然孩子表面看起来无所谓,似懂非懂的样子。其实他的心里已经很受伤。慢慢地,就会变成父母口中的那种“不可取”模样。
把孩子圈禁起来
周末的时光很是短暂,父母经过了一周紧张的工作,想要在家里多休息,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在休息的时候,也要顾及到孩子的感受。家长们平日里应该多带孩子外出活动,而不是呆在家里。有些孩子长期在家里,就会社交能力缺乏,或者几乎没有社交,交不到什么朋友。以至于到了以后的社会上,也很难融入到集体中。
孩子胆小懦弱的原因2
错误对策
第一,让孩子打回去。
首先要说,让欺负者尝尝被欺负的滋味,他可能会收敛自己的行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既然孩子没有还手,十有八九是能力不足,如果我们强调孩子要还手,但他知道自己不行,也就会让他更加会觉得自卑。特别是在还手后,遭到更大的报复时。
第二,家长急于参与到解决之中。
孩子处在成长阶段,有时候无法解决与其他孩子之间发生的纠纷,但是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法官,而是需要父母起到提示的作用。如果妈妈代替孩子出面,把丢失的玩具要回来,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害怕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事事都要请示汇报。
孩子间的打闹争斗是平常事,是他们交往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孩子就是在今天吵明天好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父母应该有坦然的心态,顺其自然,相信孩子通过摸索实践,最终会找到和各种各样的孩子交往的手段。
第三,对孩子问寒问暖。
孩子间相互“欺负”是常事,一般不急着抓住他追问,因为不恰当的询问会让他紧张,本来没有啥,一问反而觉得真受委屈了。比如,孩子挨打了,家长先向孩子问一些“是不是很疼”之类的安慰话,就会让孩子觉得更加委屈,更觉得自己有了靠山,而不会再想着要自己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孩子平时所受的欺负,无非就是被小朋友推了一把,如果没有严重的伤害,父母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要从培养孩子的爱心出发,尽可能地去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敌意”,教孩子宽容待人。
如果真想知道孩子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应该创造一个宽松的`谈话环境。比如,先问孩子今天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晚点心想吃什么、睡前想听什么故事等,然后再切入主题,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妈妈是支持他的,便愿意说出事情真相。如果孩子错了,就适当批评他,指出他被欺负的原因;若是别人的错,我先安慰他,让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应对方法。
第四,事事都告老师。
孩子在校园里与同学发生磨擦是常有的事,有时吃点亏也是免不了的,如果时时都家长出面,或者鼓励孩子告诉老师,那样无益于孩子的成长,有时还会把事情搞僵。告诉老师虽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否每个老师都愿意管,是否管得过来,是否能管得公道?都还是问题。而且,如果样样“报告老师”,孩子不但会被同学看不起,还会成为一个依赖性很重的人。孩子的事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家长和老师应该更多的是起引导作用。
第五,得知孩子被欺负后,父母就气得失去理智。
认为自己孩子无能,就教训、嘲笑、甚至打骂他们。而受欺的孩子本身已很沮丧再被父母责骂,以后受欺就不敢告诉父母,若孩子不向父母倾诉苦衷,不幸便是双倍的:既得不到亲情的抚慰又得不到父母指教。
第六,向学校或对方家长兴师问罪。
有些父母直接找欺负人的孩子甚至武力教训他,这既不利解决问题还可能造成更严重后果。去幼儿园大闹责怪老师,会造成家园隔阂,损害自身形象也不利孩子成长,老师还可能给自己的孩子穿小鞋。每个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好,如果找对方家长,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
第七,完全不闻不问。
一孩子常在幼儿园被捉弄,家长不以为然,认为孩子间打打闹闹的事很正常,等大了就好了。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出乎家长预料,儿子会用暴饮暴食发泄苦闷和烦恼,看到动画片里弱小者受欺负也会胆战心惊,害怕这种遭遇会落到自己头上。显然,姐姐的处理方式不好。